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车、车架及前部支撑组合管件

文档序号:1456463 发布日期:2020-02-21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踏板车、车架及前部支撑组合管件 (Scooter, frame and front support combined pipe fitting ) 是由 叶健荣 毕白春 邓剑 付品磊 于 2019-10-3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踏板车、车架及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包括主管,两个边管,及前横管。两个边管均与主管相连。前横管的端面与边管的侧壁相吻合,前横管的端面与边管的侧壁焊接连接并形成焊缝。前横管包括横管部及分别连接于横管部的两端的两个第一过渡吻合部。第一过渡吻合部吻接边管,第一过渡吻合部设置于横管部与边管相连形成的钝角区域的内侧。由于前横管的端面与边管的侧壁相吻合,使得前横管的端面与边管的侧壁之间结合牢固;此外,第一过渡吻合部能实现前横管承受更大载荷,能避免前横管的端面与边管的侧壁之间的焊缝的后侧焊缝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从而能避免边管受力作用下出现应力集中的不良缺陷。(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cooter, a frame and a front support combined pipe fitting. The front support combined pipe fitting comprises a main pipe, two side pipes and a front transverse pipe. Both side pip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pipe. The end surface of the front transverse pipe is match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side pipe, and the end surface of the front transverse pipe is weld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side pipe to form a welding seam. The front transverse tube comprises a transverse tube part and two first transition inosculating parts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wo ends of the transverse tube part. The first transition inosculating part is matched with the side pipe and arranged at the inner side of an obtuse angle area formed by connecting the transverse pipe part and the side pipe. The end surface of the front transverse pipe is match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side pipe, so that the end surface of the front transverse pipe is firmly combined with the side wall of the side pipe; in addition, the first transition inosculating part can realize that the front transverse tube bears larger load, and can avoid the phenomenon of stress concentration at the rear side welding seam part of the welding seam between the end surface of the front transverse tube and the side wall of the side tube, thereby avoiding the bad defect of stress concentration under the stress action of the side tube.)

踏板车、车架及前部支撑组合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踏板车、车架及前部支撑组合管件。

背景技术

踏板车是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踏板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位于车体前部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包括主管、设置于主管两侧的两个边管。一般地,对于主管不连接到车架的中部横管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其还包括与两个边管相连的前横管,通过前横管来增强前部支撑组合管件的整体结构稳定性。然而,在使用过程中,请参阅图10,边管与前横管的端部之间的焊缝区C与应力集中区A有所重叠或接近,边管与前横管的端部相对应的侧壁因为应力集中而容易出现开裂的不良现象。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踏板车、车架及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它能够避免边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的不良现象。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包括:主管、两个边管,两个所述边管均与所述主管相连;前横管,所述前横管的端面与所述边管的侧壁相吻合,所述前横管的端面与所述边管的侧壁焊接连接并形成焊缝,所述前横管包括横管部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横管部的两端的两个第一过渡吻合部,所述第一过渡吻合部吻接所述边管,所述第一过渡吻合部设置于所述横管部与所述边管相连形成的钝角区域的内侧。

上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由于前横管的端面与边管的侧壁相吻合,使得前横管的端面与边管的侧壁之间结合牢固;此外,前横管的端部通过第一过渡吻合部吻接所述边管,第一过渡吻合部能实现边管承受更大载荷,能避免前横管的端面与边管的侧壁之间的焊缝的后侧焊缝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从而能避免边管受力作用下因为应力集中而导致脆性开裂的不良缺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渡吻合部为相对于所述横管部的轴线方向倾斜的第一斜壁,所述第一斜壁圆滑过渡连接至所述边管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斜壁的弧形凸面朝向所述边管的侧壁,所述第一斜壁在靠近于所述边管的方向上与所述边管的侧壁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管部和所述第一过渡吻合部为一体化结构;或者,所述横管部和所述第一过渡吻合部相互焊接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缝为环形焊缝;所述焊缝包括下侧焊缝及与下侧焊缝相对设置的上侧焊缝,所述上侧焊缝包括沿着所述边管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圆滑凸缝及与所述圆滑凸缝相连的圆滑凹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侧焊缝包括沿着所述边管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焊缝段与第二焊缝段,所述第一焊缝段一端与所述圆滑凸缝相连,所述第一焊缝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焊缝段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焊缝段另一端与所述圆滑凹缝相连;

