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酶催化制备茶黄素的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

文档序号:803044 发布日期:2021-03-26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酶催化制备茶黄素的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aflavin by enzyme catalysis and product prepared by method ) 是由 杨卫国 赵凡伟 闵小华 �金钟 周广勇 管华扬 于 2020-11-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催化制备茶黄素的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将鲜茶叶粉碎,并加入石油醚或乙酸乙酯搅拌均匀,获得混合物;步骤S2:将混合物中的石油醚或乙酸乙酯滤除,获得叶粉;步骤S3:在所述叶粉中,加入茶多酚制品和水,加入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获得混合体系;步骤S4:将所述混合体系进行有氧发酵;步骤S5:取发酵液,并进行干燥,获得茶黄素固形物。在鲜茶叶粉加入石油醚或乙酸乙酯脱除咖啡因、茶碱蜡质、叶绿素及非挥发性油脂,以制备含有多酚氧化酶酶系的叶粉,以叶粉为固定化酶催化剂,催化茶多酚制品发酵,制备茶黄素;叶粉中保留了天然固化多酚氧化酶酶系,对酶活性的影响小。(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aflavin by enzyme catalysis and a product prepared by the method, wherein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S1: crushing fresh tea leaves, adding petroleum ether or ethyl acetate, and uniformly stirring to obtain a mixture; step S2: filtering out petroleum ether or ethyl acetate in the mixture to obtain leaf powder; step S3: adding a tea polyphenol product and water into the leaf powder, and adding ethyl acetate or butyl acetate to obtain a mixed system; step S4: carrying out aerobic fermentation on the mixed system; step S5: taking the fermentation liquor, and drying to obtain theaflavin solid. Adding petroleum ether or ethyl acetate into fresh tea leaf powder to remove caffeine, theophylline wax, chlorophyll and non-volatile oil to prepare leaf powder containing polyphenol oxidase enzyme system, and catalyzing fermentation of tea polyphenol product with the leaf powder as immobilized enzyme catalyst to prepare theaflavin; the leaf powder retains natural immobilized polyphenol oxidase enzyme system, and has small influence on enzyme activity.)

一种酶催化制备茶黄素的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酶催化制备茶黄素的方法 及其制得的产品。

背景技术

茶黄素是红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消炎、抑菌、抑制病毒、降血脂、 减肥、防治骨关节炎症、预防癌症等多种优秀的药理和保健功效。由于茶黄 素在红茶中的含量极低,成品红茶中含量仅有0.5%-2%,且提取和纯化较为困 难,成本高昂,故被誉为“茶黄金”。

系列研究结果表明,茶黄素类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 剂,而且具有抗癌、抗突变、抗菌、抗病毒、改善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治 疗糖尿病等多种生理功能。因此,关于茶黄素的量产化制取及其生物学活性 的进一步研究,是当前茶黄素的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酶促氧化发酵技术目前逐渐在国内量产,技术线路主要为:从天然原料 如鲜茶叶、果蔬汁、极细枝孢霉代谢物提取多酚氧化酶(PPO),再经过适当 的富集、纯化及固定化后,有氧发酵底物茶多酚生成茶黄素。

公开号为CN101541184A的PCT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富含茶黄素的茶叶产 品的生产方法:将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接触,以形成具有特定儿茶素比例和 茶黄素比例的混合物,低温充氧条件下发酵该混合物并补加第二材料,发酵 完成后,从反应混合物中回收并干燥得到含高比例茶黄素的叶茶产物。通过 特定儿茶素比例和茶黄素比例的混合物,低温充氧条件下发酵。

授权公告号为CN1289492C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茶黄素的提取方法:将 鲜茶叶揉捻后加水磨浆,然后发酵氧化得到含有茶黄素溶液,溶液再经离心 过滤、陶瓷膜过滤、溶剂萃取或用膜分离法得到茶黄素。

授权公告号为CN102648728B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 外源酶法生产工艺:茶叶经热水提取离心除杂后,加入梨匀浆液作为外源性 酶,微酸控温鼓氧搅拌发酵,发酵液固液分离后经陶瓷膜过滤,有机膜浓缩 后干燥,得到茶黄素含量3%-4%的速溶红茶粉。但是该外源酶法发酵的茶黄素 含量较低。

