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式气囊以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228 发布日期:2021-10-01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帘式气囊以及其制作方法 (Curtain airbag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是由 加藤智也 村山贵士 石垣良太 于 2019-12-0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帘式气囊(1),其安装在车体(50)内,通过由充气器(2)供应的气体膨胀展开,且具有一面及另一面,该帘式气囊具备:沿着下边缘的第1区域(11);以第1折线(11a)为分界线与第1区域的上方相邻的第2区域(12);以将该第2区域夹在中间形成于第1折线相反一侧的第2折线(12a)为分界线与第2区域的上方相邻的第3区域(13),以与第2区域的一面一侧相对的形式第1区域处于在第1折线折回的状态,第2区域则处于在第2折线折回的状态,使得被折回的第1区域被夹在第2区域与第3区域之间,以第2折线为卷绕起始点,第3区域处于在另一面一侧被向上方卷起的状态,第1区域及第2区域被设置在第3区域的内侧。(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urtain airbag (1) which is installed in a vehicle body (50), is inflated and deployed by gas supplied from an inflator (2), and has one surface and the other surface, the curtain airbag comprising: a 1 st region (11) along the lower edge; a 2 nd region (12) adjacent to the 1 st region above the 1 st region with the 1 st fold line (11a) as a boundary; a2 nd folding line (12a) formed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1 st folding line with the 2 nd region sandwiched therebetween is used as a 3 rd region (13) adjacent to the upper side of the 2 nd region, the 1 st region is folded at the 1 st folding line in a manner of facing one surface side of the 2 nd region, the 2 nd region is folded at the 2 nd folding line in a manner of facing the 2 nd region, the folded 1 st region is sandwiched between the 2 nd region and the 3 rd region, the 3 rd region is folded upward at the other surface side with the 2 nd folding line as a winding starting point, and the 1 st region and the 2 nd region are provided inside the 3 rd region.)

帘式气囊以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帘式气囊以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保护乘员,在大多数的车辆中都安装了安全气囊装置。根据车型的不同,有的车辆中安装了帘式气囊。帘式气囊装置具备折叠收纳在车门上方的帘式气囊和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启动并向帘式气囊内部喷射气体的充气器。帘式气囊通过充气器喷射的气体的作用在车室内膨胀展开,乘员被膨胀展开的气囊接住,以防止与车室内的各部分发生侧面碰撞。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229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展开时,帘式气囊前部的下端部分与其他部分相比向下突出。在收纳时,卷回帘式气囊且使突出的部分配置在中心位置。在斜方向发生碰撞时,朝向车外的惯性力量将会作用于帘式气囊,突出的部分有时会从车窗伸出车外,存在对乘员的保护性能下降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制作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车辆发生来自斜方向的碰撞,也可以抑制乘员保护性能下降的帘式气囊及其制作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帘式气囊安装在车体内,通过由充气器供应的气体膨胀展开,且具有一面及另一面,该帘式气囊具备:沿着下边缘的第1区域;以第1折线为分界线与所述第1区域的上方相邻的第2区域;以将该第2区域夹在中间形成于所述第1折线相反一侧的第2折线为分界线与所述第2区域的上方相邻的第3区域,与所述第2区域的所述一面一侧相对的形式,所述第1区域处于在所述第1折线折回的状态,以使被折回的所述第1区域被夹在所述第2区域与所述第3区域之间的形式,所述第2区域处于在所述第2折线折回的状态,以所述第2折线为卷绕起始点,所述第3区域处于在所述另一面一侧被向上方卷起的状态,在被安装收纳在车体内的状态下,所述第1区域及第2区域被设置在所述第3区域的内侧。

在本发明中,沿着边缘的第1区域、例如展开时的下边缘部分在第1折线折回,在第1区域被折回的状态下第2区域在第2折线折回,第1区域及第2区域被配置在帘式气囊的一面一侧。第3区域被卷在帘式气囊的另一面一侧、即与第1区域及第2区域相反的一侧。因此,在配置帘式气囊时,如果将帘式气囊的另一面朝向外侧,即使向车外的惯性力量作用于展开的帘式气囊,由于第1区域及第2区域是向车内展开的,所以不会伸出至车外。

