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方法

文档序号:656660 发布日期:2021-04-27 浏览:3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方法 (Transportation method for deck platform of fish and cargo ship ) 是由 孙洪涛 于 2020-12-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方法,属于船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步骤S1-S6中通过随船体结构同步航进的水动力轮体结构与船体结构在航行时原位翻起的波浪相接触,使船体结构在向前航进时,水动力轮体结构能够在波浪的波动作用下产生转动,进而通过U型动力传导结构将水动力轮体结构的旋转动力传导至船梁甲板的直线运输平台结构,以此实现提升船舶货物运输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劳动,并有效地提升了生产作业效率。(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eck platform transportation method for a fish and cargo ship, and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arine equipment.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steps of S1-S6, the hydrodynamic wheel body structure synchronously sailing along with the ship body structure is in contact with waves turned up in situ when the ship body structure sails, so that when the ship body structure sails forwards, the hydrodynamic wheel body structure can rotate under the fluctuation action of the waves, and then the rotary power of the hydrodynamic wheel body structure is transmitted to the linear transportation platform structure of the ship beam deck through the U-shaped power transmission structure, so that the automation degree of ship cargo transportation is improved, the labor is reduced, and the production operation efficiency is effectively improved.)

一种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渔货船是海上渔业捕捞运输的常用船种,随着作业人员捕捞在运输过程中通常会即时产生大量需搬运传递的货物。

现有技术中,基于船舶甲板上的货物搬运仍主要采用人力搬运或推车辅助搬运,劳动量大且自动化程度低,尤其是一些50米级以上的远洋船长度较大,以及需要反复搬运的货物较多,整体搬运过程繁琐,生产效率低下。

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状况,本发明申请人做了大量反复而有益的探索,最终产品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基于船舶甲板上的货物搬运采用人力搬运而导致的劳动量较大且自动化程度低,整体搬运过程繁琐,以及生产作业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船体结构航进时,将水动力轮体结构埋入船体结构航进翻起的侧部波浪内,使水动力轮体结构受波浪推动产生动力;

S2:将水动力轮体结构产生的动力经U型动力传导结构传导至船梁甲板;

S3:对U型动力传导结构的不同动力输出端之间进行同速同向调节;

S4:将U型动力传导结构传导至船梁甲板的动力进一步传递至设于船梁甲板的回环运输平台结构;

S5:通过第二同步调速结构工作使回环运输平台结构各部分保持同速运行;

S6:在需要关闭或重新运行回环运输平台结构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电磁离合结构断开或重新连接对回环运输平台结构的动力输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步骤S1的具体过程包括:

在船体结构航进时,使由主受力轮体、内侧受力轮体以及外侧受力轮体共同组成的水动力轮体结构下沿埋入船体结构航进翻起的侧部波浪内;

其中主受力轮体对应位于靠近船体结构前侧位置所产生波浪的中心,外侧受力轮体对应位于靠近船体结构后侧位置波浪的外边侧,内侧受力轮体对应位于前侧和后侧中间位置波浪的内边侧。

进一步地,步骤S2的具体过程包括:

使主受力轮体、内侧受力轮体以及外侧受力轮体受波浪推动产生的动力分别经过由第二调向传导部、第一纵向传递轴、第一调向传导部、横向传递轴、第三调向传导部及第二纵向传递轴依次组成的U型动力传导结构,将船体结构下方水面产生的动力传导至船梁甲板,并通过第四调向传导部进一步传递至横向布置的链轮安装轴。

进一步地,步骤S2的具体过程还包括:

将第一调向传导部、第二调向传导部、第三调向传导部以及第四调向传导部之间通过相啮合的两个锥齿轮进行动力传递,两个锥齿轮之间的啮合角度均为90°。

进一步地,步骤S3的具体过程包括:

在位于船体结构同侧的三条横向传递轴分别装配设置同步调速链轮,并使位于船体结构同侧的同步调速链轮之间通过同步调速链条相互链合,在同侧三条横向传递轴及其对应的同步调速链轮之间的转速不相同时,在同步调速链条的限位作用下,使同侧三条横向传递轴的转速及其转动方向均保持相同。

进一步地,步骤S4的具体过程包括:

