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操作室升降台及工程机械

文档序号:79786 发布日期:2021-10-08 浏览:3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操作室升降台及工程机械 (Operating room elevating platform and engineering machine ) 是由 刘晓军 姜冠营 马胜 于 2021-08-1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室升降台及工程机械,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操作室升降台包括伸缩机构、驱动装置和台体,所述伸缩机构的顶端适于固定于操作室处,所述台体与所述伸缩机构的底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伸缩机构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伸缩机构伸缩,其中,伸缩机构包括多个筒体,多个筒体依次套接。可以是实现台体自动载人上下操作室,省时省力。(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operation room lifting platform and engineering machinery, and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gineering machinery. The operation room elevating platform includes telescopic machanism, drive arrangement and stage body, telescopic machanism&#39;s top is suitable for being fixed in operation room department, the stage body with telescopic machanism&#39;s bottom is connected, drive arrangement with telescopic machanism connects and is used for the drive telescopic machanism is flexible, and wherein, telescopic machanism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barrels, and a plurality of barrels cup joint in proper order. Can realize the automatic manned operation room of going up and down of stage body, labour saving and time saving.)

一种操作室升降台及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操作室升降台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起重机的操作室一般悬臂设置,尤其是超大吨位起重机,操作室的高度一般都在2.5m以上,进而可以多方位旋转以便于对起重机做操控和瞭望。操作手在上下现有的起重机操作室时,一般是利用爬梯攀爬,操作室放置位置定位后,操作手多次利用爬梯辗转操作室和起重机,消耗大量时间和体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在提高操作手上下操作室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操作室升降台,包括伸缩机构、驱动装置和台体,所述伸缩机构的顶端适于固定于操作室处,所述台体与所述伸缩机构的底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伸缩机构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线性伸缩机构伸缩,其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多个筒体,多个所述筒体依次套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操作室升降台,具有但不局限于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伸缩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操作室处,操作手需要进入悬空的操作室时,可以先通过驱动装置控制伸缩机构伸长直至台体下降至地面,然后操作手站在台体上,再可通过驱动装置控制伸缩机构收缩直至台体上升至操作室外侧的走台板的一端,然后操作手可以从台体踏入走台板上,进而进入操作室。相较于传统的通过爬梯上下操作室而言,本发明可以是实现台体自动载人上下操作室,省时省力,另外,伸缩机构是由多个筒体依次套接组成的,因而伸缩机构为线性伸缩机构,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伸缩机构在周向上所占的空间仅是最外侧筒体所占空间。

进一步地,最外侧的所述筒体的顶端适于固定于所述操作室处,所述台体与最内侧的所述筒体的底端连接,其中,最外侧的所述筒体的顶端为所述伸缩机构的顶端,最内侧的所述筒体的底端为所述伸缩机构的底端。

进一步地,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中,外侧所述筒体的内壁底端设置有与内侧所述筒体外壁接触的滑块,和/或,内侧所述筒体的外壁顶端设置有与外侧所述筒体的内壁接触的所述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驱动机构,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共同连接有一个所述驱动机构,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中的一个所述筒体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固定端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中的另一个所述筒体与所述驱动机构的活动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筒体包括三个所述筒体,三个所述筒体中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所述驱动机构为伸缩缸,令两个所述伸缩缸分别为第一伸缩缸和第二伸缩缸,所述第一伸缩缸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所述第一伸缩缸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筒体中,所述第一伸缩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筒体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缸的缸体顶端与所述第二筒体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所述第二伸缩缸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筒体的外侧,所述第二伸缩缸的活塞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三筒体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缸的缸体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筒体的底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个驱动机构和柔性元件,所述驱动机构为伸缩缸,所述伸缩缸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筒体内,所述伸缩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最外侧的所述筒体的顶端连接,与所述最外侧的所述筒体相邻的所述筒体的顶端和所述伸缩缸的缸体的顶端连接;

在多个所述筒体从外至内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筒体通过所述柔性元件依次首尾连接;

所述柔性元件一端与最外侧的所述筒体固定连接,所述柔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最内侧的所述筒体固定连接,并且,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筒体和最内侧的所述筒体之间的所述筒体与所述柔性元件柔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柔性元件设置有多个,令多个所述柔性元件中的两个所述柔性元件分别为第一柔性元件和第二柔性元件,所述第一柔性元件和所述第二柔性元件)对称设置于最内侧的所述筒体的两侧;

