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柱烘箱及色谱仪

文档序号:1183416 发布日期:2020-09-22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管柱烘箱及色谱仪 (Tubular column oven and chromatograph ) 是由 沼田幸治 细尾幸平 于 2019-11-0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将保持分析管柱的保持构件制成简单的构成,从而可实现成本降低的管柱烘箱及色谱仪。管柱烘箱(6)包括移动相能够流通的分析管柱(121)、保持分析管柱(121)的保持构件(2)及对保持于保持构件(2)的分析管柱(121)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保持构件(2)包括:基部(21);以及第一夹持部(22A)及第二夹持部(22B),设于基部(21),相互夹持分析管柱(121)的中间部(125),具有在所述夹持状态下相对于分析管柱(121)向基部(21)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部(221),基部(21)、第一夹持部(22A)及第二夹持部(22B)形成为一体。(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lumn oven and a chromatograph, which can make a holding member for holding an analysis column into a simple structure, thereby realizing cost reduction. The column oven (6) is provided with an analytical column (121) through which a mobile phase can flow, a holding member (2) for holding the analytical column (121), and a heating unit for heating the analytical column (121) held by the holding member (2), and the holding member (2) is provided with: a base (21); and a first clamping section (22A) and a second clamping section (22B) which are provided on the base section (21), which mutually clamp the intermediate section (125) of the analytical column (121), and which have a protruding section (221) that protrudes toward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base section (21) with respect to the analytical column (121) in the clamped state, wherein the base section (21), the first clamping section (22A),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section (22B) are integrally formed.)

管柱烘箱及色谱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柱烘箱及色谱仪(chromatography)。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将作为分析对象的移动相通过色谱柱(chromatography column)分离为多种成分即分析物的色谱仪(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色谱仪在恰当的位置具有保持多个色谱柱的保持部。此保持部例如包括呈管状的多个引导构件。此保持部包括呈管状的多个引导构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表2002-5237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色谱仪的保持部因为包括多个构件而相应地存在其构成变得复杂或制造时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保持分析管柱的保持构件制成简单的构成,从而可实现成本降低的管柱烘箱及色谱仪。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管柱烘箱,其包括:分析管柱,移动相能够流通,并具有位于所述移动相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基端部、位于所述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前端部及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基端部之间的中间部;保持构件,保持所述分析管柱;以及加热部,对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的所述分析管柱进行加热,所述保持构件包括:基部;以及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设置于所述基部,互相夹持所述分析管柱的所述中间部,并在所述夹持状态下具有相对于所述分析管柱向所述基部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基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及所述第二夹持部形成为一体。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色谱仪,其包括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柱烘箱。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保持构件的制造中例如可使用金属模具。在此情况下,可迅速且容易地将保持构件成形。并且,通过此成形而获得的保持构件包含一个构件,与例如接合多个构件而获得的接合体不同。因此,可将保持构件2制成简单的构成。而且,因为是简单的构成,相应地可抑制制造保持构件时的制造成本,即可实现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色谱仪系统(chromatography system)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图(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色谱仪系统所具有的管柱烘箱的内部结构的垂直部分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管柱烘箱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从图3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色谱仪系统(第二实施方式)所具有的保持构件的卡合部的水平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色谱仪(色谱仪系统)

2:保持构件

21:基部

22A:第一夹持部

22B:第二夹持部

221:突出部

222:外侧倾斜部(倾斜部)

223:通气孔

224:第一内侧倾斜部

225:第二内侧倾斜部

226:直线部

227:边界部

23A:第一卡合部

23B:第二卡合部

231:锥部

232:锥部

3:固定板

31:贯通孔

32:贯通孔群

32A:第一贯通孔群

32B:第二贯通孔群

32C:第三贯通孔群

32D:第四贯通孔群

33:突片

331:插通孔

34:加强部

6:管柱烘箱

61:框体

611:上侧壁部

612:下侧壁部

613:侧壁部

614:分隔壁部

615:第一空间

616:第二空间

617:排出口

618:抽吸口

62:回旋流生成部

621:风机

63:加热部

631:加热器

10:系统管理装置

11:装置主体

12:管柱单元

121:分析管柱

122:第二存储部

123:基端部

124:前端部

125:中间部

13:流路

14:分析条件设定部

15:判断部

16:第一存储部

17:输入部

20:送液装置

40:自动取样器

80:检测器

AR:空气

EX221:突出量

F22:反作用力(复原力)