将链轮安装轴转动安装于船梁甲板的平台底架,并在每条链轮安装轴均装配两个回环驱动链轮,在链轮安装轴转动时,回环驱动链轮随着链轮安装轴的旋转作用而同步转动,并由回环驱动链轮进一步带动回环链条及平面输送条回环运动,内环安装带和外环安装带在平面输送条的回环运动作用下同步回环。

进一步地,步骤S4的具体过程还包括:

在输送架板位于内环安装带和外环安装带形成的直线输送段时,输送架板的两侧端保持平齐位移;

在输送架板位于内环安装带和外环安装带形成的转弯输送段时,输送架板的位置及转角朝向均随着与其刚性连接的外环安装带而发生变化,此时对应内环安装带的自适应调位块在自适应调位滑道内自动滑动,同时自适应调位块基于自适应调角轴承结构自动调节与输送架板之间的角度,使输送架板的顶部承载位置能够在转弯输送段保持与外环安装带刚性连接下的既定状态,并且在重新到达直线输送段时,仍能够继续保持两侧端平齐位移。

进一步地,步骤S5的具体过程包括:

将位于船体结构不同侧的链轮安装轴分别一一对应同轴设置,并在同轴设置的两条链轮安装轴之间设置第二同步调速结构。

进一步地,步骤S5的具体过程还包括:

在同轴设置的两条链轮安装轴相反向转动时,与其中一条链轮安装轴相连的第一同轴定位管同步转动,同时带动滑动设于第一同轴定位管内的往复丝杠转动;与其中另一条链轮安装轴相连的第二同轴定位管同步转动,同时带动固定设于第二同轴定位管的螺母座转动;螺母座与往复丝杠保持同轴同速反向转动,此时往复丝杠转动产生的往复位移能够容置在设于第一同轴定位管的第一容置腔内以及设于第二同轴定位管的第二容置腔内。

进一步地,步骤S6的具体过程包括:

在需要关闭或重新运行对回环运输平台结构的传动功能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设于链轮安装轴的电磁离合结构进行断开或重新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该方法能够通过随船体结构同步航进的水动力轮体结构与船体结构在航行时原位翻起的波浪相接触,使船体结构在向前航进时,水动力轮体结构能够在波浪的波动作用下产生转动,进而通过U型动力传导结构将水动力轮体结构的旋转动力传导至船梁甲板的直线运输平台结构,以此实现提升船舶货物运输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劳动,并有效地提升了生产作业效率。

2、通过第一同步调速结构及电磁离合结构能够保证整体运行的协调性和可行性,以及运行或关闭功能时的灵活控制性,进而提升了整体功能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装置中水动力轮体结构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装置中直线运输平台结构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5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装置中回环运输平台结构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装置中平面输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装置中外环安装带和内环安装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装置中第二同步调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船体结构1、船甲板侧壁11、船梁甲板12、轴承安装座13;

U型动力传导结构2、横向传递轴21、第一纵向传递轴22、第一调向传导部23、第二调向传导部24、第二调向竖锥齿轮241、第二调向横锥齿轮242、第三调向传导部25、第二纵向传递轴26、第四调向传导部27、第四调向横锥齿轮271、第四调向竖锥齿轮272、链轮安装轴28;

水动力轮体结构3、主受力轮体31、内侧受力轮体32、外侧受力轮体33;

第一同步调速结构4、同步调速链轮41、同步调速链条42;

直线运输平台结构5、传送运输部51、直线平台底架511、直线驱动链轮512、直线链条513、传送带514、止动滑槽部52;

电磁离合结构6;

回环运输平台结构7、回环平台底架71、输送定位挡板711、回环驱动链轮72、回环链条73、平面输送条74、承载部741、驱动部742、外环安装带75、内环安装带76、自适应调位滑道761、输送架板77、自适应调位块78;

自适应调角轴承结构8;