本发明所涉及的帘式气囊中,所述第1折线被形成为在展开时配置于所述车体的车门内饰板的上边缘部。

在本发明中,由于展开时第1折线被配置于车门内饰板的上边缘部,因此,第1区域容易向车门内侧展开。

本发明所涉及的帘式气囊中,所述第1区域在展开时被配置于所述车体的前侧,并包括向所述车体的车门内饰板上边缘部的下方延伸的下方膨胀部。

在本发明中,下方膨胀部在车门的内侧膨胀,可以防止乘员与车门发生碰撞。

本发明所涉及的帘式气囊为了向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拉伸,具备系链,其一端部被固定在所述车体中,另一端部安装在前后方向端部,所述系链被配置于位于所述车体上下方向上的所述第2折线的上方且被折回的所述第2区域的上下宽度范围内。

在本发明中,由于第2区域被配置于具备拉力的系链的下方,因此,第1区域及第2区域可以快速展开。

本发明所涉及的帘式气囊中,所述第1区域、第2区域及第3区域具有非膨胀部,并配备了在所述非膨胀部将在所述第2折线折回的所述第1区域、第2区域及所述第3区域临时固定的临时缝制部。

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临时缝制部,在卷曲第3区域时,可以防止第1区域及第2区域展开。另外,由于在非膨胀部设置了临时缝制部,因此,临时缝制部不会妨碍帘式气囊的膨胀。

本发明所涉及的帘式气囊中,所述临时缝制部被设置在位于所述车体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及中间部。

在本发明中,通过临时固定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及中间部,在使用卷绕装置卷曲安全气囊时,可以防止第1区域及第2区域相对于卷绕装置发生错位。

本发明所涉及的帘式气囊具备通过接缝隔开的膨胀部,所述非膨胀部配置于所述接缝之间。

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接缝之间设置了缝制部,因此,缝制部不影响帘式气囊的膨胀。

本发明所涉及的帘式气囊中,位于所述车体上下方向的所述第1区域及第2区域的宽度相同。

在本发明中,当折回区域为最小范围值、且第1折线的上下位置被设定时,第2折线的位置也自动被设定,第1折线及第2折线的设定非常简单。

本发明所涉及的帘式气囊中,所述第2区域的上方配置了供卡止于卷绕装置的卡止孔。

在本发明中,避开了厚度较厚的被折回的区域,而在厚度较薄的第3区域形成卡止孔,使卡止孔的形成变得简单。

本发明涉及的帘式气囊的制作方法是一种安装于车体中且通过充气器供应的气体膨胀展开,并具有一面及另一面的帘式气囊的制作方法,在所述第1折线将沿着展开的帘式气囊下边缘的第1区域折回,使得所述第1区域与以第1折线为分界线和所述第1区域上方相邻的第2区域的所述一面一侧相对;在所述第2折线将所述第2区域折回,使得折回的所述第1区域夹在所述第2区域和以第2折线为分界线与所述第2区域上方相邻的第3区域之间,将被折回的所述第1区域、第2区域及所述第3区域临时固定,并以所述第2折线为卷绕初始位置,在另一面一侧将所述第3区域向上方卷起。

在本发明中,沿着边缘的第1区域,例如展开时的下边缘部分在第1折线折回,在第1区域被折回的状态下第2区域在第2折线折回,帘式气囊的一面一侧配置了第1区域和第2区域。第3区域被卷在帘式气囊的另一面一侧,即与第1区域及第2区域相反的一侧。因此,在配置帘式气囊时,如果将帘式气囊的另一面朝向外侧,即使向车外的惯性力量作用于展开的帘式气囊,由于第1区域及第2区域会向车内打开,所以不会伸出至车外。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帘式气囊及其制作方法中,沿着边缘的第1区域,例如展开时的下边缘部分在第1折线折回,在第1区域被折回的状态下第2区域在第2折线折回,在帘式气囊的一面一侧配置了第1区域及第2区域。第3区域被卷在帘式气囊的另一面一侧,即与第1区域及第2区域相反的一侧。因此,在配置帘式气囊时,如果将帘式气囊的另一面朝向外侧,即使向车外的惯性力量作用于展开的帘式气囊,由于第1区域及第2区域会向车内打开,所以不会伸出至车外,可以防止乘员保护性能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帘式气囊的安装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2是示出展开后的安全气囊的右侧面示意图。

