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行星排混合动力变速箱构型

文档序号:1839967 发布日期:2021-11-16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多行星排混合动力变速箱构型 (Multi-planetary-row hybrid power gearbox configuration ) 是由 平子维 陈绍龙 黄进 罗运江 付卫芳 吴志清 张安东 谭超 毛昌猴 于 2021-08-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行星排混合动力变速箱构型,包括两个电动机、五个行星排和发动机。五个行星排依次排列布置,第一行星排与第二行星排之间设有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和第四行星排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一个电动机和发动机与第一行星排传动连接,另一个电动机与第五行星排传动连接。第一行星排用于功率分流,中间变速机构与液力自动箱结构保持一致,可实现6个前进挡,扩大机械工况的速比,第五行星排用于增加第二电动机的输出扭矩,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通过不同的组合工作方式,实现车辆特殊工况的高动力性要求和常规工况的低燃油性需求。(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ulti-planetary-row hybrid power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which comprises two motors, five planetary rows and an engine. The five planet rows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a first clutch and a second clutch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planet row and the second planet row, and a first brake, a second brake and a third brak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at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s of the second planet row, the third planet row and the fourth planet row. One motor and the engine are in transmission connection with the first planetary row, and the other motor is in transmission connection with the fifth planetary row. The first planetary row is used for power splitting, the intermediate speed change mechanism is consistent with a hydraulic automatic box structure, 6 forward gears can be achieved, the speed ratio of mechanical working conditions is enlarged, the fifth planetary row is used for increasing the output torque of the second motor, and the first motor and the second motor achieve high dynamic requirements of special working conditions of a vehicle and low fuel requirements of conventional working conditions through different combined working modes.)

一种多行星排混合动力变速箱构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行星排混合动力变速箱构型。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车辆工业,在为人们提供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同时,增加了国民经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深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持续增大,发展新能源车辆已成为未来车辆工业发展的方向。

混合动力车辆作为新能源车辆的一个分支,具有排放污染低、续驶里程长、节约能源、不改变已有基础设施的各方面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混合动力车辆动力总成存在着占用空间大、发动机和电机的配合效率低,燃油经济性差等缺点,并且,当前流行的功率分流的变速箱挡位数较少,难以覆盖轮式车辆高速和高机动性的特殊需求。因此通过改善混动系统动力总成架构,研发一套综合性能优越的混动系统,具有重要开发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行星排混合动力变速箱构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多行星排混合动力变速箱构型,包括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第四行星排、第五行星排和发动机。

所述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第四行星排和第五行星排依次排列布置,第一行星排与第二行星排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和第四行星排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

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行星排太阳轮、第一行星排行星架和第一行星排齿圈,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行星排太阳轮、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排齿圈,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行星排太阳轮、第三行星排行星架和第三行星排齿圈,第四行星排包括第四行星排太阳轮、第四行星排行星架和第四行星排齿圈,第五行星排包括第五行星排太阳轮、第五行星排行星架和第五行星排齿圈。

所述第一电动机与第一行星排太阳轮连接,发动机与第一行星排行星架连接,第一行星排齿圈与第一离合器的被动端以及第二离合器的主动端连接,第一离合器的主动端与第四行星排太阳轮连接。

所述第二离合器的被动端与第三行星排行星架连接,第二离合器的主动端与第二行星排太阳轮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排齿圈与第一制动器连接,第二行星排行星架与第二制动器以及第三行星排太阳轮连接。

所述第三行星排行星架与第四行星排齿圈连接,第四行星排齿圈与第三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三行星排齿圈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连接。

所述第二电动机与第五行星排太阳轮连接,第五行星排行星架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连接后作为输出轴。

当车辆爬坡或克服障碍时,所述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发动机同时启动输出动力。

一种多行星排混合动力变速箱构型,包括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第四行星排、第五行星排和发动机。

所述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第四行星排和第五行星排依次排列布置,第一行星排与第二行星排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第二行星排、第三行星排和第四行星排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

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第一行星排太阳轮、第一行星排行星架和第一行星排齿圈,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行星排太阳轮、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和第二行星排齿圈,第三行星排包括第三行星排太阳轮、第三行星排行星架和第三行星排齿圈,第四行星排包括第四行星排太阳轮、第四行星排行星架和第四行星排齿圈,第五行星排包括第五行星排太阳轮、第五行星排行星架和第五行星排齿圈。