在所述前部支撑组合管件正常姿态放置于水平面上时,沿着竖直方向从上往下看,所述上侧焊缝与所述下侧焊缝相交,所述圆滑凸缝相对于所述第一焊缝段更加靠近于所述边管的轴线,所述第二焊缝段相对于所述圆滑凹缝更加靠近于所述边管的轴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横管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横管部的两端的两个第二过渡吻合部,所述第二过渡吻合部吻接所述边管,所述第二过渡吻合部设置于所述横管部与所述边管相连形成的锐角区域的内侧;所述第二过渡吻合部为相对于所述横管部的轴线方向倾斜的第二斜壁,所述第二斜壁由所述横管部的端部的侧壁圆滑过渡连接至所述边管的侧壁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管部和所述第二过渡吻合部为一体化结构;或者,所述横管部和所述第二过渡吻合部相互焊接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横管的端面在垂直于所述横管部的轴线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为椭圆形、圆槽形或水滴形;或者,

所述焊缝为环形焊缝,所述焊缝的下侧焊缝与所述焊缝的上侧焊缝之间的间隔在所述边管轴向延伸方向上先逐渐变大后逐渐变小;或者,

所述焊缝的下侧焊缝部位上最靠近于所述边管的下边缘部位的焊缝点与所述边管的下边缘部位上对应的最近点关于所述边管的轴线的夹角a为30度~60度;或者,

所述焊缝的上侧焊缝部位上最靠近于所述边管的上边缘部位的焊缝点与所述边管的上边缘部位上对应的最近点关于所述边管的轴线的夹角b为30度~60度;或者,

所述前横管包括第一横管分体与第二横管分体;所述第一横管分体与所述第二横管分体相连,所述第一横管分***于所述第二横管分体的上方,所述第一横管分体的管壁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横管分体的管壁厚度;所述主管的底端与所述前横管的中部相连;所述前横管的端部与所述边管的弯管段相连;所述第一横管分体与所述第二横管分体均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横管分体与所述第二横管分体焊接相连。

一种车架,包括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

上述的车架,由于包括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其技术效果由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带来,有益效果与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相同,不进行赘述。

一种踏板车,包括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

上述的踏板车,由于包括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其技术效果由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带来,有益效果与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相同,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的仰视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的其中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中的前横管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中的前横管的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中的前横管的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中的前横管的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中的前横管中部部位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的前横管与边管相连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传统的踏板车使用过程中的前横管与边管的应力效果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踏板车使用过程中前横管与边管的应力效果图。

附图标记:

10、主管;20、边管;21、下边缘部位;22、上边缘部位;30、前横管;31、横管部;32、第一过渡吻合部;33、第二过渡吻合部;34、第一横管分体;35、第二横管分体;40、焊缝;41、下侧焊缝;411、第一焊缝段;412、第二焊缝段;42、上侧焊缝;421、圆滑凸缝;422、圆滑凹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一般地,由于边管的弯管段成型时材料发生变形,边管的弯管段的径向截面由圆变为椭圆,而前横管两端边缘由冲边而成,为圆柱面,因而边管与前横管搭接处的缝隙较大,焊缝质量难控制,边管与前横管之间结合牢固度较差。

此外,前横管与边管之间形成的焊缝的后侧焊缝部位由于受到应力集中现象,容易出现脆性开裂的不良现象。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及图11,一种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包括主管10,两个边管20,及前横管30。两个所述边管20均与所述主管10相连。所述前横管30的端面与所述边管20的侧壁相吻合,所述前横管30的端面与所述边管20的侧壁焊接连接并形成焊缝40。所述前横管30包括横管部31及分别连接于所述横管部31的两端的两个第一过渡吻合部32。所述第一过渡吻合部32吻接所述边管20,所述第一过渡吻合部32设置于所述横管部31与所述边管20相连形成的钝角区域的内侧。

上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由于前横管30的端面与边管20的侧壁相吻合,使得前横管30的端面与边管20的侧壁之间结合牢固;此外,前横管30的端部通过第一过渡吻合部32吻接所述边管20,第一过渡吻合部32能实现边管20承受更大载荷,能避免前横管30的端面与边管20的侧壁之间的焊缝40的后侧焊缝40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从而能避免边管20受力作用下因为应力集中而导致出现脆性开裂的不良缺陷。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与图9,所述第一过渡吻合部32为相对于所述横管部31的轴线方向倾斜的第一斜壁,所述第一斜壁圆滑过渡连接至所述边管20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斜壁的弧形凸面朝向所述边管20的侧壁,所述第一斜壁在靠近于所述边管20的方向上与所述边管20的侧壁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如此,由于第一斜壁的弧形凸面朝向所述边管20的侧壁,第一斜壁在靠近于边管20的方向上与边管20的侧壁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一方面,能更好地贴合到边管20上;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结构,改变应力集中位置,使应力集中区B避开焊缝40所在区域,避免应力集中区B与焊缝40所在区域重叠或部分重叠或接近,从而避免边管20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脆性开裂的缺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述焊缝40为环形焊缝。所述焊缝40包括下侧焊缝41及与下侧焊缝41相对设置的上侧焊缝42。所述上侧焊缝42包括沿着所述边管20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圆滑凸缝421及与所述圆滑凸缝421相连的圆滑凹缝422。如此,前横管30的端面的下侧焊缝41所在的侧部管壁与上侧焊缝42所在的侧部管壁实现紧紧握住边管20的侧壁,一方面,结合牢固,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结构,改变应力集中位置,使应力集中区B避开焊缝40所在区域,避免应力集中区B与焊缝40所在区域重叠或部分重叠或接近,从而避免边管20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脆性开裂的缺陷。

