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及其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119 发布日期:2020-07-24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及其制作方法 (3D integrated Micro L E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是由 仇美懿 林耀辉 庄家铭 于 2020-04-1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及其制作方法,所述Micro LED包括导电衬底,若干个设于导电衬底正面上的基底层,设置在基底层正面上并填充在基底层之间的阻挡层,所述阻挡层将基底层隔绝,设置在基底层上发光柱体,所述发光柱体包括设于基底层上的第一半导体层、将第一半导体层的包裹的有源层、将有源层包裹的第二半导体层,覆盖在发光柱体和阻挡层上的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将多个发光柱体形成导电连接,设于导电衬底背面的第一电极,设于透明导电层上的第二电极,所述发光柱体实现360度出光,且其发光角度为180度。(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3D integrated Micro L ED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Micro L ED comprises a conductive substrate, a plurality of base layers arranged on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conductive substrate, a barrier layer arranged on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base layers and filled between the base layers, and a light emitting column arranged on the base layers, wherein the barrier layer isolates the base layers, the light emitting column comprises a first semiconductor layer arranged on the base layers, an active layer wrapping the first semiconductor layer, a second semiconductor layer wrapping the active layer, and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covering the light emitting column and the barrier layer, th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enables the plurality of light emitting columns to form conductive connection, a first electrode arranged on the back surface of the conductive substrate and a second electrode arranged on the transparent conductive layer, the light emitting column realizes 360-degree light emitting, and the light emitting angle of the light emitting column is 180 degrees.)

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极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 LED)是一种尺寸为微米级的发光二极管,由于Micro LED的尺寸较小,因此其可以作为显示面板上的像素,采用Micro LED制备得到的显示面板可称为Micro LED显示面板。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相比,Micro LED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和可视角度均优于OLED显示面板,因此Micro LED显示技术成为目前显示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

参见图1,现有的Micro LED芯片包括衬底10、设于衬底10上的第一半导体层20、设于第一半导体成20上的有源层30和第一电极51、设于有源层30上的第二半导体层40、以及设于第二半导体层40上的第二电极52。现有的Micro LED芯片由于受外层长晶的限制,发光角一般都在110~130度之间,若要增加芯片的发光角度,则需要进行封装实现二次光学出光,这样不仅增加芯片的成本,由于封装后芯片体积增大,因此也难以形成体积小、像素高的屏幕。

此外,现有Micro LED芯片的有源层30只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层20的平面上,为2D发光结构,属于平面发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可实现360度出光,且其发光角度为180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体积小、像素高。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的制作方法,可实现360度出光,且其发光角度为180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包括:

导电衬底,

若干个设于导电衬底正面上的基底层,

设置在基底层正面上并填充在基底层之间的阻挡层,所述阻挡层将基底层隔绝,

设置在基底层上发光柱体,所述发光柱体包括设于基底层上的第一半导体层、将第一半导体层的包裹的有源层、将有源层包裹的第二半导体层,

覆盖在发光柱体和阻挡层上的透明导电层,所述透明导电层将多个发光柱体形成导电连接,

设于导电衬底背面的第一电极,设于透明导电层上的第二电极,

所述发光柱体实现360度出光,且其发光角度为180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发光柱体为柱状结构,所述发光柱体之间的间隔为3~50μ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基底层包括AlN层、AlGaN层和U-GaN层,所述AlN层设于导电衬底上,所述AlGaN层设于AlN层和U-GaN层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阻挡层的高度大于等于基底层的高度,所述阻挡层由不透明的绝缘材料制成。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1.5~2μm,所述阻挡层的厚度为2~3μm,所述阻挡层的材料为氮化硅或氮化铟。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导电衬底为硅衬底,厚度为80~150μm;

所述透明导电层为ITO层,厚度为100~200nm;

所述第一电极的结构为Al/Ti/Pt/Au,其厚度为100-200nm/50-80nm/50-100nm/200-3000nm;

所述第二电极的结构为Cr/Pt/Au,其厚度为3-50nm/50-100nm/200-3000nm。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置在第二电极以外的透明导电层上,所述保护层由绝缘层材料制成。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导电衬底的正面上形成基底层和第一半导体层,

二、对第一半导体层和基底层进行刻蚀,刻蚀至导电衬底的表面,形成若干个柱状结构;

