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压控制装置

文档序号:1246709 发布日期:2020-08-18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流体压控制装置 (Fluid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 是由 木谷俊行 吉田说与 于 2019-08-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流体压控制装置(100)的主回路系统(HC1)具有:中立切换阀(110),其用于将第1中立通路(11)和工作流体箱(T)连通或者阻断;第1外部输出通路(14),其与第1中立通路(11)中的第1控制阀(12)的下游且是中立切换阀(110)的上游连通,能够将工作流体向外部供给;以及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其能够将经由中立切换阀(110)供给的工作流体向外部供给,中立切换阀(110)能够在容许工作流体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的第1位置(P1)、禁止工作流体经由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向外部供给的第2位置(P2)以及容许工作流体经由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向外部供给的第3位置(P3)之间切换。(A main circuit system (HC1) of a fluid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100) is provided with: a neutral switching valve (110) for connecting or blocking the 1 st neutral passage (11) and the working fluid tank (T); a 1 st external output passage (14) which communicates with the 1 st neutral passage (11) downstream of the 1 st control valve (12) and upstream of the neutral switching valve (110) and which is capable of supplying the working fluid to the outside; and a 2 nd external output passage (15) capable of supplying the working fluid supplied through the neutral switching valve (110) to the outside, wherein the neutral switching valve (110) is capable of switching between a 1 st position (P1) allowing the working fluid to be introduced into the working fluid tank (T), a 2 nd position (P2) prohibiting the working fluid from being supplied to the outside through the 2 nd external output passage (15), and a 3 rd position (P3) allowing the working fluid to be supplied to the outside through the 2 nd external output passage (15).)

流体压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JP2016-204826A中记载有一种流体压控制装置,其包括具有连接于第1泵的多个控制阀的第1回路系统和具有连接于第2泵的多个控制阀的第2回路系统。在日本JP2016-204826A所记载的流体压控制装置中,设有使第1中立通路和工作流体箱的连接连通或者阻断的中立切换阀以及与中立切换阀的上游连通并且能够将从第1泵喷出的工作流体向外部供给的外部输出通路,能够从第1回路系统经由外部输出通路将工作流体取出到外部。

发明内容

这样,日本JP2016-204826A所记载的流体压控制装置能够经由外部输出通路将工作流体取出到第1回路系统之外的回路系统。但是,在第1回路系统仅设有一个外部输出通路。因此,在日本JP2016-204826A所记载的流体压控制装置中无法在连接于外部输出通路的回路系统之外追加其他回路系统并将其连接于第1回路系统,存在回路系统的增设自由度较低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路系统的增设自由度较高的流体压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一种流体压控制装置,其用于对被从泵喷出的工作流体驱动的致动器进行控制,其中,该流体压控制装置具备主回路系统,该主回路系统连接于所述泵,具有用于控制主致动器的主控制阀,所述主回路系统具有:主中立通路,在所述主控制阀处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该主中立通路使所述泵的工作流体向工作流体箱回流;中立切换阀,其设于所述主中立通路中的所述主控制阀的下游,用于将所述主中立通路和所述工作流体箱连通或者阻断;第1外部输出通路,其与所述主中立通路中的所述主控制阀的下游且是所述中立切换阀的上游连通,能够将从所述泵喷出的工作流体向外部供给;以及第2外部输出通路,其能够将从所述泵喷出并经由所述中立切换阀而引导的工作流体向外部供给,所述中立切换阀能够在第1位置、第2位置及第3位置之间切换,在所述第1位置处,容许从所述泵喷出的工作流体向所述工作流体箱引导,在所述第2位置处,禁止从所述泵喷出的工作流体经由所述第2外部输出通路向外部供给,并且禁止从所述泵喷出的工作流体向所述工作流体箱引导,在所述第3位置处,容许从所述泵喷出的工作流体经由所述第2外部输出通路向外部供给,并且禁止从所述泵喷出的工作流体向所述工作流体箱引导。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压控制装置的回路图。

图2是主阀块和副阀块的简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压控制装置的回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流体压控制装置100。

流体压控制装置100可应用于例如动力挖掘机等作业机械。在此,说明作业机械是动力挖掘机的情况,但流体压控制装置100也可以应用于轮式装载机等其他的作业机械。此外,在流体压控制装置100中,使用工作油作为工作流体,但也可以使用工作水等其他的流体作为工作流体。

虽未图示,但动力挖掘机包括履带式的行驶部、能够回转地设于行驶部的上部的回转部、以及设于回转部的挖掘部。行驶部具有左右一对履带。通过驱动行驶部的左右一对履带从而使动力挖掘机行驶。挖掘部包括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回转部的动臂、能够转动地安装于动臂的斗杆、以及能够转动地安装于斗杆的铲斗。

