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镁热还原制备纳米级多孔晶体Si的方法

文档序号:500495 发布日期:2021-05-28 浏览:2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镁热还原制备纳米级多孔晶体Si的方法 (Method for preparing nano-scale porous crystal Si by magnesiothermic reduction ) 是由 盛婉婷 郭玉忠 李昆儒 黄瑞安 于 2021-02-0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镁热还原制备纳米级多孔晶体Si的方法,属于硅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为以L-赖氨酸为催化剂通过TEOS的水解与缩合制备出球状纳米级SiO-2粒子;将所制备的纳米级SiO-2颗粒与Mg粉进行球磨混合得Mg@SiO-2复合体然后进行镁热还原反应后,再经HCl酸蚀、离心、干燥即可获得纳米级多孔晶体Si粒子。本发明制备的纳米SiO-2材料粒径尺寸均一,比表面积相对较大,为后续应用到纳米SiO-2的工序提供便利;将其与Mg粉均匀混合,形成Mg@SiO-2复合体缩短了Mg蒸汽的扩散路径,提高了反应程度,再经过HCl酸蚀后获得了纯度很高的纳米级多孔晶体Si,其制备工艺耗能少,操作简单,可规模化生产。(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preparing a nano-scale porous crystal Si by magnesiothermic reduction,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ilicon material preparation.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prepares spherical nano SiO by taking L-lysine as a catalyst through hydrolysis and condensation of TEOS 2 Particles; the prepared nano SiO 2 Ball milling and mixing the particles and Mg powder to obtain Mg @ SiO 2 And carrying out magnesiothermic reduction reaction on the complex, and then carrying out HCl acid etching, centrifuging and drying to obtain the nano-scale porous crystal Si particles. The nanometer SiO prepared by the invention 2 The material has uniform grain size and relatively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is applied to nano SiO subsequently 2 The process of (2) is facilitated; mixing it with Mg powder to form Mg @ SiO 2 The complex shortens the diffusion path of Mg vapor, improves the reaction degree, and is obtained after HCl acid etchingThe nano-scale porous crystal Si with high purity is obtained,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has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simple operation, and can be produced in a large scale.)

一种镁热还原制备纳米级多孔晶体Si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热还原制备纳米级多孔晶体Si的方法,属于硅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自然能源的日益短缺,开发、探索例如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的步伐已经缓缓迈进,对于硅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多,进而促进了硅产业的蓬勃发展。硅材料是当代电子工业中应用最多的半导体材料,他还是目前可获得的纯度最高的材料之一。由于硅的纯度对芯片或太阳能电池有很重要的影响,所以工业生产要求使用高纯硅,以满足器件质量的需求。在硅材料的提纯工艺流程中,一般说来,化学提纯在先,物理提纯在后。多晶硅生产主要靠CVD(化学气相沉积法)来获取,在1100℃的高温下以SiCl4 、SiHCl3 为原料制备,能耗高、工艺复杂且对环境有害;另一种制备方法−冶金法须经多种工艺组合、多次重复球磨才能得以实现,其耗能巨大,成本高。

镁具有强还原性,镁热还原反应的温度不需要很高在650℃下就可以实现SiO2到Si的转变,大大节约了能耗,设备简单易操作;但是镁热还原反应比较复杂,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副产物、杂相等或是反应不完全的现象,往往还原程度不是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镁热还原制备纳米级多孔晶体Si的方法,利用L-赖氨酸作为TEOS水解、缩合的催化剂,制备纳米级尺寸均一的球形SiO2,将其与Mg粉均匀混合,形成[email protected]2复合体结构,缩短了Mg与SiO2反应的路径,极大的提高了还原反应程度;镁热还原反应具有一定的保型性,可以将所制备的纳米级球状SiO2结构很好的复制下来,经过HCl酸洗后获得纳米级球状多孔晶体Si;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易操作、耗能少且对环境友好、可商业化,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纳米级球形SiO2颗粒的制备:将去离子水、辛烷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L-赖氨酸,搅拌使L-赖氨酸完全溶解,然后加入正硅酸乙酯,混合溶液继续在50-80℃下搅拌20-24h后,然后在100℃下静态放置24-48h,水分蒸发后于马弗炉中煅烧去除样品中的有机物,即得到纯的纳米级SiO2球状颗粒;其中,去离子水、辛烷、L-赖氨酸、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277.92:14.85-29.70:0.37-0.74:20.83-41.66。