F23:反作用力(复原力)

LY22:长度

O23A:中心轴

O23B:中心轴

Q:移动相

φd125:外径

φd23:外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添附附图中所示的较佳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管柱烘箱及色谱仪进行详细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色谱仪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图(框图)。图2是表示图1中所示的色谱仪系统所具有的管柱烘箱的内部结构的垂直部分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2中所示的管柱烘箱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从图3中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图。

另外,以下,为了方便说明,将水平方向中的一方向称为“X轴方向”,将与水平方向中的X轴正交的方向称为“Y轴方向”,将铅垂方向即与X轴方向及Y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Z轴方向”。而且,将各轴方向的箭头侧称为“正侧”,将箭头的相反侧称为“负侧”。而且,将图2及图3中的上侧称为“上(或上方)”,将下侧称为“下(下方)”。

以下,作为一例,针对将色谱仪系统1应用于对移动相Q的一种即液体的试样在多个分析条件下进行分析的液相色谱仪系统的情况进行说明,但色谱仪系统1也可同样地应用于超临界流体色谱仪系统或气相色谱仪系统。

如图1中所示,色谱仪系统1包括构成所述色谱仪系统1中的装置主体11的送液装置20、自动取样器40、管柱烘箱6、检测器80及系统管理装置10;以及相对于装置主体11拆装自如地进行更换的分析管柱121。

送液装置20、自动取样器40、管柱烘箱6及检测器80沿着移动相Q流动的方向即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配置。而且,送液装置20、自动取样器40、管柱烘箱6及检测器80经由构成流路13的配管而相连接。移动相Q可在流路13中流通。

另外,作为移动相Q,除了作为分析对象的试样以外,例如可列举分析时所使用的缓冲液或对固定相进行清洗的有机溶剂等的清洗液等。

而且,系统管理装置10与送液装置20、自动取样器40、管柱烘箱6及检测器80电性连接。此系统管理装置10例如包括执行逻辑运算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保存有送液装置20等的控制中所需的运行程序的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ROM)、在控制时临时存储(store)数据等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可对色谱仪1整体进行控制。

送液装置20例如具有送液泵,通过此送液泵,可在流路13内将移动相Q朝下游侧移送。而且,通过变更送液泵的转速,可调整移动相Q的移送速度。

自动取样器40用于对流路13注入移动相Q。

在管柱烘箱6中可装填分析管柱121。由此,分析管柱121成为配置于流路13的中途的状态,从而可从自动取样器40向移动相Q中注入试样,而使所述试样在内部流通(通过)。此时,可将所述试样分离为多种成分。

此管柱烘箱6可对分析管柱121(连同试样一起)进行加热。由此,可将试样的温度调节为规定的温度。关于管柱烘箱6的构成将后述。

检测器80用于对分析管柱121分离出的成分进行检测。

而且,如图1中所示,色谱仪1包括系统管理装置10。此系统管理装置10包括分析条件设定部14、判断部15、输入部17及第一存储部(存储部)16。

而且,在色谱仪1中,分析管柱121与附带于分析管柱121的第二存储部122一起构成管柱单元12。在更换分析管柱121时,连同第二存储部122一起进行更换。

分析条件设定部14可设定多个分析条件。在分析条件中例如包含试样的种类、填充至分析管柱121的固定相的种类等。由此,色谱仪1可在多个分析条件下进行试样的分析。

例如,在作为分析对象的试样存在两种的情况下,在进行其中一个试样的分析时,通过分析条件设定部14设定第一分析条件,在进行另一个试样的分析时,通过分析条件设定部14设定与第一分析条件不同的第二分析条件。在第一分析条件中,使用适合于其中一个试样的分析的分析管柱121,在第二分析条件中,使用适合于另一个试样的分析的分析管柱121。