图3是将示出接头及固定工具的部分扩大后的右侧面图。

图4是将图3中所示的IV-IV线作为切断线的截面图。

图5是说明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的安全气囊侧面图。

图6是说明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的安全气囊侧面图。

图7是说明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的安全气囊侧面图。

图8是说明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的安全气囊侧面图。

图9是说明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的安全气囊侧面图。

图10是说明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的安全气囊侧面图。

图11A是说明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的安全气囊的前面示意图。

图11B是说明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的安全气囊的前面示意图。

图11C是说明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的安全气囊的前面示意图。

图11D是说明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的安全气囊的后面示意图。

图11E是说明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的安全气囊的后面示意图。

图11F是说明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的安全气囊的后面示意图。

图11G是说明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的安全气囊的前面示意图。

图11H是说明安全气囊的制作方法的安全气囊的前面示意图。

图12A是说明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12B是说明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的截面示意图。

图12C是说明安全气囊的膨胀展开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帘式气囊1的图面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帘式气囊的安装状态的侧面示意图。帘式气囊1,以下将帘式气囊简称为气囊,安装在车体50的上边梁部51,被未图示的顶板覆盖。充气器2安装在上边梁部51。上边梁部51的下方设置了车门内饰板52,车窗玻璃53配置于上边梁部51和车门内饰板52之间。充气器2向气囊1内供应气体。

图2是示出展开后的气囊1的右侧面示意图,图3是将示出接头3及固定工具4的部分扩大后的右侧面图,图4是将图3中所示的IV-IV线作为切断线的截面图。气囊1是将具有对称形状的薄片材料互相重叠而成为一体的袋状物。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气囊1是由缝合成袋状的编织物等2张布料构成的例子进行说明,但也可起初就由一张编织物编织为袋状来制作。

在构成为矩形的气囊1的长边方向即前后方向的上方相隔规定的距离设置了突设了多个接头3。另外,与接头3对应的多个固定工具4于接头3的下侧安装在气囊1中。固定工具4的上部形成有开口4a,固定工具4的下部形成有挂止接头3的接头挂止部4c。开口4a中插入了环状基布4b,固定工具4通过该环状基布4b被安装在气囊1的基布1a中。固定工具4可通过环状基布4b,相对于基布1a进行在前后方向上平行的绕轴旋转。接头3及环状状基布4b通过缝制在气囊1的基布1a中形成为一体。接头3及固定工具4例如配置在气囊1的右侧面。

为了保持气囊1卷回的状态或折叠的状态,接头3沿着被卷回或折叠的气囊1的周向至少绕一周,并被挂在固定工具4的接头挂止部4c上。例如,接头挂止部4c为突起部,接头3具备贯通孔,由具备伸缩性的布构成。通过将接头挂止部4c插入接头3的贯通孔中,接头3被挂在接头挂止部4c。气囊1通过固定工具4被安装在车体50的上边梁部51。另外,在气囊1的上边缘部的前后方向中央部设置了用于连接到充气器2的连接部5。连接部5从气囊1的上边缘部向上方突出。

位于气囊1前部的下侧部向下方突出,构成第1区域11。第1区域11和气囊1中除第1区域11以外的部分的分界线位置形成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折线11A。第1折线11A与气囊1的下边缘基本平行。与第1区域11的上方相邻的区域构成第2区域12。第2区域12形成向前后方向延伸的矩形,第2区域12的上下宽度与第1区域11的宽度大致相同。与第2区域12的上方相邻的区域构成第3区域13。第2区域12与第3区域13的分界线位置形成有第2折线12A。

气囊1中设置有接缝6,膨胀部7和非膨胀部8通过该接缝6被隔开。膨胀部7和非膨胀部8形成在第1区域11、第2区域12及第3区域13的整个范围上。非膨胀部8包括在气囊1的周围形成的部分和从该部分向中央部延伸的部分。膨胀部7主要形成在气囊1的中央部,包含第1区域11中形成的下方膨胀部7a。在展开时,下方膨胀部7a向车门内饰板52的上边缘部的下方延伸。