第二同步调速结构9、第一同轴定位管91、第一容置腔911、滑动轨912、第二同轴定位管92、第二容置腔921、往复丝杠93、螺母座94、滑动块9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图1-4所示的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装置,包括船体结构1以及分别设于所述船体结构1的U型动力传导结构2、水动力轮体结构3、第一同步调速结构4、直线运输平台结构5和电磁离合结构6,用以通过随船体结构1同步航进的水动力轮体结构3与船体结构1在航行时原位翻起的波浪相接触,使船体结构1在向前航进时,水动力轮体结构3能够在波浪的波动作用下产生转动,进而通过U型动力传导结构2将水动力轮体结构3的旋转动力传导至船梁甲板12的直线运输平台结构5,以此实现提升船舶货物运输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劳动,并有效提升生产作业效率;同时,通过第一同步调速结构4及电磁离合结构6能够保证整体运行的协调性和可行性,以及运行或关闭功能时的灵活控制性,进而提升了整体功能实用性。具体设置如下:

如图1所示,所述船体结构1包括船甲板侧壁11、船梁甲板12以及固定设于所述船甲板侧壁11的若干个轴承安装座13;具体地,所述轴承安装座13设有六个,且六个所述轴承安装座13以三三为一组分为两组分别对应间隔设于所述船梁甲板12两侧的船甲板侧壁11,用以定位安装水动力轮体结构3。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U型动力传导结构2包括横向传递轴21、第一纵向传递轴22、第一调向传导部23、第二调向传导部24、第三调向传导部25以及第二纵向传递轴26;其中,所述横向传递轴21设有六条,且六条所述横向传递轴21一一对应装配设于所述轴承安装座13;在所述横向传递轴21沿其延伸方向远离所述船体结构1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一调向传导部23的输出端传动相连,且每个所述第一调向传导部23的输入端均传动相连有一条纵向延伸布置的第一纵向传递轴22,用以利用第一纵向传递轴22竖直将水动力轮体结构3延伸至水面位置,并通过第一调向传导部23调整横向传递轴21和第一纵向传递轴22之间的动力传导方向;所述第一纵向传递轴22在沿其延伸方向远离所述第一调向传导部23的一端,与所述水动力轮体结构3的动力输出端之间还设有第二调向传导部24,用以将水动力轮体结构3产生的横向传递转动力转向传导至第一纵向传递轴22,并由第一纵向传递轴22进一步接续传递至第一调向传导部23,保证动力传递的连续性。

在所述横向传递轴21沿其延伸方向靠近所述船体结构1的一端分别与一个所述第三调向传导部25的输入端传动相连,且每个所述第三调向传导部25的输出端均传动相连有一条纵向延伸布置的第二纵向传递轴26,用以通过第三调向传导部25调整横向传递轴21和第二纵向传递轴26之间的动力传导方向;所述第二纵向传递轴26在沿其延伸方向远离所述第三调向传导部25的一端分别与一个第四调向传导部27的输入端传动相连,所述第四调向传导部27的输出端均传动相连有链轮安装轴28,所述链轮安装轴28与所述直线运输平台结构5传动相连,用以为直线运输平台结构5的运行提供动力。

具体地,所述第一调向传导部23、所述第二调向传导部24、所述第三调向传导部25以及所述第四调向传导部27均包括相啮合的一个横锥齿轮和一个竖锥齿轮,所述横锥齿轮和所述竖锥齿轮之间的啮合角度可采用但不限于90°;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二调向传导部24和所述第四调向传导部27为例,请参考图2、图4,所述第二调向传导部24包括一个第二调向竖锥齿轮241和一个第二调向横锥齿轮242,所述第二调向竖锥齿轮241与所述水动力轮体结构3的动力输出端相装配固接,所述第二调向横锥齿轮242与所述第一纵向传递轴22相装配固接,所述第二调向竖锥齿轮241与所述第二调向横锥齿轮242之间相传动啮合;所述第四调向传导部27包括一个第四调向横锥齿轮271和一个第四调向竖锥齿轮272,所述第四调向横锥齿轮271与所述第二纵向传递轴26沿其延伸方向远离所述第三调向传导部25的一端相装配固接,所述第四调向竖锥齿轮272与所述链轮安装轴28相装配固接,所述第四调向横锥齿轮271与所述第四调向竖锥齿轮272之间相传动啮合,以此实现动力转向传递。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船体结构1具有一个船体前进方向;所述水动力轮体结构3包括主受力轮体31、内侧受力轮体32和外侧受力轮体33;所述内侧受力轮体32和所述外侧受力轮体33分别位于所述主受力轮体31基于所述船体前进方向的后方两侧,用以在波浪作用于内侧受力轮体32和外侧受力轮体33的同时,由前方的部分波浪作用于主受力轮体31后产生的分流波浪能够继续作用于内侧受力轮体32和外侧受力轮体33。所述主受力轮体31、所述内侧受力轮体32及所述外侧受力轮体33均设有均匀布置的若干个弧状板。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请参考图1、图3,位于同一侧船甲板侧壁11的三条横向传递轴21之间均装配设有至少一组第一同步调速结构4;具体的是,一组所述第一同步调速结构4包括三个同步调速链轮41和一个同步调速链条42(请结合图6),其中,三个所述同步调速链轮41分别一一对应装配设于三条所述横向传递轴21,所述同步调速链条42依次与三个所述同步调速链轮41相链合,用以通过三个同步调速链轮41分别与一条同步调速链条42传动链合,使得设置三个同步调速链轮41的三条横向传递轴21之间能够同速转动,进而保证传递至直线运输平台结构5的旋转能保持一致,从而使直线运输平台结构5能够更加平稳地运行,有效提升整体的稳定性及协调性。