三、在裸露出来的导电衬底正面上形成阻挡层,所述阻挡层将基底层隔绝;

四、在第一半导体层上依次形成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以形成发光柱体;

五、在发光柱体和阻挡层上形成透明导电层,将多个发光柱体形成导电连接;

六、在导电衬底的背面形成第一电极,在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所述发光柱体实现360度出光,且其发光角度为180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步骤(二)中要进行2次刻蚀,

第一次刻蚀为粗刻蚀,对第一半导体层和基底层进行刻蚀,刻蚀至导电衬底的表面,形成若干个柱状结构;

第二次刻蚀为细刻蚀,只对第一半导体层进行刻蚀,刻蚀至基底层的表面,以使第一半导体层形成柱状结构,且第一半导体层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基底层的横截面面积。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步骤(三)和步骤(四)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刻蚀后的第一半导体层上形成预设厚度的新第一半导体层,使得整个第一半导体层的厚度为刻蚀前的第一半导体层的厚度。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导电衬底上下电性导通的特性,在导电衬底上设置多个发光柱体,其中,发光柱体的有源层将第一半导体层包裹住、第二半导体层将有源层包裹住形成柱状结构,可实现360度出光,且其发光角度可达到180度。

2、本发明将多个发光柱体设置在导电衬底上,可以通过调整发光柱体之间的间距,以获得更小、更高像素的LED显示屏。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发光柱体将可以将芯片的发光角扩大为全方位,更可以从原本的2D发光,提升为3D发光,进一步提高像素。

3、本发明利用导电衬底上下电性导通的特性,在导电衬底上设置多个发光柱体形成阵列模式,同时配合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实现Micro LED的集成,解决了巨量转移的问题。

4、本发明在导电衬底上形成若干个发光柱体,利用导电衬底上下电性导通的特性,省去激光剥离衬底的问题,所述透明导电层将若干个发光柱体连接在一起形成导电连接,只需在透明导电层上形成一个第二电极,在导电衬底的背面形成一个第一电极,有效减少电极的数量,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Micro LEDd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3D集成式Micro LED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3D集成式Micro LED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2和图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包括导电衬底10,若干个设于导电衬底10正面上的基底层20,设置在导电衬底10上并填充在基底层之间的阻挡层30,设置在基底层20上发光柱体40,覆盖在发光柱体40和阻挡层30上的透明导电层50,设于透明导电层50上的第二电极72,以及设于导电衬底10背面上的第一电极71。

本发明将多个发光柱体40集成在导电衬底10上,为了保证导电衬底10上下电性导通,省去激光剥离衬底的步骤,本发明的导电衬底10要由导电材料制成。此外,为了防止漏光,提高芯片的出光效率,本发明的导电衬底10要由不透光的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导电衬底10由硅制成。

优选的,所述导电衬底10的厚度为80~150μm。更优的,所述导电衬底10的厚度为80~120μm。若导电衬底10的厚度小于80μm,则厚度太薄,容易裂开,其不到支撑、连接的作用;若其厚度大于150μm,则芯片的电压会增高。

本发明的导电衬底10可为2寸的硅衬底、4寸的硅衬底或6寸的硅衬底,但不限于此。

发光柱体40与导电衬底10的材料差异较大,因此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晶格失配,为了保证发光柱体40能够集成在导电衬底10上,本发明在导电衬底10的正面和发光柱体40之间设置基底层20,起到减少晶格失配的作用。

为了保证发光柱体40之间是独立发光的,本发明基底层20之间填充阻挡层30,以将基底层20隔绝,从而保证基底层20也是独立的。此外,本发明的阻挡层30还起到防止基底层20侧面漏光的作用,因此本发明的阻挡层30要由不透明绝缘材料制成,且阻挡层30的高度要大于等于基底层20的高度。优选的,所述阻挡层30的材料为氮化硅或氮化铟。

本发明的基底层20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叠层结构。当基底层20为叠层结构时,起到减少晶格失配的效果更佳,但若叠层结构的厚度太厚,效果反而会减弱。优选的,所述基底层20的厚度为1.5~2μm。对应的,所述阻挡层30的厚度为2~3μm。