授权公告号为CN101886097B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高纯度茶黄素的制备 工艺:将绿茶经乙酸乙酯提取后,进行茶多酚底物组成和浓度的调整,然后 加入新鲜茶叶制成的酶,微酸控温鼓氧搅拌发酵,分离发酵液,经浓缩、水 洗、转溶、柱层析树脂精制、浓缩、干燥得到高纯度茶黄素。制得的茶黄素 可用于制备抗流感病毒药物。该工艺在转溶时会大量析出由叶绿素咖啡因茶 多酚茶黄素共聚产生的墨绿色焦胶,严重影响产品收率和品质。

授权公告号为CN101565724B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极细枝孢霉生物合成 茶黄素粗提物的方法:通过对大量微生物的筛选,获得了高产多酚氧化酶(PPO) 的菌株极细枝孢霉,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以培养基培养该菌株生成多酚氧化 酶,再以此粗酶液通入氧气体外模拟氧化儿茶素制备茶黄素,再经膜过滤及 干燥制得茶黄素粗提取,粗制品中茶黄素含量大于20%。

公开号为CN10695788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富含儿茶素的茶黄素产品: 将充分研磨的茶树嫩茎及鲜叶,与一定比例特定组成的水饱和乙酸乙酯和石 油醚混合,水浴振荡酶促反应,过滤反应液浓缩干燥,再溶解过滤制得富含 儿茶素的茶黄素产品。

授权公告号为CN101691591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茶黄素产业化制备的 方法:制备富含茶多酚的乙酸乙酯溶液,将鲜茶叶粉碎后与上述茶多酚的乙 酸乙酯溶液混合,常温通风搅拌发酵,得到富含茶黄素的酯相溶液,再经过 滤、水洗除杂、酯相浓缩转溶、离心除去析出的叶绿素等焦状杂质,喷雾干 燥得到茶黄素产品。该制备方法会在在酯相浓缩转溶后,会析出大量焦胶状 叶绿素共聚杂质,严重降低产品收率和品质。

授权公告号为CN101235025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茶黄素的制备方法: 鲜茶叶经清洗并低温粉碎后,加入由荔枝、山楂、柿子、芦荟、蓝莓等叶汁 构成的生物催化剂,微酸控温搅拌通气发酵,发酵液固液分离,上清液中加 入保护剂,真空浓缩干燥,或柱层析精制后真空浓缩干燥制得成品。

如授权公告号为CN1155717C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固定化多酚氧化酶 催化高含量茶多酚生产高纯度茶黄素的方法:包括将多酚氧化酶用包埋材料 固定化,固定化的多酚氧化酶在一定条件下,将高含量的茶多酚聚合生成茶 黄素,然后溶剂萃取,浓缩干燥得到高纯度茶黄素。固定化酶成本较高,且 经过固定化后酶的空间位相活性表达会产生变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酶催化制备茶黄 素的方法及其制得的产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酶催化制备茶黄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 将鲜茶叶粉碎,并加入石油醚或乙酸乙酯搅拌均匀,获得混合物;步骤S2: 将混合物中的石油醚或乙酸乙酯滤除,获得叶粉;步骤S3:在所述叶粉中, 加入茶多酚制品和水,加入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获得混合体系;步骤S4: 将所述混合体系通氧进行有氧发酵;步骤S5:取发酵液,并进行干燥,获得 茶黄素固形物。

优选的,步骤S1中,石油醚与鲜茶叶的比为:2-30L:1kg,搅拌时间 为30-90分钟。

优选的,步骤S3中,茶多酚制品、乙酸乙酯、水和鲜茶叶的比例为:0.1-1 kg:2-20L:0-1.5L:1kg。

优选的,取发酵液,并进行干燥的方法包括:

通过过滤的方法处理经有氧发酵的混合液,获得发酵液和叶渣;

用乙酸乙酯洗涤所述叶渣,并过滤获得滤洗液;

将滤洗液与发酵液合并后,减压干燥。

优选的,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重复利用叶粉的方法:将洗涤后的叶渣作 为叶粉重复使用2-4次。

优选的,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提取副产物的方法:

取叶渣,与50℃-70℃水混和,分离后获取提取液;

将提取液干燥后,获得红茶提取物。

优选的,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提取液纯化的方法:

所述提取液经减压蒸去乙酸乙酯,过滤后过AB-8大孔树脂柱,收集上柱 流出液;

AB-8大孔树脂柱经水洗后,20%浓度乙醇水溶液洗脱,分别收集经过AB-8 大孔树脂柱的水洗液和洗脱液;