如图4所示,所述直线运输平台结构5包括呈直线布置的传送运输部51和止动滑槽部52;具体地,所述传送运输部51包括直线平台底架511、直线驱动链轮512、直线链条513及传送带514;其中,所述直线平台底架511放置于所述船梁甲板12靠近所述船甲板侧壁11的一侧;所述链轮安装轴28通过轴承转动装配设于所述直线平台底架511,且每条所述链轮安装轴28均装配设有至少两个所述直线驱动链轮512,位于同一侧船甲板侧壁11的三条链轮安装轴28之间相对应的所述直线驱动链轮512共同链合有所述直线链条513,每条所述链轮安装轴28对应的所述直线驱动链轮512数量与所述直线链条513的数量相同;所述直线链条513沿其延伸方向的两端位置可直接通过所述直线驱动链轮512确定,也可通过转动设于所述船梁甲板12的外部链轮结构确定,以此根据实际船长灵活确定运输长度;所述传送带514固定设于若干条所述直线链条513的外侧,使所述传送带514能够随着所述直线链条513的链合运动而同步运动,进而实现传送带514的直线传输功能。所述止动滑槽部52对应位于所述传送带514的传送方向延伸路径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链轮安装轴28均设有一个电磁离合结构6,所述电磁离合结构6可电连接外部控制模块的控制输出端,控制模块可选择但不限于STM32微控制器、AT单片机,用以通过电磁离合结构6在控制模块的控制作用下可根据实际作业进度灵活控制运输功能运行或关闭,大大提升了整体的自动化程度、功能适用性及其可控制性。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对于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2与实施例1有所不同的是,实施例2提供了如图5-11所示的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方法,将所述直线运输平台结构5替换为一体式的回环运输平台结构7,用以实现可以从回环运输平台结构7的任意位置放置货物,货物能够随着回环运输平台结构7回转到达任意位置,也可在预定位置取下,大大提升了功能的便利性和灵活性,提高了一体化程度。具体设置如下:

如图5、图7至图10所示,所述回环运输平台结构7包括回环平台底架71、回环驱动链轮72、回环链条73、平面输送条74、外环安装带75、内环安装带76、输送架板77以及自适应调位块78;其中,所述回环平台底架71放置于所述船梁甲板12靠近所述船甲板侧壁11的一侧;所述链轮安装轴28均通过轴承转动装配设于所述回环平台底架71,且每条所述链轮安装轴28均装配设有两个所述回环驱动链轮72;在每条链轮安装轴28装配的靠近内侧的回环驱动链轮72之间共同链合一条回环链条73,在每条链轮安装轴28装配的靠近外侧的回环驱动链轮72之间共同链合一条回环链条73,每条所述链轮安装轴28对应的所述回环驱动链轮72数量与对应的所述回环链条73数量相同,即所述回环链条73的数量为两条;所述回环链条73沿其回环路径还可链合设置若干个设于所述船梁甲板12的外部链轮结构,以此能够在达到预定运输长度的情况下保证货物在运输时的承托稳定性。