判断部15例如进行由分析条件设定部14设定的分析条件是否能够选择的判断等。

在第一存储部16中例如预先存储有与移动相Q的种类相关的移动相信息。第一存储部16能够以例如移动相Q的名称或编号等来存储移动相信息。

在第二存储部122中例如存储有作为分析管柱121的个体信息的第二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析管柱121是通过内部填充的固定相的种类来确定。然后,通过第二信息,可确定分析管柱121本身。

其次,针对管柱烘箱6的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2中所示,管柱烘箱6包括:框体61、在框体61内生成回旋流的回旋流生成部62、在框体61内对分析管柱121进行加热的加热部63、在框体61内保持分析管柱121的多个保持构件2、以及在框体61内供拆装自如地固定保持构件2的板状的固定板3。

框体61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具有配置于上侧的上侧壁部611、配置于下侧的下侧壁部612及配置于上侧壁部611与下侧壁部612之间的多个侧壁部613。另外,框体61优选至少这些壁部分别具有隔热性。

而且,框体61具有将内部分隔为第一空间615与第二空间616的分隔壁部614。在图2中所示的构成中,通过分隔壁部614,第一空间615被分隔在X轴方向正侧,第二空间616被分隔在X轴方向负侧。并且,在第一空间615中配置分析管柱121、保持构件2及固定板3。另一方面,在第二空间616中配置回旋流生成部62及加热部63。

加热部63具有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加热器631,通过此加热器631的发热来对框体61(第二空间616)内的空气AR进行加热。然后,通过此空气AR,可对保持于保持构件2的分析管柱121(连同试样一起)进行加热。由此,可将试样的温度调节为规定的温度。

在比加热部63更靠上侧的位置配置有回旋流生成部62。回旋流生成部62将由加热部63加热的空气AR以回旋流的形式排出至第一空间615。并且,排出至第一空间615的空气AR被供于分析管柱121的加热。

回旋流生成部62具有被支撑为能够旋转的风机(fan)621,通过此风机的旋转来生成回旋流。由此可将空气AR切实地排出至第一空间615,并使其接触分析管柱121且不会过度或不足,由此可将分析管柱121加热至期望的温度。

另外,在分隔壁部614中设置有:排出口617,将第二空间616内的空气AR排出至第一空间615;以及抽吸口618,位于比排出口617更靠下侧的位置,将第一空间615内的空气AR抽吸至第二空间616。由此,空气AR可在第一空间615与第二空间616之间循环。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通过循环的空气AR来对分析管柱121进行加热,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构成为利用由加热块(heating block)产生的辐射热(放射热)对分析管柱121进行加热。

分析管柱121呈长条状,在框体61的第一空间615内沿着Z轴方向配置。另外,分析管柱121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沿着Z轴方向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沿着X轴方向或Y轴方向配置。

分析管柱121具有位于移动相Q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基端部123、位于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前端部124、及前端部124与基端部123之间的中间部125。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析管柱121以基端部123配置于上侧,前端部124配置于下侧的方式来使用。

而且,分析管柱121的基端部123、前端部124及中间部125中,中间部125由保持构件2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部125的横剖面形状呈圆形,其外径沿着Z轴方向且固定。

如图2、图3中所示,分析管柱121在第一空间615内由两个保持构件2保持。这两个保持构件2优选在Z轴方向上尽可能地离开距离。由此,对分析管柱121的保持状态稳定。另外,分析管柱121的保持中所使用的保持构件2的个数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两个,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既可为一个也可为三个以上。

而且,各保持构件2经由固定板3而固定于框体61。如图3中所示,固定板3呈板状,整体与Y轴及Z轴平行即与YZ平面平行地配置。

固定板3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贯通孔31。各贯通孔31是供拆装自如地安装保持构件2的部分。而且,各贯通孔31在从面对固定板3的方向观察时呈圆形。

