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汽车、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94222 发布日期:2021-10-12 浏览:4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汽车、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Inner handle control method for automobile door, automobile, contro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是由 吴亮 吴广军 于 2021-06-0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汽车、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所述汽车车门的内侧设置有可朝向车内弹出的内把手和带动所述内把手弹出或者收回的驱动装置,所述汽车设置有用于检测车门状态的第一传感器和用于检测车内乘员的第二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来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表征所述汽车车门处于开启状态;获取来自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表征车内有乘员入座;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以使所述内把手朝向车内弹出;能够大大缩短关门时的手伸半径,方便关闭车门。(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ner handle control method of an automobile door, an automobile, a control device and a storage medium, wherein the inner side of the automobile door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handle capable of popping towards the inside of the automobile and a driving device for driving the inner handle to pop up or retract, the automobi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ensor for detecting the state of the automobile door and a second sensor for detecting passengers in the automobile, and the control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acquiring a first signal from the first sensor, wherein the first signal is used for indicating that the automobile door is in an open state; acquiring a second signal from the second sensor, wherein the second signal is used for indicating that an occupant is seated in the vehicle; controlling the driving device to act so as to enable the inner handle to pop out towards the interior of the vehicle; the hand extension radius when closing the door can be greatly shortened, and the door is conveniently closed.)

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汽车、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汽车、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通常在车辆的车门内侧设置有关门把手,当车辆乘员上车后需要关上车门时,需要伸出手臂并利用关门把手将车门关上,若车门打开角度较大,关门把手距离太远,操作不够方便,尤其身材较为矮小的女性、儿童、老人等,手较难够得到关门把手,特别在乘坐大型SUV时,若想要关上车门需要把身体伸出到车外,容易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汽车、控制装置及存储介质,能够大大缩短关门时的手伸半径,方便关闭车门。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所述汽车车门的内侧设置有可朝向车内弹出的内把手和带动所述内把手弹出或者收回的驱动装置,所述汽车设置有用于检测车门状态的第一传感器和用于检测车内乘员的第二传感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来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表征所述汽车车门处于开启状态;

获取来自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表征车内有乘员入座;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以使所述内把手朝向车内弹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汽车车门的内侧设置内把手,可以辅助关闭车门,内把手可由驱动装置带动以朝向车内弹出,方便乘员关门,汽车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车门状态,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内乘员,通过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表征汽车车门处于开启状态,并获取来自第二传感器的第二信号,第二信号表征车内有乘员入座,通过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反馈在车门开启后有乘员上车并入座,从而控制驱动装置动作以使内把手朝向车内弹出,可以将内把手弹出至乘员身边,满足乘员上车后关车门的需求,乘员坐在座椅上伸手即可触及到内把手,方便关闭车门,大大缩短关门时的手伸半径,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乘车体验感,即使车门打开程度较大,也不需要把身体伸出到车外,可以轻松地关闭车门,内把手可弹出设计更具人性化,大大提高乘车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中,还包括:

获取来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表征所述汽车车门处于关闭状态;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以使所述内把手收回。

在本实施例的内把手控制方法中,通过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的第三信号,第三信号表征汽车车门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第三信号反馈车门的关闭状态,控制驱动装置动作以使内把手收回,防止碰撞乘员。

在上述的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中,所述汽车车门的外侧设置有外把手和用于检测外把手状态的第三传感器,所述获取来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信号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来自所述第三传感器的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表征所述汽车车门通过所述外把手开启。

在本实施例的内把手控制方法中,通过在汽车车门的外侧设置外把手和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外把手状态,通过获取第一信号以反馈车门处于开启状态,还需获取来自第三传感器的第四信号,第四信号表征汽车车门通过外把手开启,只有当乘员是通过外把手拉开车门,内把手才会弹出,可以理解的是,若汽车车门从内侧开启车门,内把手不会弹出,避免乘员下车时弹出而造成不便。