在气囊1中的第2折线12A的上方设置了系链9。系链9呈细长状,向前后方向延伸。系链9的后端部被安装在气囊1前边缘部的非膨胀部8中。通过将系链9的前端部固定在车体50中,使得气囊1向前后方向拉伸以给气囊1赋予张力。如后文所述,将第2区域12在第2折线12A向上方折回时,系链9被配置于折回的第2区域12的上下宽度范围内。

供卡止卷绕气囊1的未图示的卷绕装置的卡止孔10被设置在系链9的上方。卡止孔10形成在非膨胀部8中。如后文所述,将第2区域12在第2折线12A向上方折回时,卡止孔10被配置在折回的第2区域12的上方。

以下对气囊1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图5至图10是说明气囊1制作方法的气囊1的侧面图、图11A至图11C、图11G及图11H是说明气囊1制作方法的气囊1的前面示意图,图11D至图11F是说明气囊1制作方法的气囊1的后面示意图。如图2及图11A所示,在初期状态下,气囊1为展开的状态。另外,此处的前面及后面与车辆的前后方向对应,侧面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应。图11A与图2对应,图11B至图11D分别与图5至图7对应。图11E及图11F与图8对应。图11G及图11H分别与图9及图10对应。图11A至图11C、图11G及图11H为从前方观察气囊1的图,图11D至图11F为从后方观察气囊1的图。

如图5及图11B所示,在第1折线11A将第1区域11向上方折回,使得第1区域11与第2区域12的右侧面相对。如前述所示,由于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的上下宽度大致相同,因此,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在气囊1的右侧整体重合。此处的“右”表示从车辆的后部观察前方时的右方向。“左”表示从车辆的后部观察前方时的左方向。

其次,如图6及图11C所示,在第2折线12A将第2区域12向右侧面的上方折回,使得被折回的第1区域11夹在第2区域12及第3区域13之间。然后将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通过临时缝制部20临时固定在第3区域13中。临时缝制部20使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连结在第3区域13中。临时缝制部20形成于气囊1的前后两端部及前后方向中央部的三个位置,使用卷绕装置卷起气囊1时,防止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相对于卷绕装置发生错位。临时缝制部20形成于接缝6之间的非膨胀部8中,另外,由于在气囊1膨胀时临时缝制部20会被切断,因此,临时缝制部20不会影响气囊1的膨胀展开。

其次,如图7及图11D所示,为了对调右面及左面,将气囊1翻过来。通过将气囊1翻过来,前后及左右的方向将会相反。因此,在图7、图8中,将表示前后的箭头设置成与图5、图6中的相反,在图11D至图11F中,将表示左右的箭头设置成与图11A至图11C中相反。在图7中,第2区域12配置于第3区域13的后侧。

另外,如图8及图11E中的箭头所示,以第2折线12A为卷绕起始点,将第3区域13与被折回的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一起卷到气囊1的右面一侧。即按照与折回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时相反的方向将第3区域13卷起。在图8中,点划线表示开始卷绕时的气囊1的轮廓。如图8中的实线及图11F所示,第3区域13被卷到气囊1的上端附近。

其次,如图9及图11G所示,以左右方向为轴方向使气囊1旋转180度,使气囊1的上下反转。另外,在图9中,将表示上下的箭头设置为与图5至图8中的箭头相反,在图11G中,将表示上下的箭头设置成与图11A至图11F中的箭头相反。还将图9中表示前后的箭头设置为与图7及图8中的箭头相反。