而且,贯通孔31构成沿着Y轴方向等间隔地配置的贯通孔群32,此贯通孔群32沿着Z轴方向配置有四个。以下,将这四个贯通孔群32从上侧依次称为“第一贯通孔群32A”、“第二贯通孔群32B”、“第三贯通孔群32C”、“第四贯通孔群32D”。第一贯通孔群32A与第二贯通孔群32B错开在Y轴方向上邻接的两个贯通孔31的间隔的一半即半间隔的量在Y轴方向上配置。同样地,第三贯通孔群32C与第四贯通孔群32D错开在Y轴方向上邻接的两个贯通孔31的间隔的一半即半间隔的量在Y轴方向上配置。并且,在将保持构件2固定于固定板3时,在使用了第一贯通孔群32A的贯通孔31的情况下使用第四贯通孔群32D的贯通孔31,在使用了第二贯通孔群32B的贯通孔31的情况下使用第三贯通孔群32C的贯通孔31。

固定板3在Y轴方向正侧与负侧分别具有向X轴方向正侧突出的多个突片33。在各突片33中贯通地形成有供螺丝钉(螺栓)插通的插通孔331。由此,可将固定板3螺固于框体61而予以固定。

而且,固定板3具有向X轴方向负侧突出,并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加强部34。加强部34防止固定板3向X轴方向的挠曲。由此,可顺畅地进行保持构件2相对于固定板3的拆装作业。

作为固定板3的构成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使用像不锈钢等那样比较硬质的金属材料。

保持分析管柱121的两个保持构件2为相同的构成,因此代表性地对一个保持构件2进行说明。

如图4中所示,保持构件2包括:基部21、向基部21的X轴方向正侧突出设置的第一夹持部22A及第二夹持部22B、以及向基部21的X轴方向负侧突出设置的第一卡合部23A及第二卡合部23B。

并且,此保持构件2中,基部21、第一夹持部22A、第二夹持部22B、第一卡合部23A及第二卡合部23B形成为一体,并包含弹性体。由此,在保持构件2的制造中例如可使用金属模具。在此情况下,可迅速且容易地将保持构件2成形。并且,通过此成形而获得的保持构件2包含一个构件,与例如接合多个构件而获得的接合体不同。因此,可将保持构件2制成简单的构成。而且,因为是简单的构成,相应地可抑制制造保持构件2时的制造成本,即可实现成本降低。而且,弹性体具有弹性,是适合于保持(夹持)分析管柱121的材料。而且,弹性体容易产生与分析管柱121的摩擦,因此是适合于稳定地保持分析管柱121的材料。而且,弹性体通过调整成分,可调整弹性力或摩擦力。

构成保持构件2的弹性体为橡胶材料,作为所述橡胶材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像氨基甲酸酯橡胶、硅酮橡胶、氟橡胶那样的各种橡胶材料。并且,这些橡胶材料中,特别优选使用硅酮橡胶。硅酮橡胶在耐热性、耐化学品性方面优异,适合于进行分析管柱121的加热或与各种化学品一起使用的色谱仪1。

基部21呈板状,其长边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宽度方向与Z轴方向平行,厚度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地配置。而且,基部21相对于固定板3,配置在X轴方向正侧。

如图4中所示,在基部21的X轴方向正侧设置有第一夹持部22A与第二夹持部22B。第一夹持部22A与第二夹持部22B在Y轴方向上离开距离配置,可互相夹持分析管柱121的中间部125的任意的部位。由此,可稳定地保持分析管柱121。以下,将第一夹持部22A与第二夹持部22B夹持而保持着分析管柱121的状态称为“夹持状态”。

另外,为了实现夹持状态,通过朝向第一夹持部22A与第二夹持部22B之间,将分析管柱121向X轴方向负侧按入可实现。而且,为了使分析管柱121从第一夹持部22A与第二夹持部22B之间脱离,通过将分析管柱121向X轴方向正侧拉出可实现。