(2)球磨混料:按SiO2与镁粉质量比为1:0.85的比例将所制纳米级SiO2样品与镁粉球磨混合,即获得[email protected]2复合体样品。

(3)镁热还原及HCl酸蚀:所制[email protected]2复合体样品自然干燥后,置于密封的石墨坩埚内,在Ar气氛下以3℃/min的速率升温至700℃保温5h-10h,经随炉冷却获得还原样品,样品经HCl酸洗后,离心、回收干燥即获得纳米级多孔晶体Si。

优选的,本发明步骤(1)中马弗炉中煅烧条件是:以3℃/min升温至600℃保温4h。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球磨混合的条件为:所用球磨罐为玛瑙球磨罐,球料质量比为5:1,150rpm球磨24h。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所述镁粉的粒径为5~150μm。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HCl的浓度为1mol/L,酸洗时长是24-48h。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所述方法利用L-赖氨酸作为催化剂,催化TEOS的水解与缩合从而制备出纳米级SiO2球状颗粒;所制SiO2粒径尺寸均一且多孔,实验方法简单易操作。

(2)将所制备的纳米级SiO2与Mg粉通过适宜的质量比球磨混合后得到[email protected]2复合体结构,大大缩短了Mg蒸汽的扩散距离,减短了反应路径,使还原程度有效的得到提高;不仅得到高产率的Si而且减少了反应过程中出现的副产物与杂质相。

(3)将还原后的样品置于1mol/L的HCl溶液进行酸洗,将反应中间相(MgO)与杂质相(Mg2Si)等酸蚀干净,获得纯度更高的Si样品;酸蚀过程中会在Si粒子内部产生微-细介孔,极大的增加了表面积为后续的多孔纳米Si的应用(半导体器件、光催化剂及生物/化学传感等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13nm的SiO2场发射电镜照片。

图2是实施例4中镁热还原、HCl酸洗后获得的多孔晶体Si的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以及孔径分布曲线。

图3是实施例4中镁热还原、HCl酸洗后获得的多孔晶体Si的X-射线衍射谱图。

图4是实施例4中镁热还原、HCl酸洗后获得的多孔晶体Si的场发射电镜照片。

图5是实施例4中纳米SiO2镁热还原、HCl酸洗前后的光学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所述内容。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产物组成的计算是基于所测得的XRF数据,在边界条件下从元素含量(Si、O、Mg)开始计算得出;粒径尺寸基于电镜照片。

实施例1

一种镁热还原制备纳米级多孔晶体Si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去离子水(139g)、辛烷(7.3g)在60℃下搅拌10min后加入0.146g L-赖氨酸,搅拌30min后加入TEOS(10.41g),混合溶液继续在60℃下搅拌24h后,然后在100℃下静态放置24h,在干燥箱内100℃下将水分蒸发后,将样品转移至马弗炉中以3℃/min 升温至600℃,保温4h去除样品中的有机物,即获得粒径尺寸为13nm的SiO2球状颗粒(见表1)。

(2)将所制备的纳米级SiO2与150μm Mg粉按质量比为1:0.85精确配比,以正戊烷为球磨介质,球料质量比为5:1,利用行星式球磨机进行球磨混合,150rpm球磨24h后经自然干燥得到[email protected]2复合体结构。

(3)将所获[email protected]2复合体结构置于密封的石墨坩埚内,在Ar气氛下,以3℃/min升温至700℃,保温10h后,随炉冷却即获得还原样品。

(4)还原样品经1mol/L的HCl溶液酸蚀48h后,经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清洗3遍后,干燥即得到多孔晶体Si纳米粒子(其纯度见表1)。

图1是本实例中所制备的13nm的SiO2的场发射电镜照片,从图片可以看到SiO2粒径尺寸均一为13nm,有很好的球形度。

实施例2

一种镁热还原制备纳米级多孔晶体Si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去离子水(139g)、辛烷(7.3g)在60℃下搅拌10min后加入0.146g L-赖氨酸搅拌30min后加入TEOS(20.82g),混合溶液继续在60℃下搅拌24h后,然后在100℃下静态放置24h,在干燥箱内100℃下将水分蒸发后,将样品转移至马弗炉中以3℃/min 升温至600℃,保温4h去除样品中的有机物,即获得粒径尺寸为20nm的SiO2球状颗粒(见表1)。

(2)将所制备的纳米级SiO2与5μm Mg粉按质量比为1:0.85精确配比,以正戊烷为球磨介质,球料质量比为5:1,利用行星式球磨机进行球磨混合,150rpm球磨24h后经自然干燥得到[email protected]2复合体结构。

(3)将所获[email protected]2复合体结构置于密封的石墨坩埚内,在Ar气氛下,以3℃/min升温至700℃,保温5h后,随炉冷却即获得还原样品。

(4)还原样品经1mol/L的HCl溶液酸蚀48h后,经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清洗3遍后,干燥即得到多孔晶体Si纳米粒子(其纯度见表1)。