如图1所示,动力挖掘机包括发动机(未图示)、被发动机驱动而喷出工作油的作为流体压泵的第1泵10和第2泵20、利用从第1泵10和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来对用于对行驶部、回转部、挖掘部等进行驱动的致动器进行控制的流体压控制装置100、以及供工作油从流体压控制装置100回流的工作流体箱T。

流体压控制装置100用于控制被从第1泵10和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驱动的多个致动器。作为多个致动器,例如有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马达7A、8A、回转部驱动用的液压马达(未图示)、动臂驱动用的液压缸(未图示)、斗杆驱动用的液压缸(未图示)、铲斗驱动用的液压缸7B、预备配件驱动用的液压缸8B、追加配件驱动用的液压缸9A等。

另外,作为预备配件和追加配件,例如有替代铲斗而安装的破碎器和粉碎器、用于使动臂左右滑行移动的偏移装置、以及安装于回转部的推土机刮板等。

流体压控制装置100包括连接于第1泵10并且从第1泵10供给工作油的第1回路系统HC1、连接于第2泵20并且从第2泵20供给工作油的第2回路系统HC2、以及连接于第1回路系统HC1并且经由后述的中立切换阀110而从第1泵10供给工作油的第3回路系统HC3。另外,如后所述,通过切换直行用控制阀6,从而将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也向第2回路系统HC2供给,将从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也向第1回路系统HC1和第3回路系统HC3供给。

如图1和图2所示,流体压控制装置100包括具有主回路系统即第1回路系统HC1和第2回路系统HC2的主阀块101、具有副回路系统即第3回路系统HC3的副阀块103。如图2所示,能够使用多个螺钉105将副阀块103安装于主阀块101。另外,主阀块101既可以通过将多个阀块层叠并连结而形成,也可以由1个阀块形成。

在主阀块101形成有开口于其外表面并且供螺钉105安装的螺钉安装孔115。在主阀块101的上表面载置副阀块103,将螺钉105的杆部穿入副阀块103的螺钉贯穿孔135,将螺钉105的杆部的顶端部与螺钉安装孔115螺纹结合,从而将副阀块103固定于主阀块101。

副阀块103是为了对追加配件驱动用的液压缸9A进行控制而设置的。以往,为了控制追加配件驱动用的液压缸9A,需要独立于主阀块101地另外设置副阀块103,将第3回路系统HC3连接于第1泵10和第2泵20之外的新的液压泵。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主阀块101上安装副阀块103,因此能够减小流体压控制装置100的设置面积。此外,由于不必在主阀块101和副阀块103之间设置配管,因此能够使流体压控制装置100的设置空间较小。并且,如后所述,由于是借助主阀块101向副阀块103供给第1泵10的工作油,因此也不必将新的液压泵连接于副阀块103。也就是说,采用本实施方式,与独立于主阀块101地另外设置连接有新的液压泵的副阀块103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零部件件数和成本。

如图1所示,第1回路系统HC1包括用于将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的主中立通路即第1中立通路11、串联地连接于第1中立通路11的多个主控制阀即第1控制阀12、自第1中立通路11中的后述的直行用控制阀6的上游分支的第1并行通路13、以及连接于工作流体箱T的排出通路19。多个第1控制阀12被第1中立通路11串联地连接,被第1并行通路13并联地连接。

设于第1回路系统HC1的对致动器进行控制的主控制阀即第1控制阀12包括第1行驶用控制阀12A、铲斗用控制阀12B、动臂一档用控制阀12C以及斗杆二档用控制阀12D。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从上游侧依次向第1行驶用控制阀12A、铲斗用控制阀12B、动臂一档用控制阀12C以及斗杆二档用控制阀12D引导。

第1行驶用控制阀12A用于控制工作油相对于在动力挖掘机的车身的左侧设置的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马达7A的供排。铲斗用控制阀12B用于控制工作油相对于铲斗驱动用的液压缸7B的供排。动臂一档用控制阀12C用于控制工作油相对于动臂驱动用的液压缸(未图示)的供排。斗杆二档用控制阀12D用于控制工作油相对于斗杆驱动用的液压缸(未图示)的供排。另外,由第1控制阀12控制的主致动器(液压马达7A、液压缸7B等)也统一记作第1致动器7。

这样,第1回路系统HC1具有连接于第1泵10并且用于控制多个第1致动器7的多个第1控制阀12。排出通路19用于将从第1致动器7经由第1控制阀12而排出的工作油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