第一夹持部22A与第二夹持部22B为相同的构成,关于分析管柱121对称地配置。针对第一夹持部22A的构成代表性地进行说明。而且,在此说明中,针对第一夹持部22A,将第二夹持部22B侧称为“内侧”,将其相反侧称为“外侧”。

第一夹持部22A维持着与基部21的宽度相同的大小直接从所述基部21突出而形成。并且,在夹持状态下,第一夹持部22A具有相对于分析管柱121向基部21的相反侧即X轴方向正侧突出的突出部221。

突出部221比处于夹持状态的分析管柱121更向X轴方向正侧突出,而与分析管柱121的中间部125的粗细即外径φd125无关。由此,保持构件2可应用于中间部125具有各种大小的外径φd125的分析管柱121。

另外,突出部221的突出量EX221优选为外径φd125(中间部125的粗细)的2倍以上且3倍以下,更优选为2.1倍以上且2.2倍以下。由此,例如,可抑制突出部221过度突出,由此,可顺畅地进行分析管柱121相对于保持构件2的拆装作业。

第一夹持部22A在夹持状态的分析管柱121的相反侧的部分即外侧的部分具有相对于基部21倾斜的外侧倾斜部(倾斜部)222。

由此,第一夹持部22A呈沿着Y轴方向的长度LY22从X轴方向正侧朝负侧渐增的形状。换言之,第一夹持部22A成为相较于前端侧根部侧更粗的形状。由此,第一夹持部22A在夹持状态下朝Y轴方向负侧变形时,容易产生朝向Y轴方向正侧的反作用力(复原力)F22。通过此反作用力F22,第一夹持部22A可在与第二夹持部22B之间充分地夹持分析管柱121。

第一夹持部22A具有通气孔223,所述通气孔223包括在夹持状态的分析管柱121的长边方向即Z轴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空气AR可通过通气孔223。由此防止或抑制在第一空间615内供于分析管柱121的加热的空气AR的流动被保持构件2阻碍,由此可将分析管柱121均匀地加热。

另外,在从Z轴方向观察第一夹持部22A时,第一夹持部22A内通气孔223所占的比例优选为20%以上且30%以下,更优选为25%左右。由此,在确保第一夹持部22A的夹持力的同时可充分地确保通气孔223中空气AR的通过。

第一夹持部22A在其内侧的部分具有以与第二夹持部22B之间的离开距离朝向基部21侧而渐减的方式倾斜的第一内侧倾斜部224、以所述离开距离朝向基部21侧而渐增的方式倾斜的第二内侧倾斜部225及第一内侧倾斜部与第二内侧倾斜部之间的直线部226。

在第一内侧倾斜部224中,容易向第一夹持部22A与第二夹持部22B之间***分析管柱121。

在第二内侧倾斜部225中,夹持分析管柱121。

而且,第一夹持部22A的第二内侧倾斜部225与第二夹持部22B的第二内侧倾斜部225之间即边界部227带有沿着分析管柱121的中间部125的外周的圆弧。由此,与中间部125的接触面积增大,由此夹持状态稳定。

如图4中所示,相对于基部21,在第一夹持部22A及第二夹持部22B的相反侧设置有第一卡合部23A及第二卡合部23B。第一卡合部23A及第二卡合部23B分别呈圆柱状,***至固定板3的贯通孔31而卡合。由此,成为保持构件固定于固定板3的固定状态。而且,通过从所述固定状态起将第一卡合部23A及第二卡合部23B分别从贯通孔31中拔出,而可使保持构件从固定板3脱离,从而解除固定状态。

第一卡合部23A具有以外径φd23朝向X轴方向负侧而渐减的方式带有圆弧的锥部231(第二卡合部23B也相同)。由此,可将第一卡合部23A容易地***至贯通孔31,由此可顺畅地进行保持构件向固定板3的安装操作。