所述基底层20的材料要介于导电衬底10和发光柱体40之间,优选的,所述基底层20包括AlN层、AlGaN层和U-GaN层中的一层或几层。优选的,所述基底层20包括AlN层、AlGaN层和U-GaN层,所述AlN层设于导电衬底上,所述AlGaN层设于AlN层和U-GaN层之间。

所述基底层20的形状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状,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发光柱体40为一种柱体状的发光结构,可实现360度出光,且其发光角度可达到180度。所述发光柱体40包括设于基底层20上的第一半导体层41、将第一半导体层41的包裹的有源层42、将有源层42包裹的第二半导体层43。

为了保证第一半导体层41可以刻蚀层柱状结构,且不影响第一半导体层41和第二半导体层43之间的电子和空穴的配对,本发明第一半导体层41的厚度为2.5~3μm。若第一半导体层41的厚度过小,则不易于形成柱状结构被有源层42包裹;若第一半导体层41的厚度过大,则电子和空穴的配对失衡,影响光子的产生。

与现有发光结构不同的是,本发明的有源层42不只是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层41的正面上,还包裹在第一半导体层41的侧壁上,因此本发明的发光柱体40可实现3D发光。

由于本发明将发光柱体40设置在导电衬底10上,且导电衬底10具有上下电性导通的作用,因此设置在导电衬底10上的第一半导体层41可以被有源层42包裹,有源层42可以被第二半导体层43包裹住,从而实现360发光。此外,本发明将多个发光柱40体设置在导电衬底10上,可以通过调整发光柱体40之间的间距,以获得更小、更高像素的LED显示屏。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发光柱体40将可以将芯片的发光角扩大为全方位,更可以从原本的2D发光,提升为3D发光,进一步提高像素。

所述发光柱体40的形状为圆柱体、锥状体或多角柱体,但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透明导电层50覆盖在发光柱体40和阻挡层30上,将多个发光柱体40形成导电连接。优选的,所述透明导电层50为ITO层,厚度为100~200nm。

由于本发明将多个发光柱体40集成在同一个导电衬底10上,其中发光柱体40之间的间隔较少,灰尘、碎屑等污染物容易粘附在发光柱体40上,因此导致芯片发生短路等问题,为了保护发光柱体40,本发明第二电极72以外的透明导电层40上设置保护层60,所述保护层60由绝缘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保护层60由SiO2或Al2O3制成,其厚度为100~300nm。

本发明的第一电极71设置在导电衬底10的背面,第二电极72设置在透明导电层50上,第一电极71和第二电极72设于导电衬底10的上下两侧,实现了导电衬底10的上下电性导通,并将导电衬底10上的多个发光柱体40形成导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71的结构为Al/Ti/Pt/Au,其厚度为100-200nm/50-80nm/50-100nm/200-3000nm。第一电极71中Al作为黏附层,若其厚度小于100nm,则厚度太薄,黏不好,若其厚度大于200nm,则容易因高温迁移;Ti作为阻隔层,若其厚度小于50nm,则阻挡效果不佳,若其厚度大于80nm,则会导致芯片电压升高;Pt作为叠障层,防止Al迁移,若其厚度小于50nm,则防迁移效果不佳,若其厚度大于100nm,则厚度过厚,造成浪费;Au作为导电层,若其厚度小于200nm,则厚度太薄,不利于后续的焊接,若厚度大于3000nm,则厚度太厚,造成浪费。

所述第二电极72的结构为Cr/Pt/Au,其厚度为3-50nm/50-100nm/200-3000nm。第二电极72中Cr作为欧姆接触层,若其厚度若低于3nm,则会附著不牢固,若其厚度大于50nm,则会吸光;Pt作为叠障层,防止Cr往上扩散,若其厚度小于50nm,则起不到防扩散的效果,若其厚度大于100nm,则厚度过大,造成浪费;Au作为导电层,若其厚度小于200nm,则厚度太薄,不利封装打线,若其厚度大于3000nm,则厚度太厚,造成浪费。

本发明利用导电衬底上下电性导通的特性,在导电衬底上设置多个发光柱体,本发明发光柱体的有源层将第一半导体层包裹住、第二半导体层将有源层包裹住形成柱状结构,可实现360度出光,且其发光角度可达到180度。

本发明利用导电衬底上下电性导通的特性,在导电衬底上设置多个发光柱体形成阵列模式,同时配合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实现Micro LED的集成,解决了巨量转移的问题。