所述第一电动机与第一行星排太阳轮连接,发动机与第一行星排齿圈连接,第一行星排行星架与第一离合器的被动端以及第二离合器的主动端连接,第一离合器的主动端与第四行星排太阳轮连接。

所述第二离合器的被动端与第三行星排行星架连接,第二离合器的主动端与第二行星排太阳轮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排齿圈与第一制动器连接,第二行星排行星架与第二制动器以及第三行星排太阳轮连接。

所述第三行星排行星架与第四行星排齿圈连接,第四行星排齿圈与第三制动器连接。所述第三行星排齿圈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连接。

所述第二电动机与第五行星排太阳轮连接,第五行星排行星架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连接后作为输出轴。

当车辆爬坡或克服障碍时,所述第一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和发动机同时启动输出动力。

进一步,所述发动机与第四制动器连接,第五行星排齿圈与第五制动器连接。

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需要所述发动机提供动力时,接合第四制动器,制动发动机旋转。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转速达到预定值后,接合第五制动器,降低第二电动机转速。

进一步,一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三制动器均接合,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和第二制动器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传递至第四行星排太阳轮,第四行星排齿圈制动,动力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另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第三行星排太阳轮和第三行星排齿圈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两股动力进行汇合并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制动,第二电动机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的输出动力同向。

进一步,二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均接合,第二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分别传递至第四行星排太阳轮和第二行星排太阳轮,第四行星排太阳轮将动力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进行输出,第二行星排空转。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制动,第二电动机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的输出动力同向。

进一步,三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均接合,第二离合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传递至第四行星排太阳轮,动力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另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第二行星排齿圈制动,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第三行星排太阳轮和第三行星排齿圈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两股动力进行汇合并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制动,第二电动机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的输出动力同向。

进一步,四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均接合,第一制动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动力分别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第三行星排行星架和第四行星排太阳轮,第四行星排太阳轮的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第二行星排太阳轮的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第三行星排太阳轮传递至第三行星排行星架,第三行星排行星架的动力通过第三行星排齿圈和第四行星排齿圈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一并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制动,第二电动机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的输出动力同向。

进一步,五挡时,所述第二离合器和第一制动器均接合,第一离合器、第二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分别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和第三行星排行星架,第二行星排齿圈制动,第二行星排太阳轮的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和第三行星排太阳轮传递至第三行星排行星架,第三行星排行星架将汇合的动力通过第三行星排齿圈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进行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制动,第二电动机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的输出动力同向。

进一步,六挡时,所述第二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均接合,第一离合器、第一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分别传递至第三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空转。

所述第三行星排太阳轮制动,第三行星排齿圈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进行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制动,第二电动机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的输出动力同向。

进一步,倒挡时,所述第一制动器和第三制动器均接合,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和第二制动器,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传递至第二行星排,第二行星排齿圈与第四行星排齿圈均制动,第二行星排行星架将动力传递至第三行星排太阳轮,第三行星排齿圈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进行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制动,第二电动机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的输出动力反向。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本发明将传统液力自动变速箱的前端液力变矩器和后端液力缓速器更换为带行星排的双电机,实现功率分流、无动力中断行驶、发动机静置行驶等,相较原来液力传动,传动效率、动力性明显提高;在现有液力自动变速箱基本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得到了一种功率密度大、可靠性高、速比覆盖范围广,且能实现动力多路强混合的变速箱构型;此外,本发明通过模块化组合,实现混合动力变速箱和液力自动变速箱的模块化切换,该构型可实现多挡位的功率分流,满足轮式车辆的特种需要,通过电机的不同工作方式,实现多种状态的动力混合形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述的变速箱构型的传动图;

图2为实施例2和3所述的变速箱构型的传动图。

图中:第一电动机MG1、第二电动机MG2、第一行星排P1、第一行星排太阳轮P11、第一行星排行星架P12、第一行星排齿圈P13、第二行星排P2、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第二行星排齿圈P23、第三行星排P3、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第三行星排齿圈P33、第四行星排P4、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第四行星排齿圈P43、第五行星排P5、第五行星排太阳轮P51、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第五行星排齿圈P53、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C3、第二制动器C4、第三制动器C5、第四制动器C6、第五制动器C7和发动机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行星排混合动力变速箱构型,包括第一电动机MG1、第二电动机MG2、第一行星排P1、第二行星排P2、第三行星排P3、第四行星排P4、第五行星排P5和发动机8。

