一种提高f型轨全断面残余应力均匀性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225767 发布日期:2020-09-08 浏览:3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提高f型轨全断面残余应力均匀性的生产方法 (Produc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residual stress uniformity of full section of F-shaped rail ) 是由 费俊杰 朱敏 周剑华 叶佳林 王俊 郑建国 王瑞敏 赵国知 于 2020-05-1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F型轨全断面残余应力均匀性的生产方法,包括:将F型轨按断面不同位置分为三个冷却区域,对轧制后的F型轨三个冷却区域采用不同的冷却速率进行冷却。其中,开始冷却温度控制为520~600℃,第一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0.2~0.7℃/s;第二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0.8~1.3℃/s;第三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1.4~2.0℃/s,待第一冷却区域的表面温度降低至60~100℃时,停止加速冷却,进行矫直及精整。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合理控制轧后F型轨断面各位置的冷却强度,减小F型轨全断面的温度差,全断面残余应力波动绝对值控制在100MPa以内。(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oduc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residual stress uniformity of the full section of an F-shaped rail,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F-shaped rail is divided into three cooling area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ositions of the section, and the three cooling areas of the rolled F-shaped rail are cooled at different cooling rates. Wherein the starting cooling temperature is controlled to be 520-600 ℃, and the cooling rate of the first cooling area is 0.2-0.7 ℃/s; the cooling rate of the second cooling area is 0.8-1.3 ℃/s; the cooling rate of the third cooling area is 1.4-2.0 ℃/s, and when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of the first cooling area is reduced to 60-100 ℃, accelerated cooling is stopped, and straightening and finishing are carried out. The metho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reduces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f the full section of the F-shaped rail by reasonably controlling the cooling strength of each position of the section of the F-shaped rail after rolling, and the fluctuation absolute value of the residual stress of the full section is controlled within 100 MPa.)

一种提高F型轨全断面残余应力均匀性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轨生产过程中的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高F型轨全断面残余应力均匀性的生产方法,属于金属材料生产及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中低速磁悬浮列车是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具有速度快、安全节能、绿色环保等诸多特点,我国已经建成运营2条中低速磁浮线路,随着我国城市交通的高速发展,磁浮铁路发展呈现突飞猛进的势头。

F型轨用于制造磁浮铁路的轨道和磁极,支撑和引导列车运行,其产品性能对列车运行平稳性和安全性有重要影响。F型轨形状复杂、尺寸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目前主要是通过型钢轧机进行生产,轧后自然冷却,再进行精整和发货。由于F型轨断面金属量分布极不均匀,而且生产时,F型轨的两腿与辊道接触,这导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F型轨断面不同位置的温降速度和温度分布相差很大,使得F型轨断面的残余应力分布很不均匀,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残余应力过大会导致F型轨变形甚至断裂,需要提前更换和维护,大幅提高磁浮轨道维护成本,也对车辆安全带来较大隐患。

在轨道用钢的残余应力控制方法中,公开号为CN102284503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百米热轧重轨残余应力控制方法,采用万能轧制、轧后冷却,复合矫直方法,对轧后冷却过程中的百米重轨采用大弧度预弯,使重轨冷却至室温时的弦高控制在30~40mm范围内,结合矫前弯曲度的控制,有效地控制了百米重轨矫直后的轨底残余应力,残余应力值全部≤250MPa。但是该专利是对热轧重轨进行的残余应力优化,无法应用到F型轨中。

公开号为CN 106086370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了一种降低重轨残余应力的方法,对轧后重轨的踏面、轨头和轨底部位依次进行加速冷却、缓慢冷却和空冷,能够在保证重轨的拉伸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重轨的残余应力。但是该专利的原理是使轨头金相组织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降低重轨的残余应力,而且该专利只是针对轨底残余应力进行了优化,对全断面应力均匀性没有控制。

针对目前F型轨存在的全断面残余应力分布均匀性差、残余应力过大的问题,以及随之带来的行车安全隐患,亟需一种能有效提高F型轨全断面残余应力均匀性的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F型轨存在的全断面残余应力分布均匀性差、残余应力过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F型轨全断面残余应力均匀性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通过合理控制轧后F型轨断面各位置的冷却强度和温度差,使得F型轨全断面残余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提高使用性能。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提高F型轨全断面残余应力均匀性的生产方法,包括:

将F型轨按断面不同位置分为三个冷却区域,F型轨上表面以及后腿外侧表面为第一冷却区域,F型轨下表面尖端至前腿部位为第二冷却区域,F型轨下表面的前腿至后腿的部位为第三冷却区域;对轧制后的F型轨三个冷却区域采用不同的冷却速率进行冷却。其中,开始冷却温度控制为520~600℃,第一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0.2~0.7℃/s;第二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0.8~1.3℃/s;第三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1.4~2.0℃/s,待第一冷却区域的表面温度降低至60~100℃时,停止加速冷却,进行矫直及精整。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的开始冷却温度控制为550~580℃,第一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0.3~0.6℃/s;第二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0.9~1.2℃/s;第三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1.5~1.8℃/s,待第一冷却区域的表面温度降低至70~90℃时,停止加速冷却,进行矫直及精整。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开始冷却温度是指F型轨第一冷却区域的上表面中心部位的温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冷却区域沿纵向方向分布在整根F型轨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控制冷却速率通过采用添加不同用量的加速冷却介质来实现。

所述的加速冷却介质为本领域常用的冷却介质,包括但是不限于水、聚合物溶液、油、压缩空气、水雾或者油雾混合气。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所述F型轨的生产方法,还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真空处理、连铸、铸坯加热、轧制等工序。其中,铁水脱硫采用喷镁粉脱硫工艺,转炉冶炼采用顶底复吹工艺,LF炉外精炼的炉渣碱度控制在1.8~2.3范围,RH真空处理时间不低于15min,连铸过程的中包温度控制在液相线以上15~20℃,铸坯拉速为0.6~1.0m/min,连铸过程应在全程保护下进行,防止与空气接触,同时浇铸成的钢坯应进行自然堆垛冷却至室温。采用步进梁加热炉进行铸坯加热,并进行保温处理,加热温度1230~1260℃,保温时间160~210min,控制开轧温度为1060~1100℃,终轧温度820~840℃。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

本发明的生产方法可以用于任何常规成分的F型轨,提高断面残余应力分布的均匀性,同时发明人发现,特定化学成分的F型轨能够具有相对于其他化学成分的F型轨更均匀的残余应力,并且能够更适于本生产方法。这种特定化学成分的F型轨的化学成分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0.05~0.10%的C、0.22~0.28%的Si、0.8~1.20%的Mn、0.08~0.15%的Cr、0.02~0.06%的Nb、≤0.020%的P、≤0.020%的S,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所述F型轨的前腿、后腿等位置为本领域常规所指的位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此外,“第一冷却区域”、“第二冷却区域”和“第三冷却区域”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利用本发明制备得到的F型轨,抗拉强度Rm为420~460MPa,延伸率A为26~30%,布氏硬度为120HBW~140HBW,全断面残余应力波动绝对值控制在100MPa以内,室温金相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F型轨全断面残余应力均匀性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通过合理控制轧后F型轨断面各位置的冷却强度,减小F型轨全断面的温度差,在保证F型轨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前提下,使得残余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全断面残余应力波动绝对值控制在100MPa以内,提高使用性能,该生产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易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F型轨冷却区域分布示意图;

图2为F型轨全断面残余应力测量位置图;

图3为F型轨室温金相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提高F型轨全断面残余应力均匀性的生产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将F型轨按断面不同位置分为三个冷却区域,如附图1所示,F型轨上表面以及后腿外侧表面为第一冷却区域,F型轨下表面尖端至前腿部位为第二冷却区域,F型轨下表面的前腿至后腿的部位为第三冷却区域。对轧制后的F型轨三个冷却区域采用不同的冷却速率进行冷却。其中,开始冷却温度控制为520~600℃,第一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0.2~0.7℃/s;第二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0.8~1.3℃/s;第三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1.4~2.0℃/s,待第一冷却区域的表面温度降低至60~100℃时,停止加速冷却,进行矫直及精整。

优选地,所述的开始冷却温度控制为550~580℃,第一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0.3~0.6℃/s;第二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0.9~1.2℃/s;第三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1.5~1.8℃/s,待第一冷却区域的表面温度降低至70~90℃以下时,停止加速冷却,进行矫直及精整。

本发明中,优选地,开始冷却温度是指F型轨第一冷却区域的上表面中心部位的温度。

选取上述工艺参数的原因如下:(1)对轧后F型轨进行加速冷却,开始冷却温度控制为520~600℃。加速冷却的原因是因为在自然温降过程中,F型轨各部位的金属量不均匀,温降速度不一致,上表面冷却快,下表面以及前腿后腿区域冷却慢,会造成较大的温差,会加剧残余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通过加速冷却,可以缩短降低至室温的时间,减小断面各部位的温差。同时开始冷却温度控制为520~600℃,是因为要确保F型轨的组织和性能,要在珠光体相变完成后再加速冷却,通过成分设计和相变动力学研究,600℃以下时,可确保F型轨已完成珠光体相变,同时开冷温度不能太低,以免加大断面温差。(2)将F型轨按断面不同位置分为三个冷却区域,同时对三个区域采用不同的冷却速度。F型轨轧制时是通过两个腿与辊道接触,其前腿及后腿部位金属量大,同时贴近辊道,第二冷却区域和第三冷却区域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温度高,同时温降慢,而第一冷却区域与大气接触,冷却速度相对较快,各部位不同的温度差异会加剧残余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为了减小F型轨全断面的温度差,分别根据各区域的金属量分布,对各区域采取不同的冷却速度,使得F型轨断面温度尽可能趋于一致,从而提高残余应力的均匀性。(3)待第一冷却区域的表面温度降低至60~100℃时,停止加速冷却,进行矫直及精整。本发明人发现,当第一冷却区域的表面温度降低至100℃以下时,F性轨断面温度基本均匀,此时较低的温度对残余应力影响较小;而后续矫直工序中,F型轨具有一定的温度,可以增大钢的塑性变形能力,能松弛在矫直过程中因为变形而引起的内部应力,因此要使F型轨矫直温度不低于60℃。