所述上柱流出液干燥后得到副产物茶多糖,水洗液浓缩干燥后得到副产 物咖啡因,所述洗脱液干燥后得到副产物茶氨酸。

优选的,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茶黄素固形物纯化的方法:

茶黄素粉末用3%-10%乙醇水溶液溶解后,过滤,滤出液经真空干燥,获 得茶黄素成品。

优选的,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同步提取茶多酚制品的方法:

步骤S11:将鲜茶叶萎凋后粉碎,加入绿茶末后,加入石油醚和水,室温 下搅拌60分钟,获得混合物,

其中,鲜茶叶和绿茶末的重量比为0.8-1.2:1,石油醚、水和绿茶末的 重量比为4-10:0.8-1.2:1;

步骤S12:混合物滤除石油醚后,再次加入石油醚,室温搅拌60分钟后 滤除石油醚,获得叶粉混合物;

其中,石油醚和绿茶末的重量比为4-10:1;

步骤S13:在所述叶粉混合物中,加入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获得混合体 系;

其中,乙酸乙酯与绿茶末的重量比为4-10: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方法投制得的产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鲜茶叶粉加入石油醚或乙酸 乙酯脱除鲜茶叶中的咖啡因、茶碱蜡质、叶绿素及非挥发性油脂,以制备含 有多酚氧化酶酶系的叶粉,以叶粉为固定化酶催化剂,在水、乙酸乙酯或乙 酸丁酯的混合相中催化茶多酚制品发酵聚合,制备茶黄素;叶粉在制备过程 中,保留了天然固化多酚氧化酶酶系,对酶活性的影响小;且发酵后处理简 单,直接分离发酵液,浓缩过滤干燥即可;产品中不含有水溶性的酶,使产 品中的茶黄素活性及含量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酶催化制备茶黄素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茶黄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制备的产品经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图;

图4是对比例1制备的产品经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图;

图5是实施例2制备的产品经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图;

图6是同步提取茶多酚制品的方法流程图;

图7是TF标准品的HPLC出峰图;

图8是TF-3-G标准品的HPLC出峰图;

图9是TF-3'-G标准品的HPLC出峰图;

图10是TFDG标准品的HPLC出峰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酶催化制备茶黄素的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将鲜茶叶粉碎,并加入石油醚或乙酸乙酯搅拌均匀,获得混合 物。

鲜茶叶用于制备酶,石油醚是一种轻质石油产品,低相对分子质量烃(主 要成分是戊烷及己烷)的混合物,不溶于水。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用于脱除鲜 茶叶中的咖啡因、茶碱蜡质、叶绿素及非挥发性油脂。

步骤S2:将混合物中的石油醚或乙酸乙酯滤除,获得叶粉。

其中叶粉中含有天然固定化的多酚氧化酶酶系。

步骤S3:在所述叶粉中,加入茶多酚制品和水,加入乙酸乙酯或乙酸丁 酯,获得多相态的混合体系。

水相用于溶解茶多酚及儿茶素类物质,然后茶多酚及儿茶素类物质扩散 至乙酸乙酯相中,并在叶粉的酶表面聚合催化为茶黄素类物质,茶黄素类物 质再溶迁至乙酸乙酯相中并恢复酶的活性。同时水在叶粉表面形成水膜,多 酚氧化酶吸附在叶粉木质结构的活性基团上,并在水膜内充分展开。湿润的 叶粉在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相中处于充分分散状态,获得尽量大的比表面积; 茶黄素溶解在乙酸乙酯中即使在低浓度状态下也比较稳定,1.5%浓度的茶黄 素乙酸乙酯溶液室温避光放置24小时降解不超过2%,可以满足生产过程中各 工序对操作时间的要求。

乙酸丁酯在国标GB2760中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广泛用于杏、香蕉、菠 萝、梨等香精的配制,毒性很低;乙酸丁酯的沸点较高,沸点126.5℃,在通 氧的有氧发酵时损耗很小,远较乙酸乙酯损耗低,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且乙 酸丁酯与石油醚沸点差异更大,易于分馏混合溶剂。