参见图1,所述第一行星排P1、第二行星排P2、第三行星排P3、第四行星排P4和第五行星排P5依次排列布置,第一行星排P1与第二行星排P2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第二行星排P2、第三行星排P3和第四行星排P4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动器C3、第二制动器C4和第三制动器C5。

所述第一行星排P1包括第一行星排太阳轮P11、第一行星排行星架P12和第一行星排齿圈P13,第二行星排P2包括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和第二行星排齿圈P23,第三行星排P3包括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和第三行星排齿圈P33,第四行星排P4包括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和第四行星排齿圈P43,第五行星排P5包括第五行星排太阳轮P51、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和第五行星排齿圈P53。

参见图1,所述第一电动机MG1与第一行星排太阳轮P11连接,发动机8与第一行星排行星架P12连接,第一行星排齿圈P13与第一离合器C1的被动端以及第二离合器C2的主动端连接,第一离合器C1的主动端与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连接。所述发动机8与第四制动器C6连接,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需要所述发动机8提供动力时,接合第四制动器C6,制动发动机8旋转,实现发动机静置行驶。

所述第二离合器C2的被动端与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连接,第二离合器C2的主动端与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排齿圈P23与第一制动器C3连接,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与第二制动器C4以及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连接。

所述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与第四行星排齿圈P43连接,第四行星排齿圈P43与第三制动器C5连接。所述第三行星排齿圈P33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连接。

所述第二电动机MG2与第五行星排太阳轮P51连接,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连接后作为输出轴。所述第五行星排齿圈P53与第五制动器C7连接。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转速达到预定值后,即高速运转后,接合第五制动器C7,降低第二电动机MG2转速。

当车辆爬坡或克服障碍时,所述第一电动机MG1、第二电动机MG2和发动机8同时启动输出动力。

通过下列表格展示的结合方式,实现6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

挡位 接合元件
R C3、C5
1 C1、C5
2 C1、C4
3 C1、C3
4 C1、C2
5 C2、C3
6 C2、C4

具体的:一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制动器C5均接合,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C3和第二制动器C4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传递至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第四行星排齿圈P43制动,动力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另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和第三行星排齿圈P33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两股动力进行汇合并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二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C4均接合,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C3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分别传递至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和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将动力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进行输出,第二行星排P2空转。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三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C3均接合,第二离合器C2、第二制动器C4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传递至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动力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另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第二行星排齿圈P23制动,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和第三行星排齿圈P33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两股动力进行汇合并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四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均接合,第一制动器C3、第二制动器C4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分别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和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的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的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传递至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的动力通过第三行星排齿圈P33和第四行星排齿圈P43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一并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五挡时,所述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C3均接合,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C4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分别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和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第二行星排齿圈P23制动,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的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和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传递至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将汇合的动力通过第三行星排齿圈P33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进行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六挡时,所述第二离合器C2和第二制动器C4均接合,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C3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分别传递至第三行星排P3和第二行星排P2,第二行星排P2空转。

所述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制动,第三行星排齿圈P33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进行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倒挡时,所述第一制动器C3和第三制动器C5均接合,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第二制动器C4,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传递至第二行星排P2,第二行星排齿圈P23与第四行星排齿圈P43均制动,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将动力传递至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第三行星排齿圈P33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进行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反向。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行星排混合动力变速箱构型的特点为:所述第一行星排P1用于功率分流,中间变速机构与液力自动箱结构保持一致,可实现6个前进挡,扩大机械工况的速比,第五行星排P5用于增加第二电动机MG2的输出扭矩,第一电动机MG1、第二电动机MG2通过不同的组合工作方式,实现车辆特殊工况的高动力性要求和常规工况的低燃油性需求。在原车结构不变基础上,保持原液力自动变速箱中间行星排变速机构不变,前端液力变矩器和后端液力缓速器更换为带行星排的双电机,实现功率分流、无动力中断行驶、发动机静置行驶等,相较原来液力传动,传动效率、动力性可明显提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行星排混合动力变速箱构型,包括第一电动机MG1、第二电动机MG2、第一行星排P1、第二行星排P2、第三行星排P3、第四行星排P4、第五行星排P5和发动机8。