所述第一柔性元件的一端与最外侧的所述筒体的顶端和底端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最外侧的所述筒体的顶端和底端中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轮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标定导向轮;

令最外侧的所述筒体和最内侧的所述筒体之间的所述筒体为中间筒体,所述中间筒体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标定导向轮,两个所述标定导向轮相对于所述中间筒体呈对角设置,其中,全部所述中间筒体上且位于最内侧所述筒体一侧的所述标定导向轮与所述第一柔性元件配合,全部所述中间筒体上且位于最内侧所述筒体另一侧的所述标定导向轮与所述第二柔性元件配合。

进一步地,操作室升降台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伸缩机构上,所述锁定机构适于对处于收缩状态的所述伸缩机构中的多个所述筒体进行固定。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所述工程机械包括所述的操作室升降台。

由于所述工程机械的技术改进和取得的技术效果与所述操作室升降台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工程机械的技术效果做出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室升降台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性伸缩机构与一种驱动机构配合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线性伸缩机构与另一种驱动机构配合的示意性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伸缩机构,2-台体,21-防护栏,3-筒体,31-第一筒体,32-第二筒体,33-第三筒体,34-第四筒体,4-延伸横板,5-滑块,6-伸缩缸,61-第一伸缩缸,62-第二伸缩缸,7-标定导向轮,8-第一柔性元件,9-第二柔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而且,附图中Z轴表示竖向,也就是上下位置,并且Z轴的正向(也就是Z轴的箭头指向)表示上,Z轴的负向(也就是与Z轴的正向相反的方向)表示下。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前述Z轴的表示含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操作室升降台,包括伸缩机构1、驱动装置和台体2,所述伸缩机构1的顶端适于固定于操作室处,所述台体2与所述伸缩机构1的底端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伸缩机构1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伸缩机构1伸缩,其中,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多个筒体,多个所述筒体依次套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伸缩机构1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操作室处,操作手需要进入悬空的操作室时,可以先通过驱动装置控制伸缩机构1伸长直至台体2下降至地面,然后操作手站在台体2上,再可通过驱动装置控制伸缩机构1收缩直至台体2上升至操作室外侧的走台板的一端,然后操作手可以从台体2踏入走台板上,进而进入操作室。相较于传统的通过爬梯上下操作室而言,本实施例可以是实现台体2自动载人上下操作室,省时省力,另外,伸缩机构是由多个筒体3依次套接组成的,因而伸缩机构1为线性伸缩机构,集成度高,占用空间小,伸缩机构1在周向上所占的空间仅是最外侧筒体3所占空间。

参见图2,可选地,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的顶端适于固定于所述操作室的一侧,所述台体2与最内侧的所述筒体3的底端连接,其中,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的顶端为所述伸缩机构1的顶端,最内侧的所述筒体3的底端为所述伸缩机构1的底端。当然,也可以是,最内侧筒体3的顶端与操作室处固定,最外侧筒体3的底端与台体2连接。

这里,最外侧的筒体3的顶端固定在操作室处,最内侧的筒体3的底端与台体2连接,即可以将最外侧的筒体3侧壁与操作室侧壁固定连接,最外侧筒体3与操作室侧壁的连接不会影响内侧的筒体3的运动。

因此,本实施例优选的是,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的顶端适于固定于所述操作室的一侧,所述台体2与最内侧的所述筒体3的底端连接,且下文以该连接方式为基础进行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2,可选地,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3中,外侧所述筒体3的内壁底端设置有与内侧所述筒体3外壁接触的滑块5,和/或,内侧所述筒体3的外壁顶端也设置有与外侧所述筒体3的内壁接触的所述滑块5。

这里,通过设置滑块5,保证相邻筒体3相对运动时,减小摩擦受阻,减小噪音。

参见图2,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驱动机构,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3共同连接有一个所述驱动机构,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3中一个所述筒体3与所述驱动机构的固定端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3中另一个所述筒体3与所述驱动机构的活动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3相对运动。

其中,对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筒体共同连接有一个所述驱动机构的解释说明如下:比如,伸缩机构一共具有四个筒体,这四个筒体从外至内依次记为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和第四筒体,那么,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共同连接有一个驱动机构,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共同连接有一个驱动机构,第三筒体和第四筒体共同连接有一个驱动机构。

其中,驱动机构为伸缩缸,伸缩缸可以是油缸、气缸或电动缸等。

可以理解是,筒体的数量和伸缩缸的数量决定了该伸缩机构1伸长的总长度,如此,可以通过增加筒体3和驱动机构的数量使伸缩机构1伸缩行程增大。比如,增加第五筒体,那么也在第四筒体和第五筒体共同连接有一个伸缩缸。