步骤S4:将所述混合体系进行有氧发酵。可以向混合物体系吹入氧气, 室温或0-20℃低温条件下,搅拌酶促氧化发酵。

步骤S5:取发酵液,并进行干燥,获得茶黄素固形物。茶黄素固形物呈 棕红色。

在鲜茶叶粉中加入石油醚或乙酸乙酯脱除鲜茶叶中的咖啡因、茶碱蜡质、 叶绿素及非挥发性油脂,以制备含有多酚氧化酶酶系的叶粉,以叶粉为固定 化酶催化剂,在水相、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的混合相中催化茶多酚发酵聚合, 制备茶黄素;叶粉在制备过程中,保留了天然固化多酚氧化酶酶系,对酶活 性的影响小,使发酵产物中茶黄素类物质的组成与天然红茶中的组成相近。 且发酵后处理简单,直接分离发酵液,浓缩过滤干燥即可;产品中不含有水 溶性的酶,使产品中的茶黄素活性及含量高。

其中,茶黄素的结构如图2所示,茶黄素组分包括茶黄素(TF)、茶黄素 单酯(TF-3-G或TF-3'-G)、茶黄素双酯(TFDG),茶黄素的原始反应物如下 表所示:

茶黄素组分名称 R1 R2 原始反应物
TF H H EGC+EC
TF-3-G gallate H EGCG+EC
TF-3'-G H gallate EGC+ECG
TFDG gallate gallate EGCG+ECG

其中,EGC为表没食子儿茶素,EGCG为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 为表儿茶素,ECG为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ate为没食子酸基,H为氢。

步骤S1中,石油醚与鲜茶叶的比为:2-30L:1kg,搅拌时间为30-90 分钟。

步骤S3中,茶多酚制品、乙酸乙酯、水和鲜茶叶的比例为:0.1-1kg: 2-20L:0-1.5L:1kg。

步骤S5中,取发酵液,并进行干燥的方法包括:

步骤S101:通过过滤的方法处理经有氧发酵的混合液,获得发酵液和叶 渣。

步骤S102:用乙酸乙酯洗涤所述叶渣,并过滤获得滤洗液。

步骤S103:将滤洗液与发酵液合并后,减压干燥。

通过将叶渣洗涤,并过滤取得滤洗液,以提高茶黄素的回收效率。

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包括重复利用叶粉的方法:将洗涤后的叶渣作为叶 粉重复使用2-4次。

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包括提取副产物的方法:

取叶渣,与50℃-70℃水混和,分离后获得提取液;将提取液干燥后,获 得红茶提取物。

通过热水提取叶渣中含有的物质,提取副产物红茶提取物,红茶提取物 中富含茶氨酸、咖啡因和茶多糖。

其中,在提取副产物中,还可以对提取液进行纯化:

步骤S111:所述提取液经减压蒸去乙酸乙酯,过滤后过AB-8大孔树脂柱, 收集上柱流出液。

步骤S112:AB-8大孔树脂柱经水洗后,20%浓度乙醇水溶液洗脱,分别 收集经过AB-8大孔树脂柱的水洗液和洗脱液。

步骤S114:所述上柱流出液干燥后得到副产物茶多糖,水洗液干燥后得 到副产物咖啡因,所述洗脱液干燥后得到副产物茶氨酸。

其中,本发明的方法还包括茶黄素固形物纯化的方法:

步骤S6:茶黄素粉末用3%-10%乙醇水溶液溶解后,过滤,滤出液经真空 干燥,获得茶黄素成品。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制备的茶黄素成品中茶黄素的含量大于40%,为粉 状成品。

茶多酚制品作为茶黄素发酵的主要底物,可以从市场上购买,也可以从 绿茶中分离得到,如绿茶经水提取获得。如图6所示,本发明还包括同步提 取茶多酚制品的方法:

步骤S11:将鲜茶叶萎凋后粉碎,加入绿茶末,并加入石油醚和水,室温 下搅拌60分钟,获得混合物,其中,鲜茶叶和绿茶末的重量比为0.8-1.2:1, 石油醚、水和绿茶末的重量比为4-10:0.8-1.2:1。

绿茶末中含有丰富的茶多酚,与鲜茶叶粉同步加入石油醚和水,用于去 除鲜茶叶粉和绿茶末中的咖啡因、茶碱蜡质、叶绿素及非挥发性油脂。

步骤S12:混合物滤除石油醚后,再次加入石油醚,室温搅拌60分钟后 滤除石油醚,获得叶粉混合物;其中,石油醚和绿茶末的重量比为4-10:1。 再次加入石油醚,进一步去除咖啡因、茶碱蜡质、叶绿素及非挥发性油脂。

步骤S13:在所述叶粉混合物中,加入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获得混合体 系;其中,乙酸乙酯与绿茶末的重量比为4-10:1。