在第1回路系统HC1中,在后述的直行用控制阀6处于通常位置(A)并且后述的中立切换阀110处于第1位置(P1)的情况下,且是全部第1控制阀12处于中立位置时,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1中立通路11向工作流体箱T回流。相对于此,在多个第1控制阀12中的至少一者处于驱动位置时,第1泵10和工作流体箱T在第1中立通路11中的连通会被阻断。

另外,在第1回路系统HC1中,即使在第1控制阀12A~第1控制阀12C中的任一者切换到驱动位置而使第1泵10和工作流体箱T在第1中立通路11中的连通被阻断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1并行通路13向各第1控制阀12B~第1控制阀12D供给。

第1回路系统HC1还包括设于第1中立通路11中的全部第1控制阀12的下游(即斗杆二档用控制阀12D的下游)并且用于使第1中立通路11和工作流体箱T连通或者阻断的中立切换阀110、与第1中立通路11中的全部第1控制阀12的下游(即斗杆二档用控制阀12D的下游)且是中立切换阀110的上游相连通并且能够将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向外部供给的第1外部输出通路14、以及能够将从第1泵10喷出且经由中立切换阀110而引导的工作油向外部供给的第2外部输出通路15。

第1外部输出通路14连接于在主阀块101的外表面开口的第1外部输出端口14o。第2外部输出通路15连接于在主阀块101的外表面开口的第2外部输出端口15o。第1并行通路13连接于在主阀块101的外表面开口的输出端口13o。

第1回路系统HC1还包括自用于将工作油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的排出通路19分支的分支通路191、192。分支通路191连接于在主阀块101的外表面开口的导入端口191i,分支通路192连接于在主阀块101的外表面开口的导入端口192i。

中立切换阀110是与向第1先导压力室116a和第2先导压力室116b供给的先导压力相应地使阀芯在第1位置(P1)、第2位置(P2)及第3位置(P3)之间切换的先导式切换阀。根据例如动力挖掘机的动作状态、用于操作中立切换阀110的专用的操作构件(未图示)的操作位置等来控制对第1先导压力室116a和第2先导压力室116b作用的先导压力。

在对第1先导压力室116a和第2先导压力室116b均未作用先导压力的情况下,中立切换阀110在定心弹簧117的施力的作用下保持在第1位置(P1)。

中立切换阀110具有与第1中立通路11中的斗杆二档用控制阀12D的下游连通的第1入口端口111和第2入口端口112、与排出通路19连通的工作流体箱端口119、以及与第2外部输出通路15连通的出口端口113。

在中立切换阀110处于第1位置(P1)的情况下,第1入口端口111和工作流体箱端口119连通,并且第2入口端口112和出口端口113的连通被阻断。由于第1入口端口111和工作流体箱端口119连通,因此引导到第1中立通路11的工作油会经由中立切换阀110向排出通路19引导。

也就是说,中立切换阀110在处于第1位置(P1)的情况下会禁止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向主阀块101的外部供给,并且容许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排出通路19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

在中立切换阀110处于第2位置(P2)的情况下,第1入口端口111和工作流体箱端口119的连通被阻断,并且第2入口端口112和出口端口113的连通被阻断。

也就是说,中立切换阀110在处于第2位置(P2)的情况下会禁止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向主阀块101的外部供给,并且禁止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排出通路19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

在中立切换阀110处于第3位置(P3)的情况下,第1入口端口111和工作流体箱端口119的连通被阻断,并且第2入口端口112和出口端口113连通。由于第2入口端口112和出口端口113连通,因此引导到第1中立通路11的工作油会经由中立切换阀110向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引导。

也就是说,中立切换阀110在处于第3位置(P3)的情况下会容许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向主阀块101的外部供给,并且禁止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排出通路19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

这样,第1位置(P1)是将第1中立通路11和工作流体箱T连通的位置,第2位置(P2)和第3位置(P3)是将第1中立通路11和工作流体箱T的连通阻断的位置。此外,第3位置(P3)是将第1中立通路11和后述的第3回路系统HC3的第3中立通路31连通的位置,第1位置(P1)和第2位置(P2)是将第1中立通路11和第3中立通路31的连通阻断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主阀块101安装副阀块103,从而构成为也能够将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1回路系统HC1向第3回路系统HC3供给。在未安装副阀块103的情况下,在主阀块101的外表面开口的各端口(13o、15o、191i、192i)被插塞封闭。在安装有副阀块103的情况下,在主阀块101的外表面开口的各端口(13o、15o、191i、192i)连接于在副阀块103的外表面开口的各端口(33i、31i、38o、39o)。

