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辐结构及轮毂

文档序号:869264 发布日期:2021-03-19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轮辐结构及轮毂 (Spoke structure and wheel hub ) 是由 郝彬 盛枫 叶燕飞 黄晓枫 于 2020-12-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辐结构及轮毂,轮辐结构包括轮辐板,轮辐板的部分板本体朝向轮辐板的一侧凹陷或凸出以形成加强筋,加强筋由轮辐板的中部向其边缘延伸;加强筋为多个,多个加强筋沿轮辐板的周向间隔布置。通过在轮辐板上设置加强筋来增强轮辐板的强度,进而使具有该轮辐板的车轮的整体强度得以加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轮的整体强度不高的问题。(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poke structure and a hub, wherein the spoke structure comprises a spoke plate, part of plate bodies of the spoke plate are sunken or protruded towards one side of the spoke plate to form reinforcing ribs, and the reinforcing ribs extend from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poke plate to the edge of the spoke plate; the strengthening rib is a plurality of, and a plurality of strengthening ribs are arranged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interval of spoke plate. The strength of the wheel disk is enhanced by arranging the reinforcing ribs on the wheel disk, so that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wheel with the wheel disk is enhanced, and the problem of low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wheel in the prior art is solved.)

轮辐结构及轮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辐结构及轮毂。

背景技术

轮辐是保护车辆车轮的轮圈、辐条的装置。

现有技术中的车轮的轮辐存在重量较重、强度不高、使用寿命不高的问题,进而导致车轮的整体重量较重、整体强度不高、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辐结构及轮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轮的整体强度不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辐结构,其包括:轮辐板,轮辐板的部分板本体朝向轮辐板的一侧凹陷或凸出以形成加强筋,加强筋由轮辐板的中部向其边缘延伸;其中,加强筋为多个,多个加强筋沿轮辐板的周向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轮辐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二板体环绕第一板体设置,并与第一板体连接,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度且小于或等于180度;其中,各个加强筋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为筒状,沿轮辐结构的轴线方向,第一板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自第一板体的第一端至其第二端的方向,第一板体逐渐远离轮辐结构的轴线;第一板体的第二端边缘用于与第二板体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板体为筒状,沿轮辐结构的轴线方向,第二板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自第二板体的第一端至其第二端的方向,第二板体逐渐靠近轮辐结构的轴线;第二板体的第二端边缘用于与第一板体连接。

进一步地,加强筋包括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上。

进一步地,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间隔设置,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一一相对地设置;或者,相邻两个第一筋段之间形成间隔空隙,多个第二筋段与多个间隔空隙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加强筋包括第一组加强筋,第一组加强筋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第一组加强筋的至少一个加强筋的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加强筋包括第二组加强筋,第二组加强筋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第二组加强筋的至少一个加强筋的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多个加强筋分为第一组加强筋和第二组加强筋,第一组加强筋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第二组加强筋包括多个第二加强筋;各个第一加强筋的第一筋段均和相应的第二筋段相互连接,各个第二加强筋的第一筋段均和相应的第二筋段间隔设置;其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加强筋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或者,任意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径向线,多个第一筋段与多个第一径向线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一筋段均与相应的第一径向线平行;或者,各个第一筋段均与相应的第一径向线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一预定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

进一步地,第二板体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径向线,多个第二筋段与多个第二径向线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二筋段与相应的第二径向线平行;或者,各个第二筋段与相应的第二径向线呈第二预定夹角设置,第二预定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

进一步地,加强筋具有靠近轮辐板的中心的第一端和远离轮辐板的中心的第二端;轮辐板上设置有多个环绕轮辐板的中心设置的法兰孔,各个法兰孔的中心与轮辐板的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R1;加强筋的第一端部与轮辐板的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L1;其中,L1≥(R1+10mm);和/或,加强筋的第二端部与轮辐板的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L2,轮辐板的外径为2R2;其中,(R1+20mm)≤L2≤R2。

进一步地,加强筋的凹陷深度或凸出高度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轮毂,其包括轮圈和上述的轮辐结构,轮圈套设在轮辐结构的轮辐板上。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该轮辐结构包括轮辐板,轮辐板的部分板本体朝向轮辐板的一侧凹陷或凸出以形成凹陷部或凸出部,该凹陷部或凸出部形成加强筋,该加强筋由轮辐板的中部向其边缘延伸;即通过在轮辐板上设置加强筋来增强轮辐板的强度;并且通过设置多个沿轮辐板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加强筋,来使轮辐板具有较高的强度,进而使具有该轮辐板的车轮的整体强度得以加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轮的整体强度不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轮毂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的轮毂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毂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3中的轮毂的侧视图;