混合体系进入步骤S4进行有氧发酵。

实施例1

制备叶粉:将新鲜采摘的鲜茶叶100公斤(江苏无锡马山8月份采摘), 经凋萎后绞切粉碎,放入底置筛板和侧滤出口的控温不锈钢提取釜中,加入 800升的石油醚,室温条件下搅拌60分钟,滤除深绿色石油醚溶液并回收石 油醚。

有氧发酵:向提取釜中继续加入700升乙酸乙酯、20公斤茶多酚含量35% 的绿茶水提取物和15升水,室温或0℃-20℃下吹入氧气并搅拌发酵。并用紫 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发酵液在380纳米处的吸光度变化,待发酵液的A380吸光 度达到峰值并开始走平时停止发酵,过滤获得叶渣和橙红色的发酵液。

茶黄素固形物制备:叶渣中以1000升乙酸乙酯均分为两次搅拌洗涤,过 滤并收集橙红色洗涤液。合并发酵液及洗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到棕红色 的茶黄素固形物。

茶黄素纯化:向固形物中加入5%乙醇水溶液60公斤并搅拌以充分溶解固 形物,溶液抽滤或压滤或离心过滤,滤液浓缩至25%-50%含固率后,用连续真 空带式干燥机干燥,得橙红色粉末6.9公斤,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 茶黄素含量45.2%,如图3所示。

叶渣重复利用:乙酸乙酯洗涤后的叶渣可再次使用,加入600升乙酸丁 酯,20公斤茶多酚含量35%的绿茶水提物和15升水,室温或低温条件下吹入 氧气并搅拌发酵,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发酵液在380纳米处的吸光度变 化,待发酵液的A380吸光度达到峰值并开始走平时停止发酵,过滤获得叶渣 和橙红色发酵液。叶渣中以1000升乙酸丁酯均分为两次搅拌洗涤,过滤并收 集橙红色洗涤液。合并发酵液及洗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棕红色的茶黄素固 形物。向茶黄素固形物中加入5%乙醇水溶液60公斤并搅拌以充分溶解,抽滤 或压滤或离心过滤,滤液浓缩至25%-50%含固率后,用连续真空带式干燥机干 燥,得橙红色粉末6.8公斤,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茶黄素含量43.7%。

副产物提取:向叶渣中加入800升70℃热水,搅拌提取30分钟,分离获 得提取液,提取液经减压蒸去乙酸乙酯或乙酸丁酯,过滤后上AB-8大孔树脂 柱,收集上柱流出液,滤液上柱完毕后,5倍柱体积的水洗,3倍柱体积的20% 乙醇洗脱,分别收集经过AB-8大孔树脂柱的水洗液和洗脱液。流出液浓缩干 燥得到副产物茶多糖,水洗液浓缩干燥副产物咖啡因,洗脱液浓缩后静置结 晶、过滤、干燥得到副产物茶氨酸。

对比例1

制备鲜茶叶粉:将新鲜采摘的鲜茶叶100公斤(江苏无锡马山8月份采 摘),经凋萎后绞切粉碎,放入底置筛板和侧滤出口的不锈钢提取釜中。

有氧发酵:向提取釜中加入600升乙酸乙酯、20公斤茶多酚含量35%的 绿茶水提物和15公斤水,室温或低温条件下吹入氧气并搅拌发酵,并用紫外 分光光度计检测发酵液在380纳米处的吸光度变化,待发酵液的A380吸光度 达到峰值并开始走平时停止发酵,过滤并收集墨绿色发酵液。

茶黄素固形物制备:叶渣中以1000升乙酸乙酯均分为两次搅拌洗涤,过 滤并收集绿色洗涤液。合并发酵液及洗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墨绿色的茶黄 素固形物。

茶黄素纯化:向茶黄素固形物中加入5%乙醇水溶液80公斤并搅拌以充分 溶解固形物,得到含有大量悬浮胶状叶绿素的黄绿色浑浊溶液,沉降式离心 并收集上清液,上清液浓缩至25%-50%含固率后,用连续真空带式干燥机干燥 或喷雾干燥,得橙红色粉末3.1公斤,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茶黄素含量36.7%,HPLC检测图如图4所示。

实施例2

制备叶粉:将新鲜采摘的鲜茶叶100公斤(江苏无锡马山8月份采摘), 经凋萎后绞切粉碎,放入底置筛板和侧滤出口的不锈钢提取釜中,加入800 升的石油醚,室温条件下搅拌60分钟,滤除深绿色石油醚溶液并回收石油醚。