需要解释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圆滑”指的是逐渐变化,平缓地变化,并非突然变化。也就是,对于圆滑凸缝421或圆滑凹缝422而言,明显地排除折线缝,而可以是例如圆弧状缝、波浪线缝、椭圆状缝等等。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所述下侧焊缝41包括沿着所述边管20轴线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焊缝段411与第二焊缝段412。所述第一焊缝段411一端与所述圆滑凸缝421相连,所述第一焊缝段411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焊缝段412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焊缝段412另一端与所述圆滑凹缝422相连。在所述前部支撑组合管件正常姿态放置于水平面上时,沿着竖直方向从上往下看,所述上侧焊缝42与所述下侧焊缝41相交,所述圆滑凸缝421相对于所述第一焊缝段411更加靠近于所述边管20的轴线,所述第二焊缝段412相对于所述圆滑凹缝422更加靠近于所述边管20的轴线。如此,前横管30的端面的下侧焊缝41所在的侧部管壁与上侧焊缝42所在的侧部管壁实现紧紧握住边管20的侧壁,一方面,结合牢固,另一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结构,改变应力集中位置,使应力集中区B避开焊缝40所在区域,避免应力集中区B与焊缝40所在区域重叠或部分重叠或接近,从而避免边管20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脆性开裂的缺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所述前横管30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所述横管部31的两端的两个第二过渡吻合部33。所述第二过渡吻合部33吻接所述边管20,所述第二过渡吻合部33设置于所述横管部31与所述边管20相连形成的锐角区域的内侧。也就是,第一过渡吻合部32位于前横管30背向主管10的一侧,第二过渡吻合部33位于前横管30面向主管10的一侧。如此,前横管30的端部通过第二过渡吻合部33吻接所述边管20,第二过渡吻合部33能实现前横管30承受更大载荷,能避免前横管30的端面与边管20的侧壁之间的焊缝40的前侧焊缝40部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从而能避免边管20受力作用下因为应力集中而导致出现脆性开裂的不良缺陷。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9,所述第二过渡吻合部33为相对于所述横管部31的轴线方向倾斜的第二斜壁,所述第二斜壁由所述横管部31的端部的侧壁圆滑过渡连接至所述边管20的侧壁上。如此,前横管30的第二斜壁相当于朝向远离于横管部31的轴线方向翻起的翻边结构,翻边结构对边管20起到承托作用,改变应力集中位置,使应力集中区B避开焊缝40所在区域,避免应力集中区B与焊缝40所在区域重叠或部分重叠或接近,从而避免边管20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脆性开裂的缺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管部31和所述第一过渡吻合部32为一体化结构;或者,所述横管部31和所述第一过渡吻合部32相互焊接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管部31和所述第二过渡吻合部33为一体化结构;或者,所述横管部31和所述第二过渡吻合部33相互焊接连接。

此外,当前横管30与边管20外径相接近时,边管20与前横管30搭接的焊缝40会延伸到边管20弯曲应力较大的下边缘部位21(下边缘部位21指的是,踏板车正常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在边管20的侧壁的周向面方向上,边管20的侧壁最靠近于地面的部位;相应地,上边缘部位22指的是,在边管20的侧壁的周向面方向上,边管20的侧壁最远离于地面的部位),该区域材料离焊缝40较近,易受焊缝40的热影响而变脆,如此导致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在受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脆性开裂的不良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焊缝40为环形焊缝,焊缝40的下侧焊缝41部位与所述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间隔设置,所述焊缝40的下侧焊缝41部位与所述焊缝40的上侧焊缝42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焊缝40的前侧焊缝40部位与所述焊缝40的后侧焊缝40部位之间的距离。如此,由于焊缝40的下侧焊缝41部位与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间隔设置,焊缝40的下侧焊缝41部位与焊缝40的上侧焊缝42部位之间的距离小于焊缝40的前侧焊缝40部位与焊缝40的后侧焊缝40部位之间的距离,一方面能使得前横管30的端面与边管20的侧壁之间结合牢固,另一方面能使得焊缝40尽可能地远离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这样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受到焊缝40的热影响较小,从而便避免了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在受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脆性开裂的不良现象。