参见图2,所述第一行星排P1、第二行星排P2、第三行星排P3、第四行星排P4和第五行星排P5依次排列布置,第一行星排P1与第二行星排P2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第二行星排P2、第三行星排P3和第四行星排P4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动器C3、第二制动器C4和第三制动器C5。

所述第一行星排P1包括第一行星排太阳轮P11、第一行星排行星架P12和第一行星排齿圈P13,第二行星排P2包括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和第二行星排齿圈P23,第三行星排P3包括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和第三行星排齿圈P33,第四行星排P4包括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和第四行星排齿圈P43,第五行星排P5包括第五行星排太阳轮P51、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和第五行星排齿圈P53。

参见图2,所述第一电动机MG1与第一行星排太阳轮P11连接,发动机8与第一行星排齿圈P13连接,第一行星排行星架P12与第一离合器C1的被动端以及第二离合器C2的主动端连接,第一离合器C1的主动端与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连接。所述发动机8与第四制动器C6连接,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需要所述发动机8提供动力时,接合第四制动器C6,制动发动机8旋转,实现发动机静置行驶。

所述第二离合器C2的被动端与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连接,第二离合器C2的主动端与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排齿圈P23与第一制动器C3连接,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与第二制动器C4以及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连接。

所述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与第四行星排齿圈P43连接,第四行星排齿圈P43与第三制动器C5连接。所述第三行星排齿圈P33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连接。

所述第二电动机MG2与第五行星排太阳轮P51连接,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连接后作为输出轴。所述第五行星排齿圈P53与第五制动器C7连接。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转速达到预定值后,即高速运转后,接合第五制动器C7,降低第二电动机MG2转速。

当车辆爬坡或克服障碍时,所述第一电动机MG1、第二电动机MG2和发动机8同时启动输出动力。

通过下列表格展示的结合方式,实现6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

挡位 接合元件
R C3、C5
1 C1、C5
2 C1、C4
3 C1、C3
4 C1、C2
5 C2、C3
6 C2、C4

具体的:一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制动器C5均接合,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C3和第二制动器C4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传递至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第四行星排齿圈P43制动,动力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另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和第三行星排齿圈P33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两股动力进行汇合并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二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C4均接合,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C3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分别传递至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和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将动力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进行输出,第二行星排P2空转。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三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C3均接合,第二离合器C2、第二制动器C4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传递至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动力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另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第二行星排齿圈P23制动,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和第三行星排齿圈P33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两股动力进行汇合并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四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均接合,第一制动器C3、第二制动器C4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分别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和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的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的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传递至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的动力通过第三行星排齿圈P33和第四行星排齿圈P43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一并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五挡时,所述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C3均接合,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C4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分别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和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第二行星排齿圈P23制动,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的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和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传递至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将汇合的动力通过第三行星排齿圈P33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进行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六挡时,所述第二离合器C2和第二制动器C4均接合,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C3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分别传递至第三行星排P3和第二行星排P2,第二行星排P2空转。

所述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制动,第三行星排齿圈P33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进行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倒挡时,所述第一制动器C3和第三制动器C5均接合,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第二制动器C4,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传递至第二行星排P2,第二行星排齿圈P23与第四行星排齿圈P43均制动,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将动力传递至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第三行星排齿圈P33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进行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反向。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行星排混合动力变速箱构型的特点为:所述第一行星排P1用于功率分流,中间变速机构与液力自动箱结构保持一致,可实现6个前进挡,扩大机械工况的速比,第五行星排P5用于增加第二电动机MG2的输出扭矩,第一电动机MG1、第二电动机MG2通过不同的组合工作方式,实现车辆特殊工况的高动力性要求和常规工况的低燃油性需求。在原车结构不变基础上,保持原液力自动变速箱中间行星排变速机构不变,前端液力变矩器和后端液力缓速器更换为带行星排的双电机,实现功率分流、无动力中断行驶、发动机静置行驶等,相较原来液力传动,传动效率、动力性可明显提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行星排混合动力变速箱构型,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动机MG1、第二电动机MG2、第一行星排P1、第二行星排P2、第三行星排P3、第四行星排P4、第五行星排P5和发动机8。

