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1442881 发布日期:2020-02-18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vehicle-mounted intelligent external rear-view system of automobile ) 是由 黎波 吴黎辉 周迥 于 2019-11-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控制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外后视镜模块以及内后视镜模块;所述外后视镜模块设置有外电致变色镜片,所述外电致变色镜片设置有透光孔;所述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内侧设置有外感光器线路板,且所述内后视镜模块内设置有内感光器线路板;所述外感光器线路板与所述内感光器线路板通讯连接或电气连接并将所述外感光器线路板采集的光通量信息传输到内感光器线路板。本发明具有通过对比内外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获得外后视镜模块所需的反射率,并控制外电致变色镜片至相应的反射率,以避免外镜反射率过高而导致的眩目问题,提升驾驶员的行车安全。(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trol system and a control method of an automobile-mounted intelligent external rearview system, which relate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ntrol of the automobile-mounted intelligent external rearview system, and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control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comprising an external rearview mirror module and an internal rearview mirror module; the outer rearview mirror module is provided with an outer electrochromic lens, and the outer electrochromic lens is provided with a light hole; an outer photoreceptor circuit board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outer electrochromic lens, and an inner photoreceptor circuit board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rearview mirror module; the outer photoreceptor circuit board is in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with the inner photoreceptor circuit board and transmits the luminous flux information collected by the outer photoreceptor circuit board to the inner photoreceptor circuit board. The invention obtains the reflectivity required by the outer rearview mirror module by comparing the luminous flux information of the inner rearview mirror module and the outer rearview mirror module, and controls the outer electrochromic lens to the corresponding reflectivity, thereby avoiding the dazzling problem caused by the overhigh reflectivity of the outer mirror and improving the driving safety of a driver.)

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控制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的电子防眩目后视镜采用电致变色镜片,通过光感采集后方车辆的大灯光照信息通过一定算法,将镜片的反射率通过对电致变色镜片加一定的电压进行控制,将后视镜反射率到驾驶员眼睛中的光强度控制在一定舒适的范围内,保证驾驶员的视觉安全。根据GB9656对车辆后挡玻璃的要求,后视镜可视区域玻璃透光率大于70%。所以自动防眩目的内外镜的采光都是设计在内镜上,根据内镜的采光来决定内外镜的反射率。但是现在的车辆设计许多在后挡玻璃采用了隐私玻璃透射率在10%左右,另外需要车主在新购车以后喜欢在车窗上贴膜导致后挡的透光率低于20%。

公开号为CN10639441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及其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该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包括:导航模块,导航模块用于获取当前行驶道路的路况信息;电机,电机用于驱动后视镜的镜片左右偏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导航模块和电机相连,控制模块根据当前行驶道路的路况信息判断汽车即将进入匝道或者离开匝道时控制电机以驱动后视镜的镜片向外偏转,并在汽车完成变道后控制电机以使后视镜的镜片恢复到原始状态。

但是外后视镜控制系统在使用时,由于外后视镜的光环境比较复杂,无法独立进行眩光的界定和反射率控制,进而在内镜反射率合适的情况下,外镜的反射率太高;使得有外镜防眩目的车辆因产生的外后视境的反射率降低不足的问题,导致驾驶员观察外后视镜区域出现障碍,危害行车安全,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系统,该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方法解决了当车辆的后挡玻璃的透光率较低时,外镜的反射率下调不足,进而导致的内镜反射率合适而外镜的反射率太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外后视镜模块以及内后视镜模块;所述外后视镜模块设置有外电致变色镜片,所述外电致变色镜片设置有透光孔;所述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内侧设置有外感光器线路板,且所述内后视镜模块内设置有内感光器线路板;所述外感光器线路板与所述内感光器线路板通讯连接或电气连接并将所述外感光器线路板采集的光通量信息传输到内感光器线路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车辆外部光线透过透光孔进入外电致变色镜片内后,由外感光线路板接收并采集,以形成外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并传送入内感光线路板内处理,内感光线路板接收车辆外部的光照并采集到的内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内后视镜模块在接收到相应的光通量信息后根据相应的光通量信息反射率表调节内后视镜模块内的反射率,以达到内部的内后视镜模块的有效避免眩目的效果;同时,通过对比外后视镜模块和内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进而获得外后视镜模块所需的反射率,并通过控制外电致变色镜片达到相应的反射率的目的,以避免外镜反射率过高而导致的眩目问题,提升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光孔位于所述外电致变色镜片靠近汽车车身曲率部分镜片的中心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外后视镜模块的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外侧向外弯曲,因此在将透光孔布置在外电致变色镜片靠近汽车车身曲率部分镜片的中心位置后将达到线性采光的目的,提升光通量信息的采集准确性;与此同时,将透光孔布置在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平整部位将显著降低透光孔的布置难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外感光器线路板接收外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并转换成外电压信号da