第3回路系统HC3包括用于将经由第1回路系统HC1的中立切换阀110和第2外部输出通路15而引导的工作油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的第3中立通路31、连接于第3中立通路31并且用于对副致动器即第3致动器9进行控制的作为副控制阀的第3控制阀32、用于将经由第1回路系统HC1的第1并行通路13而引导的工作油向第3控制阀32引导的第3并行通路33、以及与第1回路系统HC1的排出通路19连通的排出通路38、39。第3中立通路31连接于第1回路系统HC1的第2外部输出通路15,作为经由第1回路系统HC1而引导工作油的第2外部输入通路发挥功能。

此外,针对将第3回路系统HC3连接于第1回路系统HC1而成的回路系统而言,第1中立通路11、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及第3中立通路31作为使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向工作流体箱T回流的中立通路发挥功能。也就是说,针对将第3回路系统HC3连接于第1回路系统HC1而成的回路系统而言,多个第1控制阀12和第3控制阀32被作为中立通路的第1中立通路11、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及第3中立通路31串联地连接,被第1并行通路13和第3并行通路33并联地连接。

第3控制阀32与对先导压力室作用的先导压力相应地控制工作油相对于用于驱动追加配件的作为第3致动器9的液压缸9A的供排。这样,第3回路系统HC3具有利用从第1泵10喷出并经由主阀块101供给的工作油来控制第3致动器9的第3控制阀32。另外,第3控制阀32是在处于中立位置时将第3中立通路31和排出通路39连通、将引导到第3中立通路31的工作油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的中立全开型的控制阀。

第3中立通路31连接于在副阀块103的外表面开口的外部输入端口31i。副阀块103的外部输入端口31i连接于主阀块101的第2外部输出端口15o。

第3并行通路33连接于在副阀块103的外表面开口的输入端口33i。副阀块103的输入端口33i连接于主阀块101的输出端口13o。

从液压缸9A经由第3控制阀32引导工作油的排出通路38连接于在副阀块103的外表面开口的导出端口38o。副阀块103的导出端口38o连接于主阀块101的导入端口191i。

从第3中立通路31经由第3控制阀32引导工作油的排出通路39连接于在副阀块103的外表面开口的导出端口39o。副阀块103的导出端口39o连接于主阀块101的导入端口192i。

在第3回路系统HC3中,在第3控制阀32处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会使从第1回路系统HC1供给的工作油经由第3中立通路31和排出通路39向工作流体箱T回流。

第2回路系统HC2包括用于将从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的主中立通路即第2中立通路21、串联地连接于第2中立通路21的多个主控制阀即第2控制阀22、自第2中立通路21中的第2控制阀22的上游分支的第2并行通路23、以及连接于工作流体箱T的排出通路19。多个第2控制阀22被第2中立通路21串联地连接,被第2并行通路23并联地连接。

设于第2回路系统HC2的对致动器进行控制的主控制阀即第2控制阀22包括第2行驶用控制阀22A、预备用控制阀22B、回转用控制阀22C、动臂二档用控制阀22D以及斗杆一档用控制阀22E。从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从上游侧依次向第2行驶用控制阀22A、预备用控制阀22B、回转用控制阀22C、动臂二档用控制阀22D以及斗杆一档用控制阀22E引导。

第2行驶用控制阀22A用于控制工作油相对于在动力挖掘机的车身的右侧设置的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马达8A的供排。预备用控制阀22B用于控制工作油相对于预备配件驱动用的液压缸8B的供排。回转用控制阀22C用于控制工作油相对于回转部驱动用的液压马达(未图示)的供排。动臂二档用控制阀22D用于控制工作油相对于动臂驱动用的液压缸(未图示)的供排。斗杆一档用控制阀22E用于控制工作油相对于斗杆驱动用的液压缸(未图示)的供排。另外,被第2控制阀22控制的主致动器(液压马达8A、液压缸8B等)也统一记作第2致动器8。

这样,第2回路系统HC2具有连接于第2泵20并且用于控制多个第2致动器8的多个第2控制阀22。排出通路19用于将从第2致动器8经由第2控制阀22而排出的工作油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另外,排出通路19作为用于将第1回路系统HC1和第2回路系统HC2的工作油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的通路共用。

在第2回路系统HC2中,在全部第2控制阀22处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从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会经由第2中立通路21向工作流体箱T回流。相对于此,在多个第2控制阀22中的至少一者处于驱动位置时,第2泵20和工作流体箱T在第2中立通路21中的连通会被阻断。

另外,在第2回路系统HC2中,即使在第2控制阀22A~第2控制阀22D中的任一者切换到驱动位置而使第2泵20和工作流体箱T在第2中立通路21中的连通被阻断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从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2并行通路23向各第2控制阀22B~第2控制阀22E供给。

第2回路系统HC2具有用于将从外部供给的工作油向预定的第2控制阀22(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预备用控制阀22B)的上游引导的第1外部输入通路24。第1外部输入通路24连接于在主阀块101的外表面开口的第1外部输入端口24i。