实施例3

一种镁热还原制备纳米级多孔晶体Si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去离子水(139g)、辛烷(7.3g)在60℃下搅拌10min后加入0.292g L-赖氨酸,搅拌30min后加入TEOS(10.41g),混合溶液继续在60℃下搅拌24h后,然后在100℃下静态放置24h,在干燥箱内100℃下将水分蒸发后,将样品转移至马弗炉中以3℃/min升温至600℃,保温4h去除样品中的有机物,即获得粒径尺寸为22nm的SiO2球状颗粒(见表1)。

(2)将所制备的纳米级SiO2与75μm Mg粉按质量比为1:0.85精确配比,以正戊烷为球磨介质,球料质量比为5:1,利用行星式球磨机进行球磨混合,150rpm球磨24h后经自然干燥得到[email protected]2复合体结构。

(3)将所获[email protected]2复合体结构置于密封的石墨坩埚内,在Ar气氛下,以3℃/min升温至700℃,保温10h后,随炉冷却即获得还原样品。

(4)还原样品经1mol/L的HCl溶液酸蚀24h后,经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清洗3遍后,干燥即得到多孔晶体Si纳米粒子(其纯度见表1)。

实施例4

一种镁热还原制备纳米级多孔晶体Si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去离子水(139g)、辛烷(14.6g)在60℃下搅拌10min后加入0.146g L-赖氨酸搅拌30min后加入TEOS(10.41g),混合溶液继续在60℃下搅拌24h后,然后在100℃下静态放置24h,在干燥箱内100℃下将水分蒸发后,将样品转移至马弗炉中以3℃/min升温至600℃,保温4n去除样品中的有机物,即获得粒径尺寸为13nm的SiO2球状颗粒(见表1)。

(2)将所制备的纳米级SiO2与5μm Mg粉按质量比为1:0.85精确配比,以正戊烷为球磨介质,球料质量比为5:1,利用行星式球磨机进行球磨混合,150rpm球磨24h后经自然干燥得到[email protected]2复合体结构。

(3)将所获[email protected]2复合体结构置于密封的石墨坩埚内,在Ar气氛下,以3℃/min升温至700℃,保温10h后,随炉冷却即获得还原样品。

原样品经1mol/L的HCl溶液酸蚀48h后,经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清洗3遍后,干燥即得到多孔晶体Si纳米粒子(其纯度见表1)。

图2是本实例中镁热还原、HCl酸洗后获得的多孔晶体Si的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以及孔径分布曲线,由图可知所制备的Si颗粒,经过HCl酸洗后,在颗粒内留下3~7nm的细小介孔,形成多孔结构;这些孔道为后续应用Si的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性能基础,尤其在硅基锂电池领域有很大的使用价值。

图3是本实例中镁热还原、HCl酸洗后获得的多孔晶体Si的X-射线衍射谱图,由图可以看出酸蚀后还原副产物均已被溶解,并出现了很强的晶体硅的衍射峰;从峰型上看,所制的晶体硅具有较好的结晶度。

图4是本实施例中镁热还原、HCl酸洗后获得的多孔晶体Si的场发射电镜照片,由图可见制得的晶体Si保留了原始SiO2的尺寸与形貌,说明镁热还原具有保型性,在低能耗,操作简单的情况下,成功制备出了纳米多孔晶体Si,为商业大批量生产纳米Si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方法。

图5是本实施例中纳米SiO2镁热还原、HCl酸洗前后的光学照片,由图可见, Mg @SiO2包裹体的颜色呈银灰色,SiO2经镁热还原后呈棕黑色,经过进一步HCl酸浸后,洗净了副产物及杂质后,获得棕黄色粉末的多孔晶体Si。

对实施例1~3所得材料进行相同的测试,性能与本实施例相似。

表1实施例中合成的SiO2的粒径尺寸及镁热还原、HCl酸洗后Si的纯度

由表1可以看出,增加TEOS或催化剂L-赖氨酸试剂的量,其制备出的SiO2粒径都会有所增大,是因为制备的碱性环境增强,更加促进SiO2的形核、长大过程,使粒径增加;TEOS浓度的增加,加快其水解与缩聚反应,缩短了反应过程,促使粒径增大。实施例4中镁热还原后Si的纯度最高,可见选用5μm镁粉最好、保温10h最宜,因为镁热还原的保温时间延长会促进中间相(Mg2Si)向晶相Si转变,可见还原程度的高低与镁粉的选择、还原温度有着极大的关系;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在低能耗,简便、低廉的制备工艺条件下,可规模化生产纳米Si的有效方法。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甲基三氯硅烷的利用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