第一卡合部23A与第二卡合部23B在配置有第一夹持部22A与第二夹持部22B的方向即Y轴方向上离开距离配置。由此,即使在夹持状态下也将保持构件牢固地固定于固定板3,由此可维持沿着Z轴方向的分析管柱121的姿势。此姿势是对于使用分析管柱121的分析而言优选的姿势。

如前所述,第一夹持部22A与第二夹持部22B在夹持状态下向彼此离开距离的Y轴方向变形。而且,保持构件包含整体为弹性材料的弹性体。由此,在第一卡合部23A及第二卡合部23B上,伴随所述各夹持部的变形,沿所述两个卡合部彼此相互接近的方向分别作用力F23。由此,第一卡合部23A及第二卡合部23B相对于固定板3的贯通孔31的卡合力增大,由此不论分析管柱121的重量如何,均防止处于夹持状态的保持构件连同分析管柱121一起从固定板3脱离。由此,可稳定地进行使用了分析管柱121的分析。

而且,这两个卡合部中,在第一卡合部23A(其中一个卡合部)的中心轴O23A方向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一夹持部22A,在第二卡合部23B(另一个卡合部)的中心轴O23B方向的延长线上配置有第二夹持部22B。通过此种配置,在第一夹持部22A及第二夹持部22B如前所述发生了变形时,会切实获得对第一卡合部23A及第二卡合部23B的力F23且不会过度或不足。

另外,保持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第一卡合部23A及第二卡合部23B合计两个卡合部,但卡合部的配置数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为一个或三个以上。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本发明的色谱仪系统(第二实施方式)所具有的保持构件的卡合部的水平剖面图。

以下,参照此图对本发明的管柱烘箱及色谱仪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与所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关于同样的事项则省略其说明。

如图5中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部23A在基部21侧具有以外径φd23朝向X轴方向正侧而渐减的方式带有圆弧的锥部232(第二卡合部23B也相同)。锥部232相较于锥部231弯曲得更陡峭。由此防止在将第一卡合部23A***至固定板3的贯通孔31后,所述第一卡合部23A从贯通孔31不经意地脱离。而且,可在锥部232与基部31之间夹持固定板3。由此,与第一卡合部23A相对于贯通孔31的卡合相互作用,而切实地维持保持构件2在固定板3上的固定状态。

以上,针对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管柱烘箱及色谱仪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构成管柱烘箱及色谱仪的各部可置换为可发挥相同功能的任意构成。而且,也可附加有任意的构成物。

而且,本发明的管柱烘箱及色谱仪也可组合所述各实施方式中的任意的两个以上的构成(特征)。

[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多个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为以下实施方式的具体例。

(第一项)一实施方式的管柱烘箱(6)包括:

分析管柱(121),移动相(Q)能够流通,并具有位于所述移动相(Q)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基端部(123)、位于所述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前端部(124)及所述前端部(124)与所述基端部(123)之间的中间部(125);

保持构件(2),保持所述分析管柱(121);以及

加热部(63),对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2)的所述分析管柱(121)进行加热,

所述保持构件(2)包括:

基部(21);以及

第一夹持部(22A)及第二夹持部(22B),设置于所述基部(21),互相夹持所述分析管柱(121)的所述中间部(125),并在所述夹持状态下具有相对于所述分析管柱(121)向所述基部(21)的相反侧突出的突出部(221),

所述基部(21)、所述第一夹持部(22A)及所述第二夹持部(22B)形成为一体。

根据第一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在制造保持构件时,例如可使用金属模具。在此情况下,可迅速且容易地将保持构件成形。并且,通过此成形而获得的保持构件包含一个构件,与例如接合多个构件而获得的接合体不同。因此,可将保持构件2制成简单的构成。而且,因为是简单的构成,相应地可抑制制造保持构件时的制造成本,即可实现成本降低。

(第二项)在第一项的管柱烘箱(6)中,

所述各突出部(221)的突出量为所述中间部(125)的粗细的2倍以上且3倍以下。

根据第二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例如,可抑制突出部过度突出,由此,可顺畅地进行分析管柱相对于保持构件的拆装作业。

