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外侧把手装置

文档序号:976172 发布日期:2020-11-03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车辆的外侧把手装置 (Outside handle device for vehicle ) 是由 远山孝生 田中和也 于 2019-06-0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该用于车辆的外侧把手装置设置有:操作把手,其在车门打开操作期间用作手握持件;以及电致动器,其在收藏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驱动操作把手;其中,当执行操作以将操作把手移动至收藏位置时,可以执行伴随有固定至车门的车门闩锁装置的锁定操作的锁定收藏操作以及不伴随锁定操作的非锁定收藏操作。(The outside handle device for a vehicle is provided with: an operating handle that functions as a hand grip during a door opening operation; and an electric actuator that drives the operating handle between the storage position and the use position; wherein when an operation is performed to move the operating handle to the stowed position, a lock stowing operation accompanied by a locking operation of a door latch device fixed to the vehicle door and a non-lock stowing operation not accompanied by the locking operation may be performed.)

用于车辆的外侧把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外侧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外侧把手装置,其使用电致动器以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驱动操作把手。专利文献1的把手装置包括在收纳位置与配置位置之间的可移动把手(操作把手)以及驱动机构。

当操作把手处于收纳位置时,如果附接到操作把手的传感器检测到用户的操作,则锁定机构转移到解锁状态,并且操作把手移动到配置位置。

在这种状态下,当传感器检测到操作或者操作把手被手动地移动到收纳位置时,锁定机构转移到锁定状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T-2015-533964

在专利文献1的用于车辆的外侧把手装置中,由于操作把手向收纳位置的转移与相对于锁定机构的锁定操作配对,所以操作把手在解锁状态下不能被收纳,这导致较差的可用性。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用于车辆的外侧把手装置中,可以允许操作把手在解锁状态下转移到收纳位置,从而改进可用性。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外侧把手装置包括:操作把手1,其被配置成用作车门打开操作时的握柄;以及电致动器2,其被配置成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驱动操作把手1。用于车辆的外侧把手装置被配置成在操作把手1移动至收纳位置时允许锁定收纳操作和非锁定收纳操作,所述锁定收纳操作具有固定至车门的车门闩锁装置3的锁定操作,所述非锁定收纳操作不具有锁定操作。

用于车辆的外侧把手装置包括可以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操作把手1以及用于驱动操作把手1的电致动器2,并且所述外侧把手装置可以通过在使用位置操作所述操作把手1而使固定至车门的车门闩锁装置3解除闩锁以打开车门,所述使用位置被设定为在车门打开操作时对于用作握柄来说的最优的位置。

当操作把手1从使用位置移动到收纳位置时,可以选择具有车门闩锁装置3的锁定的锁定收纳操作和不具有车门闩锁装置3的锁定的非锁定收纳操作。

能够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移动的操作把手1处于使用位置的状态可以提醒车门闩锁装置3的解锁状态,这对于防止犯罪是不希望的,并且因此在不使用操作把手1的情况下,希望将操作把手1缩回到收纳位置。

另一方面,例如,在移动到收纳位置必然涉及转移到锁定状态的情况下,需要认证操作以用于另一次车门打开操作,这使得可用性变差。

根据本发明,可以选择非锁定收纳操作,以便控制操作把手1在不执行锁定/解锁操作的情况下转移到收纳位置,从而可以改进可用性。

关于非锁定收纳操作和锁定收纳操作,例如,可以通过将操作把手1手动地移动到收纳位置来选择非锁定收纳操作,并且可以通过操作设置在操作把手1等上的收纳操作开关等来选择锁定收纳操作,而通过利用电致动器2执行锁定收纳操作和非锁定收纳操作,可以提高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操作把手1可以包括两种类型的收纳指示单元,所述收纳指示单元被配置成指示电致动器2驱动至收纳位置。两种类型的收纳指示单元中的一种可以是非锁定收纳指示单元4,其被配置为指示非锁定收纳操作,并且两种类型的收纳指示单元中的另一种可以是锁定收纳指示单元5,其被配置为指示锁定收纳操作。