有氧发酵:向提取釜中继续加入600升乙酸乙酯、10公斤含85%茶多酚 的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咖啡因含量小于1%)和8升水,室温或低温条件下 吹入氧气并搅拌发酵,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发酵液在380纳米处的吸光 度变化,待发酵液的A380吸光度达到峰值并开始走平时停止发酵,过滤并收 集橙红色发酵液。

茶黄素固形物制备:叶渣中以800升乙酸乙酯均分为两次搅拌洗涤,过 滤并收集橙红色洗涤液。合并发酵液及洗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棕红色茶黄 素固形物。

茶黄素纯化:向固形物中加入5%乙醇水溶液100升并搅拌以充分溶解固 形物,抽滤或压滤或离心过滤,滤液浓缩至25%-50%含固率后,用连续真空带 式干燥机干燥或喷雾干燥,得橙红色粉末10.2公斤,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 测茶黄素含量51.6%,HPLC检测图如图5所示。

叶渣重复利用:乙酸乙酯洗涤后的叶渣可再次使用,加入600升乙酸乙 酯,10公斤茶多酚含量85%的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咖啡因含量小于1%)和 6升水,室温或低温条件下吹入氧气并搅拌发酵,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发 酵液在380纳米处的吸光度变化,待发酵液的A380吸光度达到峰值并开始走 平时停止发酵,过滤并收集橙红色发酵液。叶渣中以800升乙酸乙酯均分为 两次搅拌洗涤,过滤并收集橙红色洗涤液。合并发酵液及洗涤液,减压浓缩 至干得棕红色茶黄素固形物。向固形物中加入5%乙醇水溶液100升并搅拌以 充分溶解固形物,抽滤或压滤或离心过滤,滤液浓缩至25%~50%含固率后,用 连续真空带式干燥机干燥或喷雾干燥,得橙红色粉末9.2公斤,高效液相色 谱HPLC检测茶黄素含量48.5%。

乙酸乙酯洗涤后的叶渣可再次使用,加入600升乙酸乙酯,9公斤茶多酚 含量85%的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咖啡因含量小于1%)和5升水,室温或低 温条件下吹入氧气并搅拌发酵,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发酵液在380纳米 处的吸光度变化,待发酵液的A380吸光度达到峰值并开始走平时停止发酵, 过滤并收集橙红色发酵液。叶渣中以900升乙酸乙酯均分为两次搅拌洗涤, 过滤并收集橙红色洗涤液。合并发酵液及洗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棕红色固 形物。向固形物中加入5%乙醇水溶液90升并搅拌以充分溶解固形物,抽滤或压滤或离心过滤,滤液浓缩至25%-50%含固率后,用连续真空带式干燥机干燥 或喷雾干燥,得橙红色粉末8.7公斤,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茶黄素含量 47.3%。

副产物提取:向叶渣中加入800升70℃热水,搅拌提取30分钟,分离获 得提取液,提取液经减压蒸去乙酸乙酯,过滤后上AB-8大孔树脂柱,收集上 柱流出液,滤液上柱完毕后,5倍柱体积的水洗,3倍柱体积的20%乙醇洗脱, 分别收集经过AB-8大孔树脂柱的水洗液和洗脱液。上柱流出液浓缩干燥即为 茶多糖,水洗液浓缩干燥富含咖啡因,洗脱液浓缩后静置结晶、过滤、干燥 得到茶氨酸。

对比例2

制备鲜茶叶粉:将新鲜采摘的鲜茶叶100公斤(江苏无锡马山8月份采 摘),经凋萎后绞切粉碎,放入底置筛板和侧滤出口的不锈钢提取釜中。

有氧发酵:向提取釜中继续加入600升乙酸乙酯、10公斤茶多酚含量85% 的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咖啡因含量小于1%)和8公斤水,室温或低温条件 下吹入氧气并搅拌发酵,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发酵液在380纳米处的吸 光度变化,待发酵液的A380吸光度达到峰值并开始走平时停止发酵,过滤并 收集墨绿色发酵液。