其次,如图10及图11H所示,通过将接头3卷在卷筒状的第3区域13的外周表面,并安装在固定工具4的接头挂止部4c中来制作气囊1。

将气囊1安装在车体50中时,通过固定工具4将成为棒状的气囊1固定在上边梁部51中。另外,将系链9的前端部固定在车体50上。

图12A至图12C为说明气囊1的膨胀展开情况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2A所示,展开前的气囊1在从车辆的后方观察时,在车内的左侧面即在图12A至图12C中由于是从前方观察的,因而在右侧,被配置于车窗玻璃53的上方。此时,气囊1呈现图11H中所示的姿势,即上下相反的姿势,位于图11H右侧的固定工具4被固定在车内的左侧面。气体从充气器2中被供应后,第3区域13首先开始膨胀,接头3由于膨胀从固定工具4中脱落,如图12B中的箭头所示,气囊1向下方延伸。随后,除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之外,第3区域13完全解开并展开。之后如图12C中的箭头所示,被折叠的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发生膨胀,向右方、即车内展开。展开的气囊1的第1折线11A被配置于车门内饰板52的上边缘部,第1区域11向车门内饰板52的上边缘部下方延伸。

另外,如图12A所示,将成为棒状的气囊1固定于车内时,由于第3区域13的右侧面朝向卷筒状气囊1的径向外侧,左侧面朝向径向的内侧,因此,气囊1与车体的左右方向不一致。如图12B及图12C所示,当气囊1向下方展开时,第3区域13的右侧面朝向车体的右侧,左侧面朝向车体的左侧,气囊1与车体的左右方向一致。

在图2中,固定工具4被配置在接头3的下方。如前述所示,固定工具4可进行在前后方向上平行的绕轴旋转。因此,固定工具4的上下位置可以变更,在上下方向上,制作气囊1时的固定工具4的方向和安装在车体中的气囊1展开时的固定工具4的方向有时会不一致。

关于实施方式涉及的气囊1及其制作方法,沿着展开的气囊1下边缘的第1区域11在第1折线11A折回,在第1区域11被折回的状态下第2区域12在第2折线12A折回,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被配置在气囊1的右侧。第3区域13被卷在气囊1的左侧、即与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相反的一侧。因此,在配置帘式气囊1时,如果将气囊1的左面朝向车外时,即使向车外的惯性力量作用于气囊1,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也会向右方即向车内展开,而不会向车外展开。由于向车外展开时,关闭的车窗玻璃53可能会破裂,或可能会从打开的车窗玻璃53很容易地伸出至车外,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气囊1则向车内展开,因此,可以防止乘员保护性能下降。

另外,由于在展开时第1折线11A被配置在车门内饰板52的上边缘部,因此,第1区域11容易在车门的内侧展开。而且下方膨胀部7a在车门的内侧膨胀,可以防止乘员与车门发生碰撞。

另外,由于第2区域12被配置在具备拉力的系链9的下方,因此,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可以快速展开。

另外,通过设置临时缝制部20卷起第3区域13时,可防止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的展开。而且由于非膨胀部8中设置了临时缝制部20,临时缝制部20不会妨碍膨胀部7的膨胀。

另外,因为临时固定了气囊1的前后方向两端部及中间部,使用卷绕装置卷起气囊1时,可防止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相当于卷绕装置发生错位。

由于接缝6之间设置了临时缝制部20,临时缝制部20不会影响气囊1的膨胀。另外,由于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的上下宽度相同,所以折回区域达到最小范围值。而且如果第1折线11A的上下位置已被设定,则第2折线12A的位置也会被自动设定,第1折线11A及第2折线12A的设定变得非常简单。

另外,避开厚度较厚的被折回的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在厚度较薄的第3区域13形成卡止孔10,使卡止10的形成变得简单。

在上述实施形式中,虽然第1折线11A与气囊1的下边缘基本平行,但也能够以与气囊1的下边缘交叉的形式倾斜形成。即使第1折线11A是倾斜的状态,第1区域11及第2区域12也可在膨胀展开时在车体50的内侧展开。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上都只是列举说明,并不具有限制的意思。各实施例中记载的技术特征可以互相组合,本发明的范围旨在包括权利要求书中的所有的变更及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范围。

符号说明

1 帘式气囊

2 充气器

6 接缝

7 膨胀部

7a 下方膨胀部

8 非膨胀部

9 系链

10 卡止孔

11 第1区域

11A 第1折线

12 第2区域

12A 第2折线

13 第3区域

20 临时缝制部

50 车体

52 车门内饰板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车辆控制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