锁定收纳指示单元5和非锁定收纳指示单元4可以形成为同一操作单元,并且可以被配置为使得例如单次操作(比如,短于预定时间的单次敲击或按压操作)被视为锁定收纳操作,并且双次敲击、长时间按压等被视为锁定收纳操作,然而,通过仅在操作把手1处于使用位置时将非锁定收纳指示单元4布置在暴露于外侧的位置处,改进了可用性。

电致动器2的驱动可以在非锁定收纳指示单元4上的操作后立即开始,而通过在执行推动或敲击操作并且手指离开非锁定收纳指示单元4的时刻驱动电致动器2,可以防止操作把手1在该手指位于非锁定收纳指示单元4上的状态下移动到收纳位置,从而可靠地防止手指被夹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车辆车门操作装置包括:操作把手1,其被配置成由电致动器2在收纳位置与使用位置之间驱动;外侧把手装置(H),其被配置成在操作把手移动至收纳位置时执行锁定收纳和非锁定收纳;车门闩锁装置3,其固定至车门;以及控制装置6,其被配置成控制外侧把手装置(H)的电致动器2的驱动和车门闩锁装置3的锁定/解锁。仅当操作把手1被锁定和收纳时,控制装置5可以控制车门闩锁装置3转移至锁定状态。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允许操作把手在解锁状态下转移至收纳位置,从而改进可用性。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把手装置被固定至车辆的车门的状态的正视图。图1(b)是沿图1(a)中的线1B-1B截取的截面图。

图2(a)是沿图1(a)中的线2A-2A截取的截面图。图2(b)是连杆构造图。

图3(a)是示出第一连杆构件的初始旋转位置的图。图3(b)是示出第一连杆构件的操作旋转位置的图。图3(c)是示出第一连杆构件的使用位置的图。

图4(a)是示出连杆构件的使用状态的图。图4(b)是示出连杆构件的闩锁释放状态的视图。

图5是车门操作装置的框图。

图6是示出在锁定收纳状态下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在解锁突出状态下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在解锁收纳状态下的操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a)所示,车门把手装置(H)通过将操作把手1经由第一连杆构件8和第二连杆构件9联接到把手基座7而形成,并且在把手基座7处固定至车辆的车门。

本实施例是一种平齐表面类型的把手装置,其中,在把手基座7固定至车门的状态下,操作把手1可以在图1(a)、1(b)和图2(a)、2(b)所示的收纳位置与图4(b)所示的解除闩锁位置之间移动,并且处于收纳位置的操作把手1的表面位于与车门表面10(车门外面板)相同的表面处并收容在形成于车门外面板10中的把手收容开口10a中。

操作把手1包括前连杆联接部1b和后连杆联接部1c,以便夹住设置在操作把手的中间部分的握柄凹部1a,并且第一连杆构件8的一个端部和第二连杆构件9的一个端部分别销连接到前连杆联接部1b和后连杆联接部1c。

在本说明书中,图1(a)的左侧是“前”,右侧是“后”,图1(b)中的左侧是“外部”方向,并且相反方向是“内部”方向。

此外,用于操作用作锁定收纳指示单元5的第一开关的第一开关操作单元5a设置在操作把手1的外部前端部分处,并且用于操作用作非锁定收纳指示单元4的第二开关的第二开关操作单元4a设置在后连杆联接部1c的侧壁部分上,更准确地说,在固定至车门的状态下,设置在面向上侧的侧壁部分上,如图2(b)所示,并且在当处于收纳位置时,设置在第二开关操作单元4a埋置在车门中的位置处。

在该实施例中,使用电容传感器作为第一开关5和第二开关4,并且电容传感器的检测电极用作第一开关操作单元5a和第二开关操作单元4a。

如图3(a)至图3(c)所示,在第一连杆构件8中,前端部分设置有扇形凸轮从动件部8a,中间部朝向内侧弯折成V形,并且弯折部8b与形成在把手基座7上的橡胶第一止挡构件11压力接触并保持在图3(a)所示的初始旋转位置。