在两条所述回环链条73的上方还分别设有一条平面输送条74;具体的是,参考图8、图9,所述平面输送条74包括一体设置的承载部741和驱动部742;所述驱动部742为若干个能够与所述回环链条73相链合的链齿,用以通过驱动部742与回环链条73链合同步运动;所述承载部741设于所述驱动部742上方形成平面式载物条。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回环链条73采用侧弯式链条,所述平面输送条74采用可侧弯的软质条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回环平台底架71在位于所述平面输送条74的两侧还固接设有输送定位挡板711,用以防止平面输送条74在输送过程中发生侧滑脱轨。

请继续参考图7、图8及图10,在两条所述平面输送条74的顶端面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设有一条外环安装带75和一条内环安装带76,其固接方式可采用但不限于胶装固接、榫接;其中,所述外环安装带75在背离所述平面输送条74的一侧端面与所述输送架板77的一侧底端相固接,用以使输送架板77在货物输送时的位置及转角朝向等均可随外环安装带75的变化而变化;所述内环安装带76在背离所述平面输送条74的一侧端面开设有一条自适应调位滑道761,所述输送架板77的另一侧底端设有一个自适应调位块78,所述自适应调位块78能够沿着所述自适应调位滑道761滑动;且在所述自适应调位块78与所述输送架板77的底端之间还设有一个自适应调角轴承结构8,使得自适应调位块78能够基于输送架板77进行旋转调角,以此实现在输送架板77回环至外环安装带75和内环安装带76的转弯位置时,由于内环安装带76的总长度必定小于外环安装带75的总长度,因此内环安装带76的转弯长度小于外环安装带75的转弯长度,在输送架板77的位置及转角朝向均随着与其刚性连接的外环安装带75发生变化时,对应内环安装带76的自适应调位块78能够灵活地在自适应调位滑道761内自动滑动并在自适应调角轴承结构8的作用下自动调节角度,从而使输送架板77能够在直线输送段和转弯输送段均可正常有效地传递,保证了结构的功能协调性及可行性,提升了功能实用性。

请继续参考图11,六条所述链轮安装轴28以三三为一组分为两组分别对应设于所述船梁甲板12两侧的船甲板侧壁11,且分别位于所述船梁甲板12两侧的链轮安装轴28之间一一同轴对应,避免错位以保证船体结构1两侧的均衡协调性;在同轴对应的两条所述链轮安装轴28之间均设有第二同步调速结构9;具体的是,所述第二同步调速结构9包括第一同轴定位管91、第二同轴定位管92、往复丝杠93、螺母座94以及滑动块95;其中所述第一同轴定位管91和所述第二同轴定位管92分别一一对应固接设于同轴对应的两条所述链轮安装轴28,且所述第一同轴定位管91内开设有第一容置腔911,所述第二同轴定位管92开设有第二容置腔921;所述往复丝杠93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911和所述第二容置腔921内,且所述往复丝杠93沿其延伸方向的一端固接设有至少一个滑动块95,在所述第一容置腔911的腔壁设有至少一条滑动轨912,至少一个所述滑动块95与至少一条所述滑动轨912一一对应滑动装配,用以使往复丝杠93能够在第一容置腔911内滑动,同时往复丝杠93能够随着第一同轴定位管91的转动作用而同步旋转;所述往复丝杠93沿其延伸方向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容置腔921内,所述第二同轴定位管92对应所述第二容置腔921的腔入口位置固接设有螺母座94,所述螺母座94能够随着所述第二同轴定位管92的转动作用而同步旋转;所述螺母座94与所述往复丝杠93相螺合;用以在实现回环运输平台结构7的回环运输功能时,由于要保证同轴对应的两条链轮安装轴28上的回环驱动链轮72旋转方向相反,同时要求转速完全相同,因此通过相螺合设置的螺母座94与往复丝杠93同步相对反向转动,由螺母座94带动第二同轴定位管92及对应的链轮安装轴28转动,由往复丝杠93在第一容置腔911内滑动的同时带动第一同轴定位管91及对应的链轮安装轴28转动,能够有效实现在基于两条链轮安装轴28同轴及反向转动的基础上,保证二者之间的同速旋转,提升了功能可行性及稳定性。

如图12所示,一种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船体结构1航进时,使由主受力轮体31、内侧受力轮体32以及外侧受力轮体33共同组成的水动力轮体结构3下沿埋入船体结构1航进翻起的侧部波浪内;其中主受力轮体31对应位于靠近船体结构1前侧位置所产生波浪的中心,外侧受力轮体33对应位于靠近船体结构1后侧位置波浪的外边侧,内侧受力轮体32对应位于前侧和后侧中间位置波浪的内边侧。