图8示出了图7中的轮毂的A-A处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图7中的轮毂的E-E处的剖视图;

图10示出了图7中的轮毂的D-D处的剖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轮毂;

11、轮辐板;111、第一板体;112、第二板体;113、减重孔;114、穿设孔;115、法兰孔;

12、加强筋;121、第一筋段;122、第二筋段;

13、轮圈。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辐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10,该轮辐结构包括轮辐板11,轮辐板11的部分板本体朝向轮辐板11的一侧凹陷或凸出以形成加强筋12,加强筋12由轮辐板11的中部向其边缘延伸;其中,加强筋12为多个,多个加强筋12沿轮辐板11的周向间隔布置。

在本发明的轮辐结构中,该轮辐结构包括轮辐板11,轮辐板11的部分板本体朝向轮辐板11的一侧凹陷或凸出以形成凹陷部或凸出部,该凹陷部或凸出部形成加强筋12,该加强筋12由轮辐板11的中部向其边缘延伸;即通过在轮辐板11上设置加强筋12来增强轮辐板11的强度;并且通过设置多个沿轮辐板11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加强筋12,来使轮辐板11具有较高的强度,进而使具有该轮辐板11的车轮的整体强度得以加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轮的整体强度不高的问题。

具体地,加强筋12为条状。

可选地,多个加强筋12均为凹陷部,或者,多个加强筋12均为凸出部。

可选地,当多个加强筋12均为凹陷部时,至少部分加强筋12的凹陷深度相同。

可选地,加强筋12的凹陷深度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可选地,当多个加强筋12均为凸出部时,至少部分加强筋12的凸出高度相同。

可选地,加强筋12的凸出高度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优选地,多个加强筋12沿轮辐板11的周向均匀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轮辐板11包括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第二板体112环绕第一板体111设置,并与第一板体111连接,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度且小于或等于180度;其中,各个加强筋12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上。

具体地,第一板体111为筒状;沿该轮辐结构的轴线方向,第一板体1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自第一板体111的第一端至其第二端的方向,第一板体111逐渐远离轮辐结构的轴线;第一板体111的第二端边缘用于与第二板体112连接。

具体地,第二板体112为筒状,沿轮辐结构的轴线方向,第二板体1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自第二板体112的第一端至其第二端的方向,第二板体112逐渐靠近轮辐结构的轴线;第二板体112的第二端边缘用于与第一板体111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板体111的第一端至其第二端的方向与第二板体112的第一端至其第二端的方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轮辐结构的轴线方向指的是具有该轮辐结构的轮毂的轴线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加强筋12包括第一筋段121和第二筋段122,第一筋段121和第二筋段122分别设置在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上。

可选地,第一筋段121和第二筋段122相互连接;或者,第一筋段121和第二筋段122间隔设置。

可选地,如图7和图9所示,H1所示为第一筋段121的凹陷深度,第一筋段121的凹陷深度或凸出高度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0mm;如图7和图10所示,H2所示为第二筋段122的凸出高度,第二筋段122的凹陷深度或凸出高度的范围为大于或等于1mm且小于或等于20mm。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当第一筋段121和第二筋段122间隔设置时,第一筋段121和第二筋段122一一相对地设置;或者,如图6所示,相邻两个第一筋段121之间形成间隔空隙,多个第二筋段122与多个间隔空隙一一对应地设置。

可选地,多个加强筋12包括第一组加强筋12,第一组加强筋12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12,第一组加强筋12的至少一个加强筋12的第一筋段121和第二筋段122相互连接。

当第一组加强筋12包括一个加强筋12时,该加强筋12的第一筋段121和第二筋段122相互连接。

当第一组加强筋12包括多个加强筋12时,各个加强筋12的第一筋段121均与相应的第二筋段122相互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当轮辐板11上的所有加强筋12均属于第一组加强筋12时,则轮辐板11上的所有加强筋12的第一筋段121均和相应的第二筋段122相互连接。

可选地,多个加强筋12包括第二组加强筋12,第二组加强筋12包括至少一个加强筋12,第二组加强筋12的至少一个加强筋12的第一筋段121和第二筋段122间隔设置。

当第二组加强筋12包括一个加强筋12时,该加强筋12的第一筋段121和第二筋段122间隔设置。

当第二组加强筋12包括多个加强筋12时,各个加强筋12的第一筋段121均与相应的第二筋段122间隔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当轮辐板11上的所有加强筋12均属于第二组加强筋12时,则轮辐板11上的所有加强筋12的第一筋段121均和相应的第二筋段122间隔设置。

