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内酯代谢酮i在抗炎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1724654 发布日期:2019-12-20 浏览:2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丁内酯代谢酮i在抗炎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butyrolactone metabolic ketone I in anti-inflammation ) 是由 陈宁 刘冰 王淑静 吴健 王冬雪 于 2019-10-1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化合物及其应用,该化合物为丁内酯代谢酮I,所涉及的应用是关于化合物丁内酯代谢酮I用于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丁内酯代谢酮I能够抑制炎症、减少炎症组织渗出液中的MDA含量、降低血清中的NO含量和TNOS、iNOS活性、提高血清中SOD的活性。(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ines, and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novel compoun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Butyrolactone metabolic ketone I can inhibit inflammation, reduce MDA content in inflammatory tissue exudate, reduce NO content in serum and TNOS and iNOS activities, and improve SOD activity in serum.)

丁内酯代谢酮I在抗炎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丁内酯代谢酮I通过给大鼠口服土曲霉次级代谢产物butyrolactone I,收集大鼠粪便,经过对大鼠粪便的分离得到新的二苯酮类化合物。

申请人从土曲霉次级代谢产物butyrolactone I的大鼠粪便代谢物中分离得到新的酮类化合物,并发现了其抗氧化作用。申请人对该化合物的性质和功效继续研究。

通过试验证明丁内酯代谢酮I能够抑制炎症、减少炎症组织渗出液中的MDA含量、降低血清中的NO含量,降低血清中TNOS、iNOS活性、提高血清中SOD的活性,对于抗炎具有较好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丁内酯代谢酮I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本发明还提供了丁内酯代谢酮I在降低炎症组织渗出液中MDA含量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丁内酯代谢酮I在降低血清中NO含量和TNOS、iNOS活性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丁内酯代谢酮I在提高血清中SOD活性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降低炎症组织渗出液中MDA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降低血清中NO含量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丁内酯代谢酮I制备降低血清中TNOS活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降低血清中iNOS活性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丁内酯代谢酮I丁内酯代谢酮I在制备升高血清中SOD活性的食品或化妆品或药物中的应用。

丁内酯代谢酮I在抑制炎症、减少炎症组织渗出液中的MDA含量、降低血清中的NO含量和TNOS、iNOS活性、提高血清中SOD活性用量为40mg/kg-80mg/k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研究证明丁内酯代谢酮I能够在抑制炎症、减少炎症组织渗出液中的MDA含量、降低血清中的NO含量和TNOS、iNOS活性、提高血清中SOD活性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1二甲苯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实验

1实验方法

1.1实验动物分组

ICR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组情况为:模型组、***组(10mg/kg)、丁内酯代谢酮I高剂量组(80mg/kg)、丁内酯代谢酮I低剂量组(40mg/kg)。

1.2实验动物模型复制及给药

各组实验动物每天上午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d,模型组灌胃给予0.5%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末次给药后1h,用棉球在小鼠左耳廓正反两面均勾涂抹二甲苯致炎,右耳不涂以作对照。

1.3实验动物组织样品制备及肿胀抑制率测定

涂抹二甲苯致炎1.5h后颈椎脱臼处死所有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双耳,用直径7mm的打孔器分别在每只小鼠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用电子天平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差值作为炎症肿胀度,按照公式计算肿胀抑制百分率。

肿胀抑制率=(模型组耳肿胀度-给药组耳肿胀度)/模型组耳肿胀度

1.4实验结果

丁内酯代谢酮I对二甲苯致炎小鼠耳廓肿胀程度的影响

二甲苯属于非特异性致炎因子,能致使小鼠耳廓产生急性炎症,主要以白细胞游走和血管通透性升高为主要变化。由于小鼠耳廓比较薄,血管丰富且结构致密,二甲苯引起耳廓肿胀后不能有效的扩散,形成局部肿块,易于实验测量。

从表1可以看出,模型组小鼠耳廓肿胀度明显高于***组(P<0.01),说明造模成功;丁内酯代谢酮I高、低剂量组耳廓肿胀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表明丁内酯代谢酮I能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抗炎作用。且抑制率与丁内酯代谢酮I的剂量呈正相关关系。

表1丁内酯代谢酮I对二甲苯诱发的耳肿胀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有显著性差异;

实施例2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

2.1实验动物分组

ICR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组情况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10mg/kg)、丁内酯代谢酮I高剂量组(80mg/kg)、丁内酯代谢酮I低剂量组(40mg/kg)。

2.2实验动物模型复制及给药

各组实验动物每天上午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d,模型组灌胃给予0.5%CMC-Na溶液。末次给药后1h,于每只小鼠左后肢足跖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溶液致炎,给药容积为每只小鼠50μL,右足不注射以作对照。