需要解释的是,所述焊缝40的下侧焊缝41部位、上侧焊缝42部位、前侧焊缝40部位及后侧焊缝40部位分别指的是,在踏板车处于正常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焊缝40上位于下侧部分的为下侧焊缝41部位,位于上侧部分的为上侧焊缝42部位,位于靠近于主管10侧的部分为前侧焊缝40部位,位于远离于主管10侧的部分为后侧焊缝40部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至图8,所述前横管30的端面在垂直于所述前横管30的轴线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为椭圆形、圆槽形或水滴形。如此,前横管30的端面与边管20的侧壁之间形成的焊缝40的形状在垂直于所述前横管30的轴线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为椭圆形、圆槽形或水滴形,进而一方面能使得前横管30的端面与边管20的侧壁之间结合牢固,另一方面能使得焊缝40尽可能地远离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这样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受到焊缝40的热影响较小,从而便避免了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在受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脆性开裂的不良现象。其中,水滴形如图5所示,可以理解为由长椭圆形的一部分线条与半圆形线条拼合而成。圆槽形如图6所示,可以理解为将长方形的四个直角进行倒角处理后的形状。而椭圆形则如图7所示。此外,前横管30中部部位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为圆形形状,即前横管30的中部部位结构为圆管。

可以理解的是,焊缝40对应于前横管30的端面与边管20的侧壁相接触的部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缝40的下侧焊缝41与所述焊缝40的上侧焊缝42之间的间隔在所述边管20轴向延伸方向上先逐渐变大后逐渐变小。如此,前横管30的端面容易均匀过渡连接到边管20的侧壁,使得前横管30的端面与边管20的侧壁之间结合牢固,且能避免出现应力集中现象,从而能承受更大载荷。此外,下边缘部位21指的是,踏板车正常放置于水平地面上时,在边管20的侧壁的周向面方向上,边管20的侧壁最靠近于地面的部位;相应地,上边缘部位22指的是,在边管20的侧壁的周向面方向上,边管20的侧壁最远离于地面的部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2,所述焊缝40的下侧焊缝41部位上最靠近于所述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的焊缝点与所述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上对应的最近点关于所述边管20的轴线的夹角a为30度~60度。如此,一方面能保证焊缝40尽可能地远离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这样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受到焊缝40的热影响较小,从而便避免了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在受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脆性开裂的不良现象;另一方面也能保证前横管30的端面与边管20的侧壁更有力地结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焊缝40的下侧焊缝41部位上最靠近于所述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的焊缝点与所述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上对应的最近点关于所述边管20的轴线的夹角a为40度~50度。具体而言,所述焊缝40的下侧焊缝41部位上最靠近于所述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的焊缝点与所述边管20的下边缘部位21上对应的最近点关于所述边管20的轴线的夹角为45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为了使得焊缝40的上侧焊缝42部位尽可能地远离边管20的上边缘部位22,类似于焊缝40的下侧焊缝41部位的设置方式,所述焊缝40的上侧焊缝42部位上最靠近于所述边管20的上边缘部位22的焊缝点与所述边管20的上边缘部位22上对应的最近点关于所述边管20的轴线的夹角b为30度~60度。如此,能使得焊缝40尽可能地远离边管20的上边缘部位22,这样边管20的上边缘部位22受到焊缝40的热影响较小,从而便避免了边管20的上边缘部位22在受外力作用下容易出现脆性开裂的不良现象。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焊缝40的上侧焊缝42部位上最靠近于所述边管20的上边缘部位22的焊缝点与所述边管20的上边缘部位22上对应的最近点关于所述边管20的轴线的夹角b为40度~50度。具体而言,所述焊缝40的上侧焊缝42部位上最靠近于所述边管20的上边缘部位22的焊缝点与所述边管20的上边缘部位22上对应的最近点关于所述边管20的轴线的夹角为45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前横管30包括第一横管分体34与第二横管分体35。所述第一横管分体34与所述第二横管分体35相连,所述第一横管分体34位于所述第二横管分体35的上方,所述第一横管分体34的管壁厚度大于所述第二横管分体35的管壁厚度。如此,同时兼顾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对重量及强度刚度的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管分体34与所述第二横管分体35均通过冲压一体成型。此外,所述第一横管分体34与所述第二横管分体35也可以通过焊接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主管10的底端与所述前横管30的中部相连。如此,前部支撑组合管件结构稳定性较好,能承受较大的载荷。

此外,出于尽可能地增大脚踏板下方布置空间的考虑,前横管30往往布置在较前的位置,将前横管30的两端分别搭接在两个边管20的弯管段上。即所述前横管30的端部与所述边管20的弯管段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车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

上述的车架,由于包括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其技术效果由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带来,有益效果与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相同,不进行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踏板车,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

上述的踏板车,由于包括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其技术效果由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带来,有益效果与所述的前部支撑组合管件相同,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电瓶车支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