在上述的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中,所述汽车设置有驾驶员触发按钮和/或乘客触发按钮,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来自所述驾驶员触发按钮的第五信号或者获取来自所述乘客触发按钮的第六信号;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以使所述内把手朝向车内弹出。

在本实施例的内把手控制方法中,通过在汽车设置驾驶员触发按钮和/或乘客触发按钮,可以通过获取来自驾驶员触发按钮的第五信号以控制驱动装置动作,使内把手朝向车内弹出,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驾驶员触发按钮便于驾驶员操控,可以控制驾驶座侧的内把手弹出以方便驾驶员关门,或者控制后排乘客座椅侧的内把手弹出以方便乘客关门,通过设置乘客触发按钮便于乘客操控,乘客上车后可以控制座椅侧的内把手弹出以方便关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内把手、驱动装置、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内把手设置在所述汽车的车门内侧且可朝向车内弹出;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汽车的车门内侧,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内把手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带动所述内把手弹出或者收回;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车门状态;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内乘员;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

获取来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表征所述汽车车门处于开启状态;

获取来自所述第二传感器的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表征车内有乘员入座;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以使所述内把手朝向车内弹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汽车包括内把手、驱动装置、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控制器,通过在汽车的车门内侧设置内把手可以辅助关闭车门,汽车的车门内侧还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内把手连接,可以带动内把手朝向车内弹出弹出或者收回到车门内侧,汽车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车门状态,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车内乘员,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和驱动装置连接,控制器可以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表征汽车车门处于开启状态,并获取来自第二传感器的第二信号,第二信号表征车内有乘员入座,通过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反馈在车门开启后有乘员上车并入座,从而控制驱动装置动作以使内把手朝向车内弹出,可以将内把手弹出至乘员身边,满足乘员上车后关车门的需求,乘员坐在座椅上伸手即可触及到内把手,方便关闭车门,大大缩短关门时的手伸半径,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乘车体验感,即使车门打开程度较大,也不需要把身体伸出到车外,可以轻松地关闭车门,内把手可弹出设计更具人性化,大大提高乘车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汽车中,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获取来自所述第一传感器的第三信号,所述第三信号表征所述汽车车门处于关闭状态;

控制所述所述驱动装置动作,以使所述内把手收回。

在本实施例的汽车中,控制器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的第三信号,第三信号表征汽车车门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第三信号反馈车门的关闭状态,控制驱动装置动作以使内把手收回,防止碰撞乘员。

在上述的汽车中,所述汽车车门的外侧设置有外把手和用于检测外把手状态的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三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获取来自所述第三传感器的第四信号,所述第四信号表征所述汽车车门通过所述外把手开启。

在本实施例的汽车中,通过在汽车车门的外侧设置外把手和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外把手状态,控制器获取第一信号反馈车门处于开启状态,还需获取来自第三传感器的第四信号,第四信号表征汽车车门通过外把手开启,只有当乘员是通过外把手拉开车门,内把手才会弹出,可以理解的是,若汽车车门从内侧开启车门,内把手不会弹出,避免乘员下车时弹出而造成不便。

在上述的汽车中,还包括驾驶员触发按钮和/或乘客触发按钮,所述控制器还用于:

获取来自所述驾驶员触发按钮的第五信号或者获取来自所述乘员触发按钮的第六信号;

控制所述驱动装置动作,以使所述内把手朝向车内弹出。

在本实施例的汽车中,还包括驾驶员触发按钮和/或乘客触发按钮,控制器可以通过获取来自驾驶员触发按钮的第五信号以控制驱动装置动作,使内把手朝向车内弹出,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驾驶员触发按钮便于驾驶员操控,可以控制驾驶座侧的内把手弹出以方便驾驶员关门,或者控制后排乘客座椅侧的内把手弹出以方便乘客关门,通过设置乘客触发按钮便于乘客操控,乘客上车后可以控制座椅侧的内把手弹出以方便关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行控制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和用于与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运行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应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之一”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之一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还需说明的是,若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等,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例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则该方向性指示也应相应地随之改变。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汽车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大大缩短关门时的手伸半径,方便关闭车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和图2,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汽车车门100的内侧设置有可朝向车内弹出的内把手110和带动内把手110弹出或者收回的驱动装置120,汽车设置有用于检测车门状态的第一传感器130和用于检测车内乘员的第二传感器140,控制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步骤S110、步骤S120和步骤S130:

步骤S110: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表征汽车车门处于开启状态;

具体地,第一传感器130设置在门板上,可以用于检测车门100的开闭状态或车门100的开启角度。

步骤S120:获取来自第二传感器的第二信号,第二信号表征车内有乘员入座;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传感器140可以为设置在座椅160上的压力传感器,还可以为红外传感器或雷达传感器,可以设置在门板、顶棚、座椅等车内不同位置,只要能实现检测到车内乘员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

步骤S130:控制驱动装置动作,以使内把手朝向车内弹出。

驱动装置120包括传动机构121和电机122,传动机构121分别与内把手110和电机122连接,通过电机122提供弹出动力,带动传动机构121动作,从而带动内把手110朝向车内弹出。需要说明的是,提供弹出动力的机构还可以为拉索、弹簧、电子致动器、气压缸、油缸等类似机构,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

通过在汽车车门100的内侧设置内把手110,可以辅助关闭车门100,内把手110可由驱动装置120带动以朝向车内弹出,方便乘员关门,汽车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130和第二传感器140,第一传感器130用于检测车门100状态,第二传感器140用于检测车内乘员,通过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130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表征汽车车门100处于开启状态,并获取来自第二传感器140的第二信号,第二信号表征车内有乘员入座,通过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反馈在车门100开启后有乘员上车并入座,从而控制驱动装置120动作以使内把手110朝向车内弹出,可以将内把手110弹出至乘员身边,满足乘员上车后关车门100的需求,乘员坐在座椅160上伸手即可触及到内把手110,方便关闭车门100,大大缩短关门时的手伸半径,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乘车体验感,即使车门100打开程度较大,也不需要把身体伸出到车外,可以轻松地关闭车门100,内把手110可弹出设计更具人性化,大大提高乘车的安全性。

具体地,当车辆解锁后,乘员开启车门100,第一传感器130反馈第一信号,当乘员上车后,座椅160上的第二传感器140可智能开启,通过第二传感器140反馈乘员入座信号,即获取第二信号,从而控制驱动装置120动作以使内把手110朝向车内弹出,方便乘员的关门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内把手110弹出的方式可以为线性弹出或旋转弹出,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通过旋转弹出的方式可以缓冲弹出的力度,避免直接弹出撞到乘员。

需要说明的是,内把手110的弹出角度可以根据不同车型进行适应性调整,例如大型SUV可以设置弹出角度为20°,普通车型的车辆可以设置弹出角度为10°,使用范围广泛。另外,若第二传感器140为压力传感器,内把手110的弹出角度还可以根据第二传感器140反馈的乘员重量信号进行自适应调整,通过设定多种不同等级的弹出角度,并根据检测到的乘员重量信号弹出对应的角度,让内把手110尽可能靠近乘员,以更好地符合不同体型大小乘员的使用需求,设计更具人性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内把手110的外侧设置防滑纹或凸起,以增大手握摩擦力,便于乘员更容易关闭车门100,使用更加方便。

如图3所示,在上述的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0: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的第三信号,第三信号表征汽车车门处于关闭状态;

步骤S220:控制驱动装置动作,以使内把手收回。

在本实施例的内把手控制方法中,通过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130的第三信号,第三信号表征汽车车门100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第三信号反馈车门100的关闭状态,控制驱动装置120动作以使内把手110收回,防止碰撞乘员。