第1回路系统HC1还包括连接于第1中立通路11中的第1并行通路13的分支点的下游且是第1行驶用控制阀12A的上游的直行用控制阀6。在直行用控制阀6连接有第2并行通路23。第2并行通路23具有将第2泵20和直行用控制阀6连接起来的第2并行上游侧通路23a以及将直行用控制阀6和第2控制阀22B~第2控制阀22E连接起来的第2并行下游侧通路23b。

直行用控制阀6可切换到图1的右侧所示的通常位置(A)、图1的左侧所示的直行位置(B)这两个位置。在向先导压力室6a供给工作油时,直行用控制阀6切换到直行位置B。在未对先导压力室6a作用先导压力的情况下,直行用控制阀6在复位弹簧6c的施力的作用下保持在通常位置A。

在通常位置(A),第2并行通路23的第2并行上游侧通路23a连接于第2并行通路23的第2并行下游侧通路23b,并且第1中立通路11中的直行用控制阀6的下游连接于第1泵10。由此,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会经由第1中立通路11和第1并行通路13向各第1控制阀12引导。此外,从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会经由第2中立通路21和第2并行通路23向各第2控制阀22引导。

另外,在中立切换阀110处于第3位置(P3)的状态下,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也会经由第1中立通路11、中立切换阀110、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及第3中立通路31向第3控制阀32引导。此外,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也会经由第1并行通路13和第3并行通路33向第3控制阀32引导。

在直行位置(B),第2并行通路23的第2并行上游侧通路23a连接于第1中立通路11中的直行用控制阀6的下游,并且第2并行下游侧通路23b连接于第1泵10。由此,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1并行通路13向第1控制阀12B~第1控制阀12D引导,并且经由第2并行通路23的第2并行下游侧通路23b向第2控制阀22B~第2控制阀22E引导。此外,从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1中立通路11中的直行用控制阀6的下游向第1控制阀12A引导,并且经由第2中立通路21向第2控制阀22A引导。

另外,在中立切换阀110处于第3位置(P3)的状态下,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也会经由第1并行通路13和第3并行通路33向第3控制阀32引导。此外,从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也会经由第1中立通路11、中立切换阀110、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及第3中立通路31向第3控制阀32引导。

在动力挖掘机以不驱动挖掘部的状态行驶时,先导压力室6a成为工作流体箱压力,直行用控制阀6维持在通常位置(A)。因而,在仅操作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马达7A、8A的情况下,向第1行驶用控制阀12A供给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向第2行驶用控制阀22A供给从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

另一方面,在对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马达7A、8A进行驱动时,若挖掘部的致动器驱动,则会对先导压力室6a作用先导压力,使直行用控制阀6切换到直行位置(B)。也就是说,在同时操作行驶部驱动用的液压马达7A、8A和除液压马达7A、8A之外的致动器的情况下,向第1行驶用控制阀12A和第2行驶用控制阀22A供给从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此外,向其他的第1控制阀12B~第1控制阀12D、其他的第2控制阀22B~第2控制阀22E及第3控制阀32供给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由此,行驶用的回路和除行驶用之外的回路独立,因此确保了车身的直行性。

接着,说明中立切换阀110的动作。

在第1先导压力室116a和第2先导压力室116b分别连接于工作流体箱T并且未向第1先导压力室116a和第2先导压力室116b内供给工作油的状态下,中立切换阀110的阀芯位于第1位置(P1)。在该状态下,第1入口端口111和工作流体箱端口119连通,第2入口端口112和出口端口113的连通被阻断。

因而,经由第1中立通路11流入到第1入口端口111的工作油会经由工作流体箱端口119向工作流体箱T排出。

若自该状态向第1先导压力室116a供给工作油,则阀芯会在供给到第1先导压力室116a的工作油的压力的作用下克服定心弹簧117的施力而移动,切换到第2位置(P2)。由此,第1入口端口111和工作流体箱端口119的连通被阻断。另外,维持第2入口端口112和出口端口113的连通的阻断。

无论中立切换阀110的位置如何,第1外部输出端口14o都始终与第1中立通路11连通。但是,在中立切换阀110位于第1位置(P1)的状态下,如上所述,第1中立通路11和工作流体箱T连通,因此第1外部输出端口14o也与工作流体箱T连通。由此,由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不会经由第1外部输出端口14o向外部供给而是向工作流体箱T回流。

相对于此,在中立切换阀110位于第2位置(P2)的状态下,如上所述,第1中立通路11和工作流体箱T的连通被阻断。因此,流入到第1中立通路11中的斗杆二档用控制阀12D的下游且是中立切换阀110的上游的工作油的全量会经由第1外部输出通路14向主阀块101的外部供给。