(第三项)在第一项或第二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6)中,

所述第一夹持部(22A)及所述第二夹持部(22B)分别具有在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2)的状态的所述分析管柱(121)的长边方向上贯通,供空气AR通过的通气孔(223)。

根据第三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防止或抑制供于分析管柱的加热的空气的流动被保持构件阻碍,由此可将分析管柱均匀地加热。

(第四项)在第一项至第三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6)中,

所述基部(21)呈板状,

所述第一夹持部(22A)及所述第二夹持部(22B)分别在保持于所述保持构件(2)的状态的所述分析管柱(121)的相反侧的部分,具有相对于所述基部(21)倾斜的倾斜部(222)。

根据第四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在夹持着分析管柱的状态下变形时,容易产生朝向所述变形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复原力)。通过此反作用力,可在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充分地夹持分析管柱。

(第五项)在第一项至第四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6)中,包括:

板状的固定板(3),供拆装自如地固定所述保持构件(2),

所述固定板(3)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贯通孔(31),

所述保持构件(2)具有相对于所述基部(21),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22A)及所述第二夹持部(22B)的相反侧,并卡合于所述贯通孔(31)的至少一个卡合部(23A、23B),

所述卡合部(23A、23B)与所述基部(21)形成为一体,并包含所述树脂材料。

根据第五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在制造保持构件时,例如可使用金属模具。在此情况下,可迅速且容易地将保持构件成形。并且,通过此成形而获得的保持构件包含一个构件,与例如接合多个构件而获得的接合体不同。因此,可将保持构件2制成简单的构成。而且,因为是简单的构成,相应地可抑制制造保持构件时的制造成本,即可实现成本降低。

(第六项)在第五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6)中,

所述卡合部(23A、23B)在配置有所述第一夹持部(22A)及所述第二夹持部(22B)的方向上离开距离而设置有两个,

所述第一夹持部(22A)与所述第二夹持部(22B)在所述夹持状态下沿彼此离开距离的方向变形,伴随所述变形,在所述两个卡合部(23A、23B)上沿所述两个卡合部(23A、23B)彼此接近的方向作用力(F23)。

根据第六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卡合部相对于固定板的贯通孔的卡合力增大,由此无论分析管柱的重量如何,均防止保持构件连同分析管柱一起从固定板脱离。

(第七项)在第六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6)中,

所述两个卡合部(23A、23B)分别呈圆柱状,

在所述两个卡合部(23A、23B)中的其中一个卡合部(23A)的中心轴(O23A)方向的延长线上配置有所述第一夹持部(22A),在另一个卡合部(23B)的中心轴(O23B)方向的延长线上配置有所述第二夹持部(22B)。

根据第七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在第一夹持部及第二夹持部如前所述发生了变形时,会充分获得对各卡合部的所述力。

(第八项)在第一项至第七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6)中,

所述基部(21)、所述第一夹持部(22A)及所述第二夹持部(22B)包含弹性体。

根据第八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在制造保持构件时,例如可使用金属模具。在此情况下,可迅速且容易地将保持构件成形。

(第九项)在第八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6)中,

所述弹性体为橡胶材料。

根据第九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可适当使用各种橡胶材料。例如在使用硅酮橡胶的情况下,硅酮橡胶在耐热性、耐化学品性方面优异,适合于进行分析管柱的加热或与各种化学品一起使用的色谱仪。

(第十项)一实施方式的色谱仪(1)包括:

根据第一项至第九项中任一项中记载的管柱烘箱(6)。

根据第十项中记载的色谱仪,在制造保持构件时,例如可使用金属模具。在此情况下,可迅速且容易地将保持构件成形。并且,通过此成形而获得的保持构件包含一个构件,与例如接合多个构件而获得的接合体不同。因此,可将保持构件2制成简单的构成。而且,因为是简单的构成,相应地可抑制制造保持构件时的制造成本,即可实现成本降低。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管柱烘箱及色谱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