此外,作为电致动器2的马达以及与固定至马达2的旋转轴的蜗形齿轮2a啮合的蜗轮12布置在把手基座7上。具有凸轮表面13a的凸轮构件13联接到被驱动成绕旋转轴旋转的蜗轮12,并且该凸轮构件与蜗轮12同轴地旋转。

凸轮构件13布置在第一连杆构件8的凸轮从动件部8a的移动区域中,并且当马达2被从与图3(a)所示的操作把手1的收纳位置对应的状态驱动时,该凸轮构件在图3(a)中顺时针旋转。凸轮构件13的旋转角度由固定至把手基座7的使用位置检测传感器7a和收纳位置检测传感器7b检测,以便识别图3(a)所示的收纳位置对应状态和图3(c)所示的使用位置对应状态。

当凸轮构件13被驱动从图3(a)所示的状态旋转并且释放第一止挡构件11对第一连杆构件8的约束时,形成在第一连杆构件8的凸轮从动件部8a的前端处的平面从动件表面8c由于逆时针推进第一连杆构件8的扭簧14而与凸轮构件13的凸轮表面13a压力接触,并且此后跟随凸轮表面13a的变化(见图3(b))。

当凸轮构件13被进一步驱动从该状态旋转时,从动件表面8c被凸轮表面13a推动并保持在图3(c)所示的操作旋转位置,并且通过从该状态逆时针驱动凸轮构件13,第一连杆构件8可以返回到初始旋转位置。

如图2(a)至图3(c)所示,由于第一连杆构件8和第二连杆构件9、操作把手1以及把手基座7构成四杆平行曲柄机构(见图2(b)中的虚线),当第一连杆构件8从初始旋转位置旋转到操作旋转位置时,操作把手1从收纳位置移动到图4(a)所示的使用位置,同时维持平行姿态。

对应于向使用位置的移动,在收纳位置埋置在车门中的握柄凹部1a暴露于外侧,确保握柄凹部1a与车门表面之间具有足够的握柄空间,并且然后通过将手放入到握柄空间中并将操作把手1移动到图4(b)所示的解除闩锁位置,车门闩锁装置3可以解除闩锁。

为了防止操作把手1从解除闩锁位置在拉出方向上进一步移动,操作把手1和把手基座7设置有适当的止挡件(未示出),所述止挡件锁定在解除闩锁位置以调整拉出侧行程。

在该实施例中,车门闩锁装置3的解除闩锁由电致动器(未示出)来执行。

也就是说,如图4(b)所示,当操作把手1移动到解除闩锁位置时,从操作把手1的后连杆联接部1c突出的开关推动部1d推动附接至把手基座7的微型开关7c,从而驱动用于解除闩锁的电致动器,以使车门闩锁装置3的车门闩锁3a解除闩锁。

在这种状态下,可以通过朝向车辆外侧拉动操作把手1来执行车门打开操作。此后,当施加到操作把手1的拉出操作力被释放时,操作把手1通过围绕把手基座7和第二连杆构件9的旋转中心卷绕的扭簧14和扭簧15的回复力而朝向收纳位置移动,并且停止在第一连杆构件8的从动件表面8c与凸轮表面13a接触的使用位置。

当操作把手1移动到图4(a)和图4(b)所示的使用位置时,在收纳位置埋置在车门中的第二开关操作单元4a暴露于车门外侧,并且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触碰第二开关操作单元4a,则驱动电致动器2以使操作把手1返回到收纳位置。

图5示出了使用如上所述构造的操作把手1的车辆车门操作装置的框图。

车门操作装置包括把手装置(H)、车门闩锁装置3和控制装置6,并且如上所述,把手装置(H)设置有第一开关5和第二开关4、马达2以及使用位置检测传感器7a和收纳位置检测传感器7b。

控制装置6包括控制单元6a、在控制单元6a的控制下进行操作的发送/接收单元6b、开关监测单元6c、把手驱动单元6d、认证单元6e、状态保持单元6f以及闩锁锁定/解锁控制单元6g。发送/接收单元6b与用户持有的便携式钥匙16通信,以获取从便携式钥匙16输出的认证ID,并且认证单元6e确定所获取的认证ID是否可以被认证。