需要说明的是,当汽车车门100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传感器130可以实时反馈车门100关闭角度,从而使得内把手110能够根据车门100关闭状态联动同步回收,当车门100关闭完成后,内把手110收回至车门100内侧呈关闭状态,内把手110关闭时智能回收可以有效地防止碰撞乘员,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在上述的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中,汽车车门100的外侧设置有外把手(图中未示出)和用于检测外把手状态的第三传感器(图中未示出),步骤S110中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130的第一信号之后,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0:获取来自第三传感器的第四信号,第四信号表征汽车车门通过外把手开启。

在本实施例的内把手控制方法中,通过在汽车车门100的外侧设置外把手和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外把手状态,通过获取第一信号以反馈车门100处于开启状态,还需获取来自第三传感器的第四信号,第四信号表征汽车车门100通过外把手开启,只有当乘员是通过外把手拉开车门100,内把手110才会弹出,可以理解的是,若汽车车门100从内侧开启车门100,内把手110不会弹出,避免乘员下车时弹出而造成不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满足获取第一信号的情况下,当获取来自第三传感器的第四信号,即表示乘员从车外打开车门100,并准备进入车内,同时通过第二传感器140感应乘员坐在座椅160上,即获取第二信号,从而弹出内把手110以方便乘员关门操作。可以理解的是,若乘员下车并通过车门100内侧的开门把手150打开车门100,内把手110不会弹出,可以避免碰撞乘员的情况。

如图4所示,在上述的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中,汽车设置有驾驶员触发按钮和/或乘客触发按钮,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0:获取来自驾驶员触发按钮的第五信号或者获取来自乘客触发按钮的第六信号;

步骤S420:控制驱动装置动作,以使内把手朝向车内弹出。

在本实施例的内把手控制方法中,通过在汽车设置驾驶员触发按钮和/或乘客触发按钮,可以通过获取来自驾驶员触发按钮的第五信号以控制驱动装置120动作,使内把手110朝向车内弹出,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驾驶员触发按钮便于驾驶员操控,可以控制驾驶座侧的内把手110弹出以方便驾驶员关门,或者控制后排乘客座椅侧的内把手110弹出以方便乘客关门,通过设置乘客触发按钮便于乘客操控,乘客上车后可以控制座椅侧的内把手110弹出以方便关门。需要说明的是,驾驶员触发按钮可以设置在座椅、中控台、门板或车内其它位置,乘客触发按钮可以设置在座椅以方便操控,或设置在车内其它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驾驶员触发按钮和/或乘客触发按钮的设置位置不作具体限制。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内把手110、驱动装置120、第一传感器130、第二传感器140和控制器,内把手110设置在汽车的车门100内侧且可朝向车内弹出;驱动装置120设置在汽车的车门100内侧,驱动装置120与内把手110连接,驱动装置120用于带动内把手110弹出或者收回;第一传感器130用于检测车门100状态;第二传感器140用于检测车内乘员;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传感器130、第二传感器140、驱动装置120连接,控制器用于: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130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表征汽车车门100处于开启状态;获取来自第二传感器140的第二信号,第二信号表征车内有乘员入座;控制驱动装置120动作,以使内把手110朝向车内弹出。

汽车包括内把手110、驱动装置120、第一传感器130、第二传感器140和控制器,通过在汽车的车门100内侧设置内把手110可以辅助关闭车门100,汽车的车门100内侧还设置有驱动装置120,驱动装置120与内把手110连接,可以带动内把手110朝向车内弹出弹出或者收回到车门100内侧,汽车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器130和第二传感器140,第一传感器130用于检测车门100状态,第二传感器140用于检测车内乘员,控制器分别与第一传感器130、第二传感器140和驱动装置120连接,控制器可以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130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表征汽车车门100处于开启状态,并获取来自第二传感器140的第二信号,第二信号表征车内有乘员入座,通过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反馈在车门100开启后有乘员上车并入座,从而控制驱动装置120动作以使内把手110朝向车内弹出,可以将内把手110弹出至乘员身边,满足乘员上车后关车门100的需求,乘员坐在座椅160上伸手即可触及到内把手110,方便关闭车门100,大大缩短关门时的手伸半径,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乘车体验感,即使车门100打开程度较大,也不需要把身体伸出到车外,可以轻松地关闭车门100,内把手110可弹出设计更具人性化,大大提高乘车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汽车中,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130的第三信号,第三信号表征汽车车门100处于关闭状态;控制驱动装置120动作,以使内把手110收回。