步骤2、通过内感光器线路板接收内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并转换成内电压信号db

步骤3、内感光器线路板接收da与db,计算内电压信号db与外电压信号da的比值tx,即tx=db/da

步骤4、获取内后视镜模块的修正反射率fb

步骤5、由公式da*fa=db*fb,计算获得外后视镜模块的修正反射率fa,即fa=tx*fb

步骤6、通过相应的反射率与输出电压表获得修正反射率fa下的输出电压值sa并作用于外后视镜模块的外电致变色镜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快速准确计算出外后视镜模块的外电致变色镜片所需的输出电压值,进而通过控制相应的输出电压值以达到有效控制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反射率的目的,解决当车辆的后挡玻璃的透光率较低时,外镜的反射率下调不足,进而导致的内镜反射率合适而外镜的反射率太高的问题,显著提升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2中,当所述内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为0时,继续执行步骤1,否则继续步骤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汽车处于停车状态时,内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为0,有效避免内后视镜模块的输出电压值的调整而导致的电能浪费,节约能源并延长内后视镜模块和外后视镜模块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步骤6中,所述反射率与输出电压表由相应的外电致变色镜片获得,所述反射率与输出电压表的获得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不加电状态的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反射率进行测量;

步骤2、对镜片加 a mV的电压,测量并记录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反射率;

步骤3、以n mV的电压增幅逐渐增加电压,直至镜片最大工作电压,并在每次增加电压后测量并记录镜片的反射率;

步骤4、通过步骤1、2、3获得镜片的反射率fa与输出电压值sa的反射率与输出电压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外后视镜模块反射率曲线的特性进行有效的标定,为后续的输出电压值的控制以及迅速收敛起到前期铺垫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解决后挡玻璃反射率较低造成的外后视镜变色不足问题;

2、解决后挡玻璃反射率被用户通过贴膜等措施改变以后,对外镜反射率自动适应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系统,包括外后视镜模块以及内后视镜模块;所述外后视镜模块设置有外电致变色镜片,所述外电致变色镜片设置有透光孔;所述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内侧设置有外感光器线路板,且所述内后视镜模块内设置有内感光器线路板;所述外感光器线路板与所述内感光器线路板通讯连接或电气连接并将所述外感光器线路板采集的光通量信息传输到内感光器线路板。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外后视镜模块的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外侧向外弯曲,因此将透光孔布置在外电致变色镜片靠近汽车车身曲率部分镜片的中心位置,进而在将达到线性采光的目的,提升光通量信息的采集准确性;与此同时,将透光孔布置在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平整部位将显著降低透光孔的布置难度。在车辆外部光线透过透光孔进入外电致变色镜片内后,由外感光线路板接收并采集,以形成外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并传送入内感光线路板内处理,内感光线路板接收车辆外部的光照并采集到的内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内后视镜模块在接收到相应的光通量信息后根据相应的光通量信息反射率表调节内后视镜模块内的反射率,以达到内部的内后视镜模块的有效避免眩目的效果;同时,通过对比外后视镜模块和内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进而获得外后视镜模块所需的反射率,并通过控制外电致变色镜片达到相应的反射率的目的,以避免外镜反射率过高而导致的眩目问题,提升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载智能外后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外感光器线路板接收外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并转换成外电压信号da

步骤2、通过内感光器线路板接收内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并转换成内电压信号db,并当所述内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为0时,继续执行步骤1,否则继续执行步骤3;

步骤3、内感光器线路板接收da与db,计算内电压信号db与外电压信号da的比值tx,即tx=db/da

步骤4、获取内后视镜模块的修正反射率fb

步骤5、由公式da*fa=db*fb,计算获得外后视镜模块的修正反射率fa,即fa=tx*fb

步骤6、通过相应的反射率与输出电压表获得修正反射率fa下的输出电压值sa并作用于外后视镜模块的外电致变色镜片。

因此,通过采用该控制方法将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外后视镜模块的外电致变色镜片所需的输出电压值,进而通过控制相应的输出电压值以达到有效控制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反射率的目的,解决当车辆的后挡玻璃的透光率较低时,外镜的反射率下调不足,进而导致的内镜反射率合适而外镜的反射率太高的问题,显著提升驾驶员的行车安全。并在汽车处于停车状态时内后视镜模块的光通量信息为0,进而将使得该控制方法继续执行步骤1,有效避免内后视镜模块的输出电压值的调整而导致的电能浪费,节约能源并延长内后视镜模块和外后视镜模块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6中,反射率与输出电压表由相应的外电致变色镜片获得,且该反射率与输出电压表的获得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不加电状态的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反射率进行测量;

步骤2、对镜片加 a mV的电压,测量并记录外电致变色镜片的反射率;

步骤3、以n mV的电压增幅逐渐增加电压,直至镜片最大工作电压,并在每次增加电压后测量并记录镜片的反射率;

步骤4、通过步骤1、2、3获得镜片的反射率fa与输出电压值sa的反射率与输出电压表。

在对外后视镜模块反射率曲线的特性进行有效的标定后将为后续的输出电压值的控制以及迅速收敛起到前期铺垫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有效解决后挡玻璃反射率较低造成的外后视镜变色不足问题;同时解决后挡玻璃反射率被用户通过贴膜等措施改变以后,对外镜反射率自动适应的问题,具有光通量信息的采集准确性高、有效避免外镜反射率过高而导致的眩目问题的发生以及显著提升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性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但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修改和润饰,这些修改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上车踏步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