本发明在导电衬底上形成若干个发光柱体,利用导电衬底上下电性导通的特性,省去激光剥离衬底的问题,所述透明导电层将若干个发光柱体连接在一起形成导电连接,只需在透明导电层上形成一个第二电极,在导电衬底的背面形成一个第一电极,有效减少电极的数量,降低成本。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3D集成式Micro LED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在导电衬底的正面上形成基底层和第一半导体层;

为了保证导电衬底上下电性导通的效果,省去激光剥离衬底的步骤,本发明的导电衬底要由导电材料制成。此外,为了防止漏光,提高芯片的出光效率,本发明的导电衬底要由不透光的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导电衬底由硅制成。

优选的,所述导电衬底的厚度为80~150μm。更优的,所述导电衬底的厚度为80~120μm。若导电衬底的厚度小于80μm,则厚度太薄,容易裂开,其不到支撑、连接的作用;若其厚度大于150μm,则芯片的电压会增高。

本发明的导电衬底可为2寸的硅衬底、4寸的硅衬底或6寸的硅衬底,但不限于此。

第一半导体层与导电衬底的材料差异较大,因此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晶格失配,为了保证发光柱体能够集成在导电衬底上,本发明在导电衬底的正面和发光柱体之间设置基底层,起到减少晶格失配的作用。

本发明的基底层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叠层结构。当基底层为叠层结构时,起到减少晶格失配的效果更佳,但若叠层结构的厚度太厚,效果反而会减弱。优选的,所述基底层的厚度为1.5~2μm。对应的,所述阻挡层的厚度为2~3μm。

所述基底层的材料要介于导电衬底和发光柱体之间,优选的,所述基底层包括AlN层、AlGaN层和U-GaN层中的一层或几层。优选的,所述基底层包括AlN层、AlGaN层和U-GaN层,所述AlN层设于导电衬底上,所述AlGaN层设于AlN层和U-GaN层之间。

为了保证第一半导体层可以刻蚀层柱状结构,且不影响第一半导体层和第二半导体层之间的电子和空穴的配对,本发明第一半导体层的厚度为2.5~3μm。若第一半导体层的厚度过小,则不易于形成柱状结构被有源层包裹;若第一半导体层的厚度过大,则电子和空穴的配对失衡,影响光子的产生。

二、对第一半导体层和基底层进行刻蚀,刻蚀至导电衬底的表面,形成若干个柱状结构;

具体的,采用黄光开图和ICP刻蚀的方法对第一半导体层和基底层进行刻蚀。

为了便于有源层将第一半导体层包裹住,本发明需要进行两次刻蚀。第一次刻蚀为粗刻蚀,对第一半导体层和基底层进行刻蚀,刻蚀至导电衬底的表面,形成若干个柱状结构;第二次刻蚀为细刻蚀,只对第一半导体层进行刻蚀,刻蚀至基底层的表面,以使第一半导体层形成柱状结构,且第一半导体层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基底层的横截面面积。

由于本发明基底层与第一半导体层的材料相近,因此本发明在导电衬底上形成基底层和第一半导体层后,可以采用相同的刻蚀工艺对基底层和第一半导体层同时进行刻蚀,这样操作更简,效率更高,且刻蚀效果更好。

本发明分开两次来进行刻蚀,可以形成面积比基底层小的第一半导体层,以便于有源层将第一半导体层包裹住。此外,本发明还可以根据需要单独刻蚀出所需形状的第一半导体层,刻蚀精度更高。进一步地,本发明采用两次刻蚀法来刻蚀第一半导体层,可以保证第一半导体层之间的间距为3~50μm。

由于本发明发光柱体形成在基底层上,因此基底层的面积大于等于第一半导体层的面积。优选的,所述基底层的形状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形状,但不限于此。

三、在裸露出来的导电衬底正面上形成阻挡层;

具体的,采用PECVD沉积或磁控溅射的方法在裸露出的导电衬底的正面上形成阻挡层。本发明的阻挡层设置在基底层之间,以将基底层隔绝,同时还起到防止基底层侧面漏光的作用,因此本发明的阻挡层要由不透明绝缘材料制成,且阻挡层的高度要大于等于基底层的高度。优选的,所述阻挡层的材料为氮化硅或氮化铟,所述阻挡层的厚度为2~3μm。