可选地,多个加强筋12分为第一组加强筋12和第二组加强筋12,第一组加强筋12包括多个第一加强筋12,第二组加强筋12包括多个第二加强筋12;各个第一加强筋12的第一筋段121均和相应的第二筋段122相互连接,各个第二加强筋12的第一筋段121均和相应的第二筋段122间隔设置。

可选地,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加强筋1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加强筋12;或者,任意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1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加强筋12。

优选地,如图5所示,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加强筋12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加强筋12,即任意相邻两个第二加强筋12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一加强筋12;也即第一加强筋12和第二加强筋12的数量相等,多个第一加强筋12和多个第二加强筋12依次交错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1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径向线,多个第一筋段121与多个第一径向线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一筋段121均与相应的第一径向线平行;或者,各个第一筋段121均与相应的第一径向线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第一预定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

或者,各个第一筋段121均为弧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112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径向线,多个第二筋段122与多个第二径向线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第二筋段122与相应的第二径向线平行;或者,各个第二筋段122与相应的第二径向线呈第二预定夹角设置,第二预定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90度。

或者,各个第二筋段122均为弧形。

或者,当第一筋段121和相应的第二筋段122相互连接时,各个加强筋12均为曲线状;优选地,各个加强筋12均为S型。

在本实施例中,轮辐板11上设置有供轴体穿设的穿设孔114,以使轮辐板11通过该穿设孔114可转动地套设在轴体上;其中,穿设孔114为圆形孔,穿设孔114的中心与轮辐板11的中心重合。

具体地,穿设孔114设置在第一板体111上,多个加强筋12环绕该穿设孔114设置。

具体地,轮辐板11上设置有多个环绕轮辐板11的中心设置的法兰孔115,以使轮辐板11通过多个法兰孔115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即多个法兰孔115环绕穿设孔114设置,多个法兰孔115位于多个加强筋12的靠近穿设孔114的一侧。

具体地,如图7所示,各个法兰孔115均为圆形孔,各个法兰孔115的中心与轮辐板11的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均相等,即多个法兰孔115的中心均处于第三预设圆Y3上。各个法兰孔115的中心与轮辐板11的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均为R1,即各个法兰孔115的分度圆直径为2R1。

具体地,加强筋12具有靠近轮辐板11的中心的第一端和远离轮辐板11的中心的第二端。

如图7所示,加强筋12的第一端部N1与轮辐板11的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L1;其中,L1≥(R1+10mm);多个加强筋12的第一端部N1均处于第一预设圆Y1上。

如图7和图8所示,加强筋12的第二端部N2与轮辐板11的中心之间的水平间距为L2,轮辐板11的外径为2R2;其中,(R1+20mm)≤L2≤R2;多个加强筋12的第二端部N2均处于第二预设圆Y2上。

需要说明的是,轮辐板11的外径指的是轮辐板11与轮圈13之间的接触边缘所处的第四预设圆的直径。

在本实施例中,轮辐板11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113,多个减重孔113分为多组减重孔113,各组减重孔113具有至少一个减重孔113;相邻两个加强筋1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减重孔113。通过设置减重孔113以减轻轮辐板11的重量,进而减轻具有轮辐板11的轮毂的整体重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轮毂10,该轮毂10包括轮圈13和上述的轮辐结构,轮圈13套设在轮辐结构的轮辐板11上。

可选地,轮毂10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优选地,轮毂10采用钢材加工而成,以使轮毂10形成钢轮。

可选地,轮圈13和轮辐板11为非一体成型结构;或者,轮圈13和轮辐板11为一体成型结构。

具体地,车轮包括上述的轮毂10。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轮辐结构中,该轮辐结构包括轮辐板11,轮辐板11的部分板本体朝向轮辐板11的一侧凹陷或凸出以形成凹陷部或凸出部,该凹陷部或凸出部形成加强筋12,该加强筋12由轮辐板11的中部向其边缘延伸;即通过在轮辐板11上设置加强筋12来增强轮辐板11的强度;并且通过设置多个沿轮辐板11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加强筋12,来使轮辐板11具有较高的强度,进而使具有该轮辐板11的车轮的整体强度得以加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车轮的整体强度不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轮毂10包括上述的轮辐板11,故轮毂10至少具有与轮辐板11相同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可收缩拖拉机水田防滑两用轮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