参见图2,可选地,所述筒体3的底端向外延伸有延伸横板4,令多个所述筒体3中从外至内的三个所述筒体3依次为第一筒体31、第二筒体32和第三筒体33,令两个所述伸缩缸6分别为第一伸缩缸61和第二伸缩缸62,所述第一伸缩缸61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所述第一伸缩缸61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筒体3中,所述第一伸缩缸61的活塞杆的顶端与第一筒体31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一伸缩缸61的缸体顶端与第二筒体32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缸62的活塞杆朝下设置且所述第二伸缩缸62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的外侧,所述第二伸缩缸62的活塞杆的底端与第三筒体33上的所述延伸横板4连接,所述第二伸缩缸62的缸体的底端与所述第二筒体32上的所述延伸横板4连接。其中,如果该伸缩机构1一共具有三个筒体3,即前述从外至内的第一筒体31、第二筒体32和第三筒体33,那么前述的最内侧的筒体3指的是第三筒体33;如果该伸缩机构1一共具有四个筒体3的话,即除了包括第一筒体31、第二筒体32和第三筒体33之外,还包括第四筒体34,那么前述的最内侧筒体3指的是第四筒体34。而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即指的是第一筒体31。

这里,第一伸缩缸61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第一伸缩缸61的活塞杆的顶端与第一筒体31的顶端连接,第一伸缩缸61的缸体的顶端与第二筒体32的顶端连接,如此,第一伸缩缸61不会占用第一筒体31上方的空间,进而减小第一伸缩缸61在上下空间的占用;第一伸缩缸61位于最内侧的筒体3中,相当于第一伸缩缸61与所有的筒体3同轴设置,进而可以减小第一伸缩缸61对周侧空间的占空(相较于第一伸缩缸61位于第一筒体31和第二筒体32之间而言);将第二伸缩缸62设置在最外侧的筒体3的外侧,保证多个筒体3在周侧空间上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第二伸缩缸62的活塞杆朝下设置,第二伸缩缸62的活塞杆的底端与第三筒体33底端的延伸横板4连接,第二伸缩缸62的缸体的底端与第二筒体32底端的延伸横板4连接,如此,第二伸缩缸的缸体在上配合第一伸缩缸61的缸体在下,减小驱动机构在竖直空间上的占用。

其中,延伸横板4不仅可以起到与对应伸缩缸6连接的作用,而且在线性伸缩机构1处于完全收缩时,多个筒体3底端的延伸横板4相贴合,如此,筒体3内部封闭性更好,各个筒体3底端延伸板的尺寸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在伸缩机构1一共具有四个筒体3的情况下,即除了包括第一筒体31、第二筒体32和第三筒体33之外,还包括第四筒体34,那么驱动机构还应包括第三伸缩缸,第三伸缩杆位于第一筒体31外侧,第三伸缩缸的活塞杆朝下设置,第三伸缩缸的活塞杆底端与第四筒体的底端连接,第三伸缩杆的缸体的底端与第三筒体33底端连接。

参见图3,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个驱动机构和柔性元件,驱动机构为伸缩缸6,所述伸缩缸6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位于最内侧的筒体3内,所述伸缩缸6的活塞杆的顶端与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的顶端连接,所述伸缩缸6的缸体的顶端和与所述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相邻的所述筒体3的顶端连接;

在多个所述筒体3从外至内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筒体3通过所述柔性元件依次首尾连接;

所述柔性元件一端与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固定连接,所述柔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最内侧的所述筒体3固定连接,并且,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和最内侧的所述筒体3之间的所述筒体3与所述柔性元件柔性连接。其中,柔性元件与筒体柔性连接,指的是筒体与柔性元件接触的位置可以相对柔性元件移动,比如套在链轮上的链条可以相对链轮移动;又比如挂在晾衣杆上的衣架可以相对晾衣杆移动;又比如定滑轮举升重物时,绳子一端由人拉住,另一端绕过高处的定滑轮后与重物固定,这时人向下使力而举升重物时,绳子会与定滑轮发生相对移动,绳子与定滑轮的连接关系即为柔性连接。而在本实施例中,比如伸缩机构一共具有四个筒体,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三筒体和第四筒体,柔性元件与各筒体的连接关系可以是:柔性元件的一端与第一筒体的底端固定,柔性元件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二筒体的顶端、第三筒体的底端后与第四筒体的顶端固定,如此,第二筒体的顶端与第三筒体的底端就通过柔性元件柔性连接了。