这样,在流体压控制装置100中,能够通过将中立切换阀110切换到第2位置(P2)从而将从第1泵10供给到第1回路系统HC1的工作油经由第1外部输出端口14o向外部供给。

因而,在流体压控制装置100中,例如能够使从第1泵10供给到第1回路系统HC1的工作油经由第1外部输出端口14o而应用于对新追加的致动器(未图示)进行的驱动,或者使其经由第1外部输出端口14o而与对第1致动器7、第2致动器8及第3致动器9中的任一者进行驱动的回路合流。

在此,说明例如使经由第1外部输出端口14o向外部供给的工作油与预备配件驱动用的液压缸8B的流路合流的情况。

利用外部配管30将第1外部输出端口14o和第1外部输入端口24i在主阀块101的外部连接起来。也就是说,第1外部输出通路14借助外部配管30连接于第1外部输入通路24。

在该状态下,向用于控制工作油相对于液压缸8B的供排的预备用控制阀22B的先导压力室和中立切换阀110的第1先导压力室116a供给工作油。由此,在对预备用控制阀22B进行操作时,除了从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向预备用控制阀22B供给之外,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也会经由第1外部输出通路14、外部配管30、第1外部输入通路24向预备用控制阀22B供给。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1回路系统HC1的第1外部输出通路14向外部引导,并且经由第2回路系统HC2的第1外部输入通路24向预备用控制阀22B的上游引导,与从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合流。

另外,中立切换阀110也可以构成为与控制预备用控制阀22B的先导压力Pp相应地将第1中立通路11和工作流体箱T连通或者阻断。在该情况下,设定定心弹簧117的弹簧载荷以使得在先导压力Pp较低的状态下将中立切换阀110的阀芯维持在第1位置(P1),在先导压力Pp较高的状态下将中立切换阀110的阀芯切换到第2位置(P2)即可。

采用该结构,在预备用控制阀22B的操作量较小时,仅利用从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驱动液压缸8B。此外,在预备用控制阀22B的操作量较大时,除了从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之外,还利用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来驱动液压缸8B。

因而,能够通过增大预备用控制阀22B的操作量从而增加工作油向预备用控制阀22B的流量,使由预备用控制阀22B控制的液压缸8B的动作增速。

另外,虽未图示,但在经由第1外部输出通路14向用于对新追加的致动器进行驱动的回路系统供给工作油的情况下,在对追加的致动器进行驱动时将中立切换阀110切换到第2位置(P2)即可。

另一方面,在向中立切换阀110的第2先导压力室116b供给工作油时,阀芯在供给到第2先导压力室116b的工作油的压力的作用下克服定心弹簧117的施力而移动,切换到第3位置(P3)。由此,第2入口端口112和出口端口113连通,并且第1入口端口111和工作流体箱端口119的连通被阻断。

在中立切换阀110位于第3位置(P3)的状态下,第3回路系统HC3的第3中立通路31与第1回路系统HC1的第1中立通路11连通。另外,第3回路系统HC3的第3并行通路33始终与第1回路系统HC1的第1并行通路13连通。

因而,在中立切换阀110位于第3位置(P3)的状态下,多个第1控制阀12和第3控制阀32被作为中立通路的第1中立通路11、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及第3中立通路31串联地连接,被第1并行通路13和第3并行通路33并联地连接。

因此,在中立切换阀110位于第3位置(P3)的状态下,即使在第1控制阀12A~第1控制阀12D中的任一者或者全部切换到驱动位置而使第1泵10和工作流体箱T在第1中立通路11中的连通被阻断的情况下,也能够将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1并行通路13和第3并行通路33向第3控制阀32供给。

因而,能够通过将副阀块103安装于主阀块101从而容易地增设与第1致动器7同样地能够利用从第1泵10或者第2泵20喷出的工作油进行驱动的第3致动器9。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通过将中立切换阀110切换到第2位置(P2),从而能够将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1外部输出通路14向主阀块101的外部供给。此外,通过将中立切换阀110切换到第3位置(P3),从而能够将从第1泵10喷出的工作油经由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向主阀块101的外部供给。

由于能够将从第1泵10向第1回路系统HC1供给的工作油不仅经由第1外部输出通路14还经由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向外部供给,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回路系统的增设自由度较高的流体压控制装置100。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流体压控制装置200。以下,以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在图中,对与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或者相当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3回路系统HC3具有中立全开型的第3控制阀32的例子。相对于此,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3回路系统HC32具有中立全闭型的第3控制阀232。

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回路系统HC1和第2回路系统HC2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第3回路系统HC32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也就是说,在第2实施方式中,主阀块101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但副阀块203的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