S2:使主受力轮体31、内侧受力轮体32以及外侧受力轮体33受波浪推动产生的动力分别经过由第二调向传导部24、第一纵向传递轴22、第一调向传导部23、横向传递轴21、第三调向传导部25及第二纵向传递轴26依次组成的U型动力传导结构2,将船体结构1下方水面产生的动力传导至船梁甲板12,并通过第四调向传导部27进一步传递至横向布置的链轮安装轴28。

具体地,第一调向传导部23、第二调向传导部24、第三调向传导部25以及第四调向传导部27均采用相啮合的两个锥齿轮进行动力传递,两个锥齿轮之间的啮合角度均为90°。

S3:在位于船体结构1同侧的三条横向传递轴21分别装配设置一个同步调速链轮41,并使位于船体结构1同侧的同步调速链轮41之间通过同步调速链条42相互链合,在同侧三条横向传递轴21及其对应的同步调速链轮41之间的转速不相同时,在同步调速链条42的限位作用下,能够使同侧三条横向传递轴21的转速及其转动方向均保持相同。

S4:将链轮安装轴28均转动安装于船梁甲板12的平台底架,并在每条链轮安装轴28均装配两个回环驱动链轮72,在链轮安装轴28转动时,回环驱动链轮72能够随着链轮安装轴28的旋转作用而进行同步转动。

在每条链轮安装轴28装配的靠近内侧的回环驱动链轮72之间共同链合一条回环链条73,在每条链轮安装轴28装配的靠近外侧的回环驱动链轮72之间共同链合一条回环链条73,通过内外侧的两条回环链条73形成回环运输平台结构7的内外环,并在内外环的回环链条73分别链合一条平面输送条74;将内环平面输送条74的顶端固定安装一条内环安装带76,将外环平面输送条74的顶端固定安装一条外环安装带75,使输送架板77的一侧底端与外环安装带75固接,并使输送架板77的另一侧底端通过自适应调角轴承结构8转动设置一个自适应调位块78,将自适应调位块78滑动设置在内环安装带76。

通过链轮安装轴28的旋转作用带动回环驱动链轮72转动,并由回环驱动链轮72进一步带动回环链条73及平面输送条74回环运动,内环安装带76和外环安装带75在平面输送条74的回环运动作用下同步回环。

在输送架板77位于内环安装带76和外环安装带75形成的直线输送段时,输送架板77的两侧端保持平齐位移;在输送架板77位于内环安装带76和外环安装带75形成的转弯输送段时,输送架板77的位置及转角朝向均随着与其刚性连接的外环安装带75而发生变化,此时对应内环安装带76的自适应调位块78在自适应调位滑道761内自动滑动,同时自适应调位块78基于自适应调角轴承结构8自动调节与输送架板77之间的角度,使输送架板77的顶部承载位置能够在转弯输送段保持与外环安装带75刚性连接下的既定状态,并且在重新到达直线输送段时,仍能够继续保持两侧端平齐位移。

S5:通过第二同步调速结构9工作使每条链轮安装轴28均保持同速转动。

具体地,将位于船体结构1不同侧的链轮安装轴28分别一一对应同轴设置,并在同轴设置的两条链轮安装轴28之间设置第二同步调速结构9;

在同轴设置的两条链轮安装轴28相反向转动时,与其中一条链轮安装轴28相连的第一同轴定位管91同步转动,同时带动滑动设于第一同轴定位管91内的往复丝杠93转动;与其中另一条链轮安装轴28相连的第二同轴定位管92同步转动,同时带动固定设于第二同轴定位管92的螺母座94转动;螺母座94与往复丝杠93保持同轴同速反向转动,此时往复丝杠93转动产生的往复位移能够容置在设于第一同轴定位管91的第一容置腔911内以及设于第二同轴定位管92的第二容置腔921内。

S6:在需要关闭或重新运行对回环运输平台结构7的传动功能时,通过控制模块控制设于链轮安装轴28的电磁离合结构6进行断开或重新连接,即可。

至此,完成一组基于渔货船甲板平台运输方法的使用方法。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艇用坐便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