这里,通过一个伸缩缸6配合将多个筒体3首尾连接的柔性元件即可实现线性伸缩机构1中多个筒体能够同步伸缩,同步伸缩指的是,除了最外侧的筒体3外,每个筒体3同时相对于与其外侧相邻的筒体3下降或上升同样的距离。这是由于多个筒体3的首尾通过柔性元件依次连接后,在伸缩缸6驱动与最外侧筒体3相邻的筒体3相对升降时,在柔性元件传递下,除去最外侧被固定的筒体3之外的其他筒体3相对其相邻筒体3也会相对升降。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筒体3的“首”指的是筒体3的底端,筒体3的“尾”指的是筒体3的顶端。

其中,伸缩缸6的活塞杆朝上设置,且所述伸缩缸6的活塞杆的顶端与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的顶端连接,所述伸缩缸6的缸体的顶端和与所述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相邻的所述筒体3的顶端连接,如此,伸缩缸不会占用最外侧筒体上方的空间,进而减小伸缩缸在上下空间的占用;伸缩缸6位于最内侧的筒体3中,相当于该伸缩缸与所有的筒体3同轴设置,进而可以减小伸缩缸6对周侧空间的占空。

参见图3,可选地,所述柔性元件设置有多个,令多个所述柔性元件中的两个所述柔性元件分别为第一柔性元件8和第二柔性元件9,所述第一柔性元件8和所述第二柔性元件9对称设置于最内侧的所述筒体3的两侧,比如第一柔性元件8设置于最内侧的筒体3的左侧,第二柔性元件9设置于最内侧的筒体3的右侧;

所述第一柔性元件8的一端与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的顶端和底端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元件9的一端与所述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的顶端和底端中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由于在多个所述筒体3从外至内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筒体3通过所述柔性元件依次首尾连接,相应地,所述第一柔性元件8的另一端与最内侧的所述筒体3的顶端和底端中的一端固定连接,而所述第二柔性元件9的另一端与所述最内侧的所述筒体3的顶端和底端中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这里,通过第一柔性元件8和第二柔性元件9分别设置在最内侧筒体3的两侧,且所述第一柔性元件8的一端与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的顶端或底端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元件9的一端与所述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的顶端和底端中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这是由于在筒体3的数量为偶数个时,如果只有一个柔性元件,比如只有第一柔性元件8的话,最内侧的筒体3会在自身重力下下降,因此这里还设置有第二柔性元件9,且与第一柔性元件8与最外侧筒体3的底端固定连接不同的是,第二柔性元件9与最外侧筒体3固定点在顶端,如此,保证即使是偶数个筒体3,最内侧的筒体3也不会在自身重力下掉落,解除了对筒体3数量要求的限制。

参见图3,可选地,所述操作室升降台还包括导向轮组件,所述导向轮组件包括多个标定导向轮7;

令最外侧的所述筒体3和最内侧的所述筒体3之间的筒体3为中间筒体,所述中间筒体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标定导向轮7,两个所述标定导向轮7相对于所述筒体3呈对角设置,比如两个标定导向轮7分别位于中间筒体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标定导向轮7分别位于所述筒体3的两端,更具体的可以是,两个标定导向轮7中的一个位于中间筒体的左侧顶端,两个标定导向轮的另一个位于中间筒体的右侧底端,以此呈现对角设置。其中,全部所述中间筒体上且位于最内侧的所述筒体3左侧的所述标定导向轮7与所述第一柔性元件8配合,全部所述筒体3上且位于最内侧所述筒体3右侧的所述标定导向轮7与所述第二柔性元件9配合。

这里,前述的柔性元件与筒体3柔性连接指是通过在筒体3上安装导向轮,进而通过柔性元件与导向轮配合实现与筒体3的柔性连接,且柔性元件与导向轮的配合可以减小柔性元件的磨损(相比柔性元件直接接触筒体3而言)。

这里,以筒体3具有四个为例,从外至内依次为第一筒体31、第二筒体32、第三筒体33和第四筒体34。第二筒体32的一侧(比如左侧)的顶端设置有一个标定导向轮7,第二筒体32的另一侧(右侧)底端设置有一个标定导向轮7,第三筒体33的左侧底端设置有一个标定导向轮7,第三筒体33的右侧顶端设置有一个标定导向轮7,第一柔性元件8的一端与第一筒体31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柔性元件8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筒体32左侧顶端的标定导向轮7、第三筒体33左侧底端的标定导向轮7后与第四筒体34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柔性元件9的一端与第一筒体31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柔性元件9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筒体32右侧底端的标定导向轮7、第三筒体33右侧顶端的标定导向轮7后与第四筒体34的底端固定连接。