具有第3回路系统HC32的副阀块203包括用于接收来自第1回路系统HC1的工作油的进油组块B30和用于对追加配件驱动用的第3致动器9进行控制的阀块B31、B32。进油组块B30也是用于将工作油向工作流体箱T排出的出油组块。另外,由于阀块B31和阀块B32的结构相同,因此局部省略了阀块B32的图示。此外,阀块的数量能够根据追加的致动器的数量任意地变更。

第3回路系统HC32包括用于对多个第3致动器9进行控制的多个第3控制阀232、连接于第1回路系统HC1的第2外部输出通路15的作为第2外部输入通路的供给通路231、连接于工作流体箱T的工作流体箱通路239、以及对多个第3致动器9的负荷压力中的最高的负荷压力进行引导的负荷压力通路241。供给通路231用于将从第1泵210喷出并经由第1中立通路11、中立切换阀110及第2外部输出通路15而供给的工作油向第3控制阀232引导。第3控制阀232利用从第1泵210喷出并经由主阀块101向供给通路231供给的工作油来控制第3致动器9。

在进油组块B30设有连接于供给通路231的喷出压力输出端口231p和连接于负荷压力通路241的负荷压力输出端口241p。此外,在进油组块B30设有连接于供给通路231的泄压阀261。在中立切换阀110处于第3位置(P3)时,泄压阀261限定将副阀块203的第3回路系统HC3连接于主阀块101的第1回路系统HC1而成的回路的最高压力。

各阀块B31、B32具有连接于供给通路231的第3控制阀232以及设于第3控制阀232和第3致动器9之间的压力补偿阀234。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各第3控制阀232的进油节流部的下游设有压力补偿阀234的后节流型的负载感应系统。在这样的负载感应系统中,针对各第3致动器9而言,在同时操作多个第3致动器9时,压力补偿阀234发挥调整各第3致动器9间的负荷的功能。

对压力补偿阀234施加设于第3控制阀232的进油节流部的下游的压力和多个第3致动器9的负荷压力中的最高的负荷压力。压力补偿阀234进行补偿以使得进油节流部的下游的压力成为比第3致动器9的最高负荷压力高出预定值的压力。

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同时驱动多个第3控制阀232时,无论第3致动器9的负荷压力的大小如何,都能够供给与第3控制阀232的阀芯的操作量相应的流量的压力油。

第1泵210和第2泵220是可变容量型的活塞泵,利用调节器(未图示)使斜盘的斜率变化从而使其喷出容量发生变化。通过所谓的负载感应控制来控制第1泵210和第2泵220的喷出容量以使得向调节器(未图示)引导的泵喷出压力与第3致动器9的最高负荷压力的压力差成为预定的值。

将第3致动器9的最高负荷压力从负荷压力输出端口241p经由配管等向第1泵210和第2泵220的调节器(未图示)引导。此外,将泵喷出压力从喷出压力输出端口231p经由配管等向第1泵210和第2泵220的调节器(未图示)引导。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主阀块101中不使用的输出端口13o、导入端口191i、192i被副阀块203封闭。由于不使用的端口(13o、191i、192i)被副阀块203封闭,因此不必另外设置插塞等封闭构件,能够谋求零部件件数的减少。

根据该第2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第2实施方式的主阀块101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而,针对副阀块103的第3控制阀32和副阀块203的第3控制阀232而言,无论是中立全开型(参照图1)和中立全闭型(参照图3)中的哪一种,主阀块101都能够应对。也就是说,能够通过设置上述的中立切换阀110并且设置预定的端口(15o、13o、191i、192i)从而提供通用性较高的主阀块101。

以下的变形例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以将变形例所示的结构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组合起来,或者将在上述不同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互组合,或者将在以下不同的变形例中说明的结构相互组合。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致动器7和第1控制阀12分别设有多个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第1致动器7和第1控制阀12分别设有至少1个即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2致动器8和第2控制阀22分别设有多个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第2致动器8和第2控制阀22分别设有至少1个即可。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1回路系统HC1的第1中立通路11设置中立切换阀110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替代设于第1中立通路11的中立切换阀110而在第2中立通路21设置具有与中立切换阀110相同的功能的中立切换阀,或者除了设于第1中立通路11的中立切换阀110之外还在第2中立通路21设置具有与中立切换阀110相同的功能的中立切换阀。

也就是说,也可以是,在第2回路系统HC2设置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1回路系统HC1的第1外部输出通路14相同的第1外部输出通路和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1回路系统HC1的第2外部输出通路15相同的第2外部输出通路,在主阀块101安装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副阀块103相同的副阀块,将副阀块的回路系统连接于第2回路系统HC2。此外,也可以是,在第2回路系统HC2设置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1外部输出通路14相同的第1外部输出通路,并且在第1回路系统HC1设置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1外部输入通路24相同的第1外部输入通路,利用外部配管将两者连接起来。在该情况下,通过使用设于第2回路系统HC2的中立切换阀来使第2回路系统HC2的工作油与第1回路系统HC1合流,从而能够使第1致动器7的动作增速。