参见图2,所述第一行星排P1、第二行星排P2、第三行星排P3、第四行星排P4和第五行星排P5依次排列布置,第一行星排P1与第二行星排P2之间设置有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第二行星排P2、第三行星排P3和第四行星排P4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制动器C3、第二制动器C4和第三制动器C5。

所述第一行星排P1包括第一行星排太阳轮P11、第一行星排行星架P12和第一行星排齿圈P13,第二行星排P2包括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和第二行星排齿圈P23,第三行星排P3包括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和第三行星排齿圈P33,第四行星排P4包括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和第四行星排齿圈P43,第五行星排P5包括第五行星排太阳轮P51、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和第五行星排齿圈P53。

参见图2,所述第一电动机MG1与第一行星排太阳轮P11连接,发动机8与第一行星排齿圈P13连接,第一行星排行星架P12与第一离合器C1的被动端以及第二离合器C2的主动端连接,第一离合器C1的主动端与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连接。

所述第二离合器C2的被动端与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连接,第二离合器C2的主动端与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连接。

所述第二行星排齿圈P23与第一制动器C3连接,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与第二制动器C4以及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连接。

所述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与第四行星排齿圈P43连接,第四行星排齿圈P43与第三制动器C5连接。所述第三行星排齿圈P33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连接。

所述第二电动机MG2与第五行星排太阳轮P51连接,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连接后作为输出轴。

当车辆爬坡或克服障碍时,所述第一电动机MG1、第二电动机MG2和发动机8同时启动输出动力。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主体结构同实施例3,进一步,参见图2,所述发动机8与第四制动器C6连接,第五行星排齿圈P53与第五制动器C7连接。

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需要所述发动机8提供动力时,接合第四制动器C6,制动发动机8旋转。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转速达到预定值后,接合第五制动器C7,降低第二电动机MG2转速。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主体结构同实施例3,进一步,一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三制动器C5均接合,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C3和第二制动器C4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传递至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第四行星排齿圈P43制动,动力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另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和第三行星排齿圈P33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两股动力进行汇合并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主体结构同实施例3,进一步,二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制动器C4均接合,第二离合器C2、第一制动器C3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分别传递至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和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将动力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进行输出,第二行星排P2空转。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主体结构同实施例3,进一步,三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一制动器C3均接合,第二离合器C2、第二制动器C4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一离合器C1传递至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动力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另一部分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第二行星排齿圈P23制动,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和第三行星排齿圈P33转移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两股动力进行汇合并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主体结构同实施例3,进一步,四挡时,所述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均接合,第一制动器C3、第二制动器C4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分别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和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第四行星排太阳轮P41的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的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传递至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的动力通过第三行星排齿圈P33和第四行星排齿圈P43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一并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主体结构同实施例3,进一步,五挡时,所述第二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C3均接合,第一离合器C1、第二制动器C4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分别传递至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和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第二行星排齿圈P23制动,第二行星排太阳轮P21的动力通过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和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传递至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第三行星排行星架P32将汇合的动力通过第三行星排齿圈P33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进行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主体结构同实施例3,进一步,六挡时,所述第二离合器C2和第二制动器C4均接合,第一离合器C1、第一制动器C3和第三制动器C5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分别传递至第三行星排P3和第二行星排P2,第二行星排P2空转。

所述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制动,第三行星排齿圈P33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进行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同向。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主体结构同实施例3,进一步,倒挡时,所述第一制动器C3和第三制动器C5均接合,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和第二制动器C4,均断开。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动力通过第二离合器C2传递至第二行星排P2,第二行星排齿圈P23与第四行星排齿圈P43均制动,第二行星排行星架P22将动力传递至第三行星排太阳轮P31,第三行星排齿圈P33将动力传递至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进行输出。

当所述第二电动机MG2根据需要被启动时,第五制动器C7接合,第五行星排齿圈P53制动,第二电动机MG2的动力通过第五行星排行星架P52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动力一并输出。

所述第一行星排P1的输出动力与第四行星排行星架P42的输出动力反向。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前置后驱的氢能汽车整车架构和氢能汽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