2.3实验动物组织样品制备及肿胀抑制率测定

左后足跖皮下注射质量分数为1%的角叉菜胶4h后颈椎脱臼处死所有小鼠,于跟关节处剪下左右后肢,分别称重,以左右后肢重量之差表示炎症肿胀度,并计算肿胀抑制率。

肿胀抑制率=(模型组足肿胀度-给药组足肿胀度)/模型组足肿胀度

2.4实验结果

角叉菜胶属于从海藻中提取分离的一种含硫酸多糖大分子,能引起机体免疫力低下或者局部的急性炎症反应。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是经典的炎症模型,应用非常广泛。

从表2可以看出,模型组足趾肿胀度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P<0.01),说明造模成功;丁内酯代谢酮I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足趾肿胀度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果表明,丁内酯代谢酮I干预角叉菜胶诱发的小鼠足趾肿胀度显著降低,说明丁内酯代谢酮I能抑制小鼠足趾肿胀,具有抗炎功效。且抑制率与丁内酯代谢酮I的剂量呈正相关关系。

表2丁内酯代谢酮I对角叉菜胶致足肿胀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有显著性差异;

实施例3炎症小鼠足趾渗出液中MDA测定及血清中NO、TNOD、iNOS、SOD的测定

3.1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血清样品制备

小鼠左后足跖皮下注射质量分数为1%的角叉菜胶致炎4h后,将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摘眼球取血0.5mL,血液冰浴静置10min,4℃,3000r/min,冷冻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4℃冷藏待测。

3.2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渗出液样品制备

小鼠左后足跖皮下注射质量分数为1%的角叉菜胶致炎4h后,将模型组及实验组小鼠颈椎脱臼处死,迅速解剖小鼠致炎的左后足,生理盐水冲洗、拭干、称重,剥皮剪碎放入生理盐水中浸泡24h,离心3000r/min,10min,取上清液4℃冷藏待测。

3.3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测定

采用试剂盒给定方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性、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每个样品平行测定两次并记录。

3.4炎症渗出液中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采用试剂盒给定方法,按照3.2制备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实验渗出液样品,测定小鼠渗出液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每个样品平行测定两次并记录。

3.5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都用均数±标准差而各组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0.05则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3.6实验结果

3.6.1丁内酯代谢酮I对炎症小鼠足趾渗出液中MDA含量的影响

在正常的情况下,参与代谢的氧大多数都是与氢结合生成水,然而4~5%的氧将被特定的酶催化生成超氧阴离子,超氧阴离子又可生成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都属于自由基。炎症发生过程中会生成大量自由基攻击细胞膜、线粒体膜以及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而形成过氧化脂质(LPO)。丙二醛(MDA)属于LPO的分解产物,测定MDA的含量可以反映出炎性组织中LPO含量,从而间接反映出炎性组织中自由基水平。

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组MDA的含量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说明造模成功;丁内酯代谢酮I高剂量组MDA的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果表明丁内酯代谢酮I能通过减少炎症组织渗出液中的MDA含量从而起到辅助抵御炎症的作用。

表3丁内酯代谢酮I对对炎症小鼠足趾渗出液中MDA含量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有显著性差异;

3.6.2丁内酯代谢酮I对炎症小鼠血清中NO、TNOS、iNOS的影响

从表4,5,6中可以看出模型组中NO含量、TNOS活性、iNOS活性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P<0.01),说明造模成功;丁内酯代谢酮I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NO、TNOS、iNOS的含量和活性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果表明丁内酯代谢酮I能通过降低血清中的NO、TNOS、iNOS含量和活性来减少炎症发生过程中氧自由基的产生,起到抗氧化和抗自由基的作用。

表4丁内酯代谢酮I对对炎症小鼠血清中NO含量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有显著性差异;

表5丁内酯代谢酮I对对炎症小鼠血清中TNOS活性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有显著性差异;

表6丁内酯代谢酮I对对炎症小鼠血清中iNOS活性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有显著性差异;

3.6.3丁内酯代谢酮I对炎症小鼠血清中SOD活性的影响

在正常情况下,生物体内都存在自由基清除剂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等,使生物体内的自由基产生和清除保持相对平衡,并参与许多正常生理、生化反应。若这些自由基清除剂能力遭遇损坏,则会致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改变。SOD作为体内主要的自由基清除剂,能催化H2O2、超氧化物及脂质过氧化物的还原,从而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

从表7可以看出,模型组SOD活性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P<0.01),说明造模成功;丁内酯代谢酮I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的SOD的活性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表明丁内酯代谢酮I能通过提高血清中SOD的活性来降低炎症发生过程中自由基产生,从而起到抗氧化和抗自由基的作用。

表7丁内酯代谢酮I对对炎症小鼠血清中SOD活性的影响

与模型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常有显著性差异;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双硫仑在制备治疗和预防高血脂药物或动脉粥样硬化药物中的用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