归纳说明以上那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作用及效果。

流体压控制装置100、200用于对被从泵(第1泵10、210、第2泵20、220)喷出的工作流体驱动的致动器进行控制,其中,该流体压控制装置具备主回路系统(第1回路系统HC1、第2回路系统HC2),该主回路系统(第1回路系统HC1、第2回路系统HC2)连接于泵(第1泵10、210、第2泵20、220)并且具有用于控制主致动器(第1致动器7、第2致动器8)的主控制阀(第1控制阀12、第2控制阀22),主回路系统(第1回路系统HC1、第2回路系统HC2)具有:主中立通路(第1中立通路11、第2中立通路21),在主控制阀(第1控制阀12、第2控制阀22)处于中立位置的情况下,该主中立通路(第1中立通路11、第2中立通路21)使泵(第1泵10、210、第2泵20、220)的工作流体向工作流体箱T回流;中立切换阀110,其设于主中立通路(第1中立通路11、第2中立通路21)中的主控制阀(第1控制阀12、第2控制阀22)的下游,用于将主中立通路(第1中立通路11、第2中立通路21)和工作流体箱T连通或者阻断;第1外部输出通路14,其与主中立通路(第1中立通路11、第2中立通路21)中的主控制阀(第1控制阀12、第2控制阀22)的下游且是中立切换阀110的上游连通,能够将从泵(第1泵10、210、第2泵20、220)喷出的工作流体向外部供给;以及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其能够将从泵(第1泵10、210、第2泵20、220)喷出并经由中立切换阀110而引导的工作流体向外部供给,中立切换阀110能在第1位置(P1)、第2位置(P2)及第3位置(P3)之间切换,在上述的第1位置(P1)处容许从泵(第1泵10、210、第2泵20、220)喷出的工作流体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在上述的第2位置(P2)处禁止从泵(第1泵10、210、第2泵20、220)喷出的工作流体经由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向外部供给,并且禁止从泵(第1泵10、210、第2泵20、220)喷出的工作流体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在上述的第3位置(P3)处容许从泵(第1泵10、210、第2泵20、220)喷出的工作流体经由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向外部供给,并且禁止从泵(第1泵10、210、第2泵20、220)喷出的工作流体向工作流体箱T引导。

在该结构中,能够将从泵(第1泵10、210、第2泵20、220)向主回路系统(第1回路系统HC1、第2回路系统HC2)供给的工作流体不仅经由第1外部输出通路14还经由第2外部输出通路15向外部供给。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回路系统的增设自由度较高的流体压控制装置100、200。

流体压控制装置100、200具有作为主回路系统的第1回路系统HC1和第2回路系统HC2,在第1回路系统HC1和第2回路系统HC2中的一者设有中立切换阀110和第1外部输出通路14,在第1回路系统HC1和第2回路系统HC2中的另一者设有借助外部配管30而连接于第1外部输出通路14的第1外部输入通路24。

在该结构中,由于能够从第1回路系统HC1和第2回路系统HC2中的一者经由外部配管30向另一者供给工作流体,因此能够使设于第1回路系统HC1和第2回路系统HC2中的另一者的致动器(第1致动器7、第2致动器8)的动作增速。

流体压控制装置100、200还包括:主阀块101,其具有主回路系统(第1回路系统HC1和第2回路系统HC2);副回路系统(第3回路系统HC3、HC32),其具有利用从泵(第1泵10、210、第2泵20、220)喷出并经由主阀块101而供给的工作流体来对副致动器(第3致动器9)进行控制的副控制阀(第3控制阀32、232);以及副阀块103、203,其具有副回路系统(第3回路系统HC3、HC32),副回路系统(第3回路系统HC3、HC32)具有连接于第2外部输出通路15的第2外部输入通路(第3中立通路31、供给通路231),副阀块103、203能够安装于主阀块101。

在该结构中,由于能够将副阀块103、203安装于主阀块101,因此与独立于主阀块101地另外设置副阀块103、203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流体压控制装置100、200的设置面积。并且,由于不必在主阀块101和副阀块103、203之间设置配管,因此能够减小流体压控制装置100、200的设置空间。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发实施方式,但上述实施方式只是表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的一部分,并不是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的意思。

本申请基于2018年11月20日向日本国特许厅提出了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217345主张优先权,将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到本说明书。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分配流体的可配置阀门以及为该阀门设定参数的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