状态保持单元6f保持车门闩锁装置3的锁定单元3b的锁定/解锁状态以及操作把手1处于收纳位置还是使用位置的状态,并且开关监测单元6c监测把手装置(H)的第一开关5和第二开关4的输出,并且在检测到用户操作任何一个开关时将输出发送到控制单元6a。

当开关监测单元6c检测到第一开关5或第二开关4上的操作时,控制单元6a确认状态保持单元6f、基于由状态保持单元6f保持的状态来执行控制、在操作车门闩锁装置3的锁定单元3b时对闩锁锁定/解锁控制单元6g设定锁定或解锁驱动信号、以及当操作所述操作把手1时对把手驱动单元6d设定朝向使用位置或收纳位置的驱动信号,以便驱动马达2在正向或反向方向上旋转,直到来自使用位置检测传感器7a或收纳位置检测传感器7b的输出。

图6示出了在锁定收纳状态下的控制单元6a的控制流程。当车门闩锁装置3处于锁定状态并且操作把手1处于收纳位置时,在检测到第一开关5上的操作时开始控制,并且当检测到第一开关5上的操作时(步骤S10),为了统一所有操作使得这些操作在开关上的操作完成时开始,确认第一开关5为“关闭”(步骤S11)。

当确认第一开关5上的操作完成时,认证单元6e与用户的便携式钥匙16通信,以确定从便携式钥匙16输出的认证ID是否可以被认证,并且如果认证被建立(步骤S12),则认证单元6e使车门闩锁装置3转移至解锁状态(步骤S13),使操作把手1突出到使用位置(步骤S14),并且结束控制。如果在步骤S12中没有建立认证,则该过程返回到初始状态,并等待第一开关5上的操作。

图7示出了在解锁突出状态下的控制流程。当车门闩锁装置3处于解锁状态并且操作把手1处于使用位置时,在检测到第一开关5或第二开关上的操作时开始控制,并且当检测到第一开关5上的操作时(步骤S20),该控制等待,直到第一开关5变为“关闭”,并且然后认证便携式钥匙16(步骤S21、S22)。

当在该步骤中建立认证时,车门闩锁装置3转移至锁定状态(步骤S23),操作把手1移动至收纳位置,并且控制结束(步骤S24)。

当检测到第二开关上的操作时(步骤S201),该控制等待第二开关变为“关闭”,并且然后将操作把手1移动到收纳位置(步骤S201),并且控制结束(步骤S202、S203)。

图8示出了在解锁收纳状态下的控制流程。当车门闩锁装置3处于解锁状态并且操作把手1处于收纳位置时,在检测到第一开关5上的操作时开始控制,并且当检测到第一开关5上的操作时(步骤S30),为了确定对第一开关5的操作是正常操作还是长按操作,由用于确定的计时器开始计时(步骤S31)。

在完成对第一开关5的操作时(即,直到第一开关5变为“关闭”的时间)进行确定,并且当操作时间经过了长按设定时间时(步骤S32)时,在执行诸如LED的发光、蜂鸣器发声等适当的应答操作之后(步骤S33),控制确认第一开关5转移到“关闭”(步骤S34)。

当确认第一开关5上的操作完成时,计时器停止(步骤S35),并且然后,如果操作是长按,即,如果从第一开关5上的操作开始到操作完成的时间超过了长按设定时间(步骤S36),则执行对便携式钥匙16的认证操作。当在该步骤中建立认证时(步骤S37),车门闩锁装置3转移至锁定状态,并且控制结束(步骤S38)。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6中没有超过长按设定时间时,则该操作被视为正常操作,操作把手1突出到使用位置,并且控制结束(步骤S361)。

本申请基于2018年6月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专利申请No.2018-110062),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附图标记列表

1 操作把手

2 电致动器

3 车门闩锁装置

4 非锁定收纳指示单元

5 锁定收纳指示单元

6 控制装置

H 外侧把手装置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非对称真空隔热凝视单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