茶黄素固形物制备:叶渣中以800升乙酸乙酯均分为两次搅拌洗涤,过 滤并收集绿色洗涤液。合并发酵液及洗涤液,减压浓缩至干得墨绿色茶黄素 固形物。

茶黄素纯化:向固形物中加入5%乙醇水溶液100公斤并搅拌以充分溶解 固形物,得到含有大量悬浮胶状叶绿素的黄绿色浑浊溶液,沉降式离心,上 清液浓缩至25%-50%含固率后,用连续真空带式干燥机干燥或喷雾干燥,得橙 红色粉末4.8公斤,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茶黄素含量40.1%。

实施例3

制备叶粉:将新鲜采摘的鲜茶叶100公斤(江苏无锡马山8月份采摘), 经凋萎后绞切粉碎,放入底置筛板和侧滤出口的不锈钢提取釜中,再加入100 公斤提取茶多酚的原料绿茶末,加入800公斤石油醚和100公斤水,室温条 件下搅拌60分钟,滤除深绿色石油醚溶液并回收石油醚。向提取釜中再加入 800升石油醚,室温条件下搅拌60分钟,滤除浅绿色石油醚溶液并回收石油 醚。

有氧发酵:向提取釜中继续加入800公斤乙酸乙酯,室温或0℃-20℃低 温条件下吹入氧气并搅拌发酵,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发酵液在380纳米 处的吸光度变化,待发酵液的A380吸光度达到峰值并开始走平时停止发酵。

茶黄素固形物制备:过滤并收集橙红色发酵液,叶渣中以1500公斤乙酸 乙酯均分为两次搅拌洗涤,过滤并收集橙红色洗涤液,合并发酵液及洗涤液, 减压浓缩至干得棕红色茶黄素固形物。

茶黄素纯化:向固形物中加入5%乙醇水溶液100公斤并搅拌以充分溶解 固形物,抽滤或压滤或离心过滤,滤液浓缩至25%~50%含固率后,用连续真空 带式干燥机组干燥,得橙红色粉末10.2公斤,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茶黄 素含量45.1%。

副产物提取:向叶渣中加入800升70℃热水,搅拌提取30分钟,分离获 得提取液,提取液经减压蒸去乙酸乙酯,过滤后上AB-8大孔树脂柱,收集上 柱流出液,滤液上柱完毕后,5倍柱体积的水洗,3倍柱体积的20%乙醇洗脱, 分别收集经过AB-8大孔树脂柱的水洗液和洗脱液。上柱流出液浓缩干燥即为 茶多糖,水洗液浓缩干燥富含咖啡因,洗脱液浓缩后静置结晶、过滤、干燥 得到茶氨酸。

茶多酚制品 发酵产量 茶黄素含量
实施例1 叶粉 绿茶水提取物 6.9公斤 45.20%
对比例1 鲜茶叶粉 绿茶水提取物 3.1公斤 36.70%
实施例2 叶粉 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 10.2公斤 51.60%
对比例2 鲜茶叶粉 低咖啡因绿茶提取物 4.8公斤 40.10%
实施例3 叶粉 绿茶末与鲜茶叶粉混和后制备叶粉 10.2公斤 45.10%

如上表所示,实施例1-3与对比例1和2相比,发酵产量明显提高,茶 黄素含量明显提高;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发酵产量明显提高,茶黄素 含量明显提高。

其中,在检测中,采用以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Shimadzu LC-10ATVP系统控制器,LC-10ATVP二元泵,SPD-M20A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Shimadzu LC-Solution色谱工作站;色谱分析参数:色谱柱为Hypersil BDS (C18,5u,4.6x250mm),流动相A为2%乙酸,流动相B为乙腈-乙酸乙酯(体 积比21:3),梯度洗脱,流动相B再30分钟内从18%线性梯度变化到30%,流 速0.9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80nm,进样量10微升。

如图7-10所示,为茶黄素组分标准品的HPLC出峰图,分别为TF标准品、 TF-3-G标准品、TF-3'-G标准品和TFDG标准品的HPLC出峰图。如图3-5所 示,儿茶素类物质在色谱开始阶段以宽的和未分辨的峰的形式被洗脱,而茶 黄素类物质则在15-30分钟内被洗脱。本发明通过茶黄素标准品构建标准校 正曲线,以校正曲线为参考,获取茶黄素的峰,并计算峰面积,根据峰面积 计算茶黄素的含量,从图3-图5可以看出,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制备的产 品茶黄素组成成分与天然发酵的对比例1相近。

本发明还提供由上述方法制得的产品,包括茶黄素和副产物。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 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之内。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酶促水解木质纤维素材料和发酵糖的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