在本实施例的汽车中,控制器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130的第三信号,第三信号表征汽车车门100处于关闭状态,通过第三信号反馈车门100的关闭状态,控制驱动装置120动作以使内把手110收回,防止碰撞乘员。

在上述的汽车中,汽车车门100的外侧设置有外把手和用于检测外把手状态的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来自第三传感器的第四信号,第四信号表征汽车车门100通过外把手开启。

在本实施例的汽车中,通过在汽车车门100的外侧设置外把手和第三传感器,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外把手状态,控制器获取第一信号反馈车门100处于开启状态,还需获取来自第三传感器的第四信号,第四信号表征汽车车门100通过外把手开启,只有当乘员是通过外把手拉开车门100,内把手110才会弹出,可以理解的是,若汽车车门100从内侧开启车门100,内把手110不会弹出,避免乘员下车时弹出而造成不便。

在上述的汽车中,还包括驾驶员触发按钮和/或乘客触发按钮,控制器还用于:获取来自驾驶员触发按钮的第五信号或者获取来自乘员触发按钮的第六信号;控制驱动装置120动作,以使内把手110朝向车内弹出。

在本实施例的汽车中,还包括驾驶员触发按钮和/或乘客触发按钮,控制器可以通过获取来自驾驶员触发按钮的第五信号以控制驱动装置120动作,使内把手110朝向车内弹出,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驾驶员触发按钮便于驾驶员操控,可以控制驾驶座侧的内把手110弹出以方便驾驶员关门,或者控制后排乘客座椅侧的内把手110弹出以方便乘客关门,通过设置乘客触发按钮便于乘客操控,乘客上车后可以控制座椅侧的内把手110弹出以方便关门。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行控制装置500,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520和用于与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510;存储器510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520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520执行,以使至少一个控制处理器520能够执行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例如执行如图1所示的步骤S110至步骤S130、图3所示的步骤S210和步骤S220、图4所示的步骤S410和步骤S420。

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运行控制装置,通过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130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表征汽车车门100处于开启状态,并获取来自第二传感器140的第二信号,第二信号表征车内有乘员入座,通过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反馈在车门100开启后有乘员上车并入座,从而控制驱动装置120动作以使内把手110朝向车内弹出,可以将内把手110弹出至乘员身边,满足乘员上车后关车门100的需求,乘员坐在座椅160上伸手即可触及到内把手110,方便关闭车门100,大大缩短关门时的手伸半径,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乘车体验感,即使车门100打开程度较大,也不需要把身体伸出到车外,可以轻松地关闭车门100,内把手110可弹出设计更具人性化,大大提高乘车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汽车车门的内把手控制方法,例如执行如图1所示的步骤S110至步骤S130、图3所示的步骤S210和步骤S220、图4所示的步骤S410和步骤S42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通过获取来自第一传感器130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表征汽车车门100处于开启状态,并获取来自第二传感器140的第二信号,第二信号表征车内有乘员入座,通过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可以反馈在车门100开启后有乘员上车并入座,从而控制驱动装置120动作以使内把手110朝向车内弹出,可以将内把手110弹出至乘员身边,满足乘员上车后关车门100的需求,乘员坐在座椅160上伸手即可触及到内把手110,方便关闭车门100,大大缩短关门时的手伸半径,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乘车体验感,即使车门100打开程度较大,也不需要把身体伸出到车外,可以轻松地关闭车门100,内把手110可弹出设计更具人性化,大大提高乘车的安全性。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锁装置及机动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