本发明中,所述加速冷却介质为本领域常用的冷却介质,包括但是不限于水、聚合物溶液、油、压缩空气、水雾或者油雾混合气,能够提供均匀冷却流场的物质均可。

本发明中,所述F型轨的生产方法,还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真空处理、连铸等工序,对上述工序没有特别的限定,按照常规的型钢生产工艺方法进行即可。采用步进梁加热炉进行铸坯加热,并进行保温处理,加热温度1230~1260℃,保温时间160~210min,控制开轧温度为1060~1100℃,终轧温度820~840℃。对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进行限定,是为了在保证铸坯完全奥氏体化、内外温度均匀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加热温度和较少的加热时间,避免奥氏体晶粒长大造成性能下降,终轧温度控制在820~840℃范围内,能够保证在轧制过程中,钢处于奥氏体未再结晶区,单相奥氏体组织能增加钢的塑性变形能力,减少钢在轧制中的变形抗力,从而减少钢板桩中的残余应力,同时终轧温度控制较低,也缩短了从轧制后到开始加速冷却的时间,减小了F型轨的断面温差。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F型轨化学成分按重量比为:C:0.07%、Si:0.26%、Mn:0.90%、Cr:0.10%、Nb:0.05%、P:0.016%、S:0.008%,其余为Fe和杂质元素。生产方法为:按照常规的型钢冶炼和浇铸方法进行,工序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真空处理、连铸。其中,铁水脱硫采用喷镁粉脱硫工艺,转炉冶炼采用顶底复吹工艺,LF炉外精炼的炉渣碱度控制在1.8~2.3,RH真空处理时间不低于15min,连铸过程的中包温度控制在液相线以上15~20℃,铸坯拉速为0.6~1.0m/min,连铸过程应在全程保护下进行,防止与空气接触,同时浇铸成的钢坯应进行自然堆垛冷却至室温。采用步进梁加热炉进行铸坯加热,并进行保温处理,加热温度1250℃,保温时间180min,控制开轧温度为1080℃,终轧温度830℃。对轧制后的F型轨三个冷却区域采用不同的冷却速率进行冷却。开始冷却温度控制为560℃,第一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0.3℃/s;第二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1.0℃/s;第三冷却区域的冷却速率为1.6℃/s,待第一冷却区域的表面温度降低至80℃时,停止加速冷却,进行矫直及精整。

实施例2:

F型轨化学成分按重量比为:C:0.09%、Si:0.27%、Mn:1.15%、Cr:0.13%、Nb:0.02%、P:0.011%、S:0.010%,其余为Fe和杂质元素。生产方法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轧制工艺以及轧后加速冷却工艺参数按照表1所示。

实施例3:

F型轨化学成分按重量比为:C:0.05%、Si:0.22%、Mn:0.85%、Cr:0.09%、Nb:0.03%、P:0.013%、S:0.009%,其余为Fe和杂质元素。生产方法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轧制工艺以及轧后加速冷却工艺参数按照表1所示。

实施例4:

F型轨化学成分按重量比为:C:0.08%、Si:0.25%、Mn:1.0%、Cr:0.12%、Nb:0.04%、P:0.012%、S:0.008%,其余为Fe和杂质元素。生产方法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轧制工艺以及轧后加速冷却工艺参数按照表1所示。

对比例1:

F型轨化学成分与实施例1相同,生产方法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进行,所不同的是,轧制后不加速冷却,自然冷却。

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工艺参数

对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得F型轨的抗拉强度、延伸率、表面硬度、金相组织、断面残余应力等性能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表3。其中,F型轨全断面残余应力测量位置如附图2所示。

表2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性能对比

表3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残余应力对比

结合附图3可以看出,实施例1~4所得到的F型轨各项性能和金相组织良好,全断面残余应力波动绝对值控制在100MPa以内,与对比例1中的F型轨性能对比来看,本发明方法在保证F型轨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前提下,能有效提高F型轨断面残余应力分布的均匀性。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

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车轮钢轮辋的生产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