这里,通过柔性元件将多个筒体首尾依次连接,并仅需一个伸缩缸即实现线性伸缩机构的完全伸长和完全收缩,占用空间仅在最外侧筒体之内。

可以理解的是,导向轮组件中除了包括标定导向轮7之外,还可以包括其他导向轮,最终通过其他导向轮和标定导向轮7的配合,使柔性元件的走向符合设计需要。

参见图3,在去掉图3中导向轮的情况下,第一柔性元件将多个筒体依次首尾连接,指的是:第一柔性元件的一端与第一筒体的底端固定,第一柔性元件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筒体的顶端、第三筒体的底端后与第四筒体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柔性元件将多个筒体依次首尾连接,指的是:第二柔性元件的一端与第一筒体的顶端固定,第二柔性元件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二筒体的底端、第三筒体的顶端后与第四筒体的底端固定连接。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柔性元件可以是绳索,在柔性元件是绳索的情况下,导向轮是可以与绳索配合的定滑轮。当然柔性元件也可以是链条,如此,导向轮就是可以与链条配合的链轮了。

可选地,在筒体3的数量大于三个时,所述柔性元件除了可以是一条完整的整体结构之外,所述柔性元件还可以是包含多条分段柔性元件的分段式结构。在柔性元件是分段式结构时,仍以具有四个筒体3为例,第一柔性元件8包括两条分段柔性元件,分别记为第一a段柔性元件和第一b段柔性元件,第一a段柔性元件的一端与第一筒体31的底端固定,第一a段柔性元件的另一端绕过第二筒体32顶端的标定导向轮7后与第三筒体33的底端固定,而第一b段柔性元件的一端与第二筒体32的顶端固定,第一b段柔性元件的另一端绕过第三筒体33底端的标定导向轮7后与第四筒体34的顶端固定,即三个相邻的第一筒体31、第二筒体32和第三筒体33通过第一a段柔性元件首尾连接,同时三个相邻的第二筒体32、第三筒体33和第四筒体34通过第一b段柔性元件首尾连接,进而通过两条分段柔性元件完成四个筒体3的首尾连接;第二柔性元件9同样如此,第二柔性元件9包括两条分段柔性元件,分别记为第二a段柔性元件和第二b段柔性元件,第二a段柔性元件的一端与第一筒体31的顶端固定,第二a段柔性元件的另一端绕过第二筒体32底端的标定导向轮7后与第三筒体33的顶端固定,而第二b段柔性元件的一端与第二筒体32的底端固定,第二b段柔性元件的另一端绕过第三筒体33顶端的标定导向轮7后与第四筒体34的底端固定,即三个相邻的第一筒体31、第二筒体32和第三筒体33通过第二a段柔性元件首尾连接,同时三个相邻的第二筒体32、第三筒体33和第四筒体34通过第二b段柔性元件首尾连接,进而通过两条分段柔性元件完成四个筒体3的首尾连接。如此,柔性元件的分段式结构可以减小安装难度。

可选地,所述操作室升降台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设置于所述线性伸缩机构1上,所述锁定机构适于将处于收缩状态的所述伸缩机构1中的多个筒体3固定在一起。

锁定结构可以是弹簧顶珠结构,通过该弹簧顶珠结构用于将处于完全收缩状态的伸缩机构1中的多个筒体3固定在一起,防止伸缩缸失效或故障时,筒体3意外坠落,发生危险。其中,利用弹簧顶珠结构锁定相邻的筒体3的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多做赘述。

锁定机构还可以包括锁定插销,锁定插销水平设置于最内侧筒体3的底端,并与最内侧筒体3滑动连接,在线性伸缩机构1处于完成收缩状态时,通过将锁定插销水平滑动并插至驾驶室一侧的销孔中即可。

参见图1,可选地,所述台体2的边缘设置有防护栏21。

这里,台体2的边缘设置防护栏21,可以增加站在台体2上人员的安全。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所述工程机械包括所述的操作室升降台。

由于所述工程机械的技术改进和取得的技术效果与所述操作室升降台一样,因此不再对所述工程机械的技术效果做出详细说明。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虽然本发明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起重机吊装超重保护滑轮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