四、在第一半导体层上依次形成有源层和第二半导体层,以形成发光柱体;

所述有源层将第一半导体层包裹住,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将有源层包裹住,以形成发光柱体。本发明的发光柱体为一种柱体状的发光结构,可实现360度出光,且其发光角度可达到180度。

与现有发光结构不同的是,本发明的有源层不只是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层的正面上,还包裹在第一半导体层的侧壁上,因此本发明的芯片可实现3D发光。

由于本发明将发光柱体设置在导电衬底上,且导电衬底具有上下电性导通的作用,因此设置在导电衬底上的第一半导体层可以被有源层包裹。此外,本发明将多个发光柱体设置在导电衬底上,可以通过调整发光柱体之间的间距,以获得更小、更高像素的LED显示屏。进一步地,本发明的发光柱体将可以将芯片的发光角扩大为全方位,更可以从原本的2D发光,提升为3D发光,进一步提高像素。

所述发光柱体的形状为圆柱体、锥状体或多角柱体,但不限于此。

由于本发明需要对第一半导体层进行刻蚀以形成柱状结构,刻蚀后的第一半导体层的晶格会发生变化,若有源层直接形成在刻蚀后的第一半导体层上,整个发光柱体会因为晶体的不匹配而容易发生漏电。因此本发明在第一半导体层刻蚀完成后,形成有源层之前,即在步骤(三)和步骤(四)之间,还包括以下步骤:在刻蚀后的第一半导体层上形成预设厚度的新第一半导体层,使得整个第一半导体层的厚度为刻蚀前的第一半导体层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一半导体层为N-GaN层,有源层为多量子阱层,第二半导体层为P-GaN层,但不限于此。

五、在发光柱体和阻挡层上形成透明导电层,将多个发光柱体形成导电连接;

具体的,采用蒸镀或溅射的方法在在发光柱体和阻挡层上形成透明导电层。本发明的透明导电层为ITO层,但不限于此。优选的,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厚度为100~200nm。

六、在导电衬底的背面形成第一电极,在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具体的,采用蒸镀或溅射的在导电衬底的背面形成第一电极,在透明导电层上形成第二电极。

本发明的第一电极设置在导电衬底的背面,第二电极设置在透明导电层上,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于导电衬底的上下两侧,实现了导电衬底的上下电性导通,并将导电衬底上的多个发光柱体形成导电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的结构为Al/Ti/Pt/Au,其厚度为100-200nm/50-80nm/50-100nm/200-3000nm。第一电极中Al作为黏附层,若其厚度小于100nm,则厚度太薄,黏不好,若其厚度大于200nm,则容易因高温迁移;Ti作为阻隔层,若其厚度小于50nm,则阻挡效果不佳,若其厚度大于80nm,则会导致芯片电压升高;Pt作为叠障层,防止Al迁移,若其厚度小于50nm,则防迁移效果不佳,若其厚度大于100nm,则厚度过厚,造成浪费;Au作为导电层,若其厚度小于200nm,则厚度太薄,不利于后续的焊接,若厚度大于3000nm,则厚度太厚,造成浪费。

所述第二电极的结构为Cr/Pt/Au,其厚度为3-50nm/50-100nm/200-3000nm。第二电极中Cr作为欧姆接触层,若其厚度若低于3nm,则会附著不牢固,若其厚度大于50nm,则会吸光;Pt作为叠障层,防止Cr往上扩散,若其厚度小于50nm,则起不到防扩散的效果,若其厚度大于100nm,则厚度过大,造成浪费;Au作为导电层,若其厚度小于200nm,则厚度太薄,不利封装打线,若其厚度大于3000nm,则厚度太厚,造成浪费。

七、在第二电极以外的透明导电层上形成保护层;

采用PECVD沉积的方法在第二电极以外的透明导电层上形成保护层。由于本发明将多个发光柱体集成在同一个导电衬底上,其中发光柱体之间的间隔较少,灰尘、碎屑等污染物容易粘附在发光柱体上,因此导致芯片发生短路等问题,为了保护发光柱体,本发明在透明导电层上设置保护层,所述保护层由绝缘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保护层由SiO2或Al2O3制成,其厚度为100~300nm。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微型发光元件及其制作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