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及其工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119 发布日期:2021-04-23 浏览: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及其工作方法 (Function integrated type vehicle-mounted charger and working method thereof ) 是由 方向 陈勇 于 2020-12-0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及其工作方法,包括交直流切换电路、EMI滤波电路、整流桥开关电路、Boost升压电路、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以及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交直流切换电路、EMI滤波电路、整流桥开关电路以及Boost升压电路顺次连接,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分别与交直流切换电路以及Boost升压电路连接,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与Boost升压电路连接,动力电池E1与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连接,低压端E2与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连接;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功率变换控制,且集成度较高,体积和成本相对较低。(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unctional integrated vehicle-mounted charger and a working method thereof, and the functional integrated vehicle-mounted charger comprises an 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 switching circuit, an EMI filter circuit, a rectifier bridge switch circuit, a Boost circuit, a full-bridge LLC high-voltage direct current conversion circuit and a half-bridge LLC low-voltage direct current conversion circuit, wherein the alternating current-direct current switching circuit, the EMI filter circuit, the rectifier bridge switch circuit and the Boost circuit are sequentially connected;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power conversion control of multiple working modes is realized, the integration level is high, and the volume and the cost are relatively low.)

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经过多年发展,车载电源设备呈小型化、集成化和高功率的发展趋势。车载电源包含车载充电机和车载DC变换器,如图1为车载电源控制原理图所示,当电动汽车处于交流充电模式时,交流源与直流源切换电路切换为交流输入模式,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传输至高压直流变换电路,此时Boost升压变换电路起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作用,即具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作用,实现了交流-直流变换;还用于当电动汽车处于行车模式时,交流源与直流源切换电路切换为直流输入模式,获取的直流电进行直流变换后提供给低压系统,此时Boost升压变换电路起到DC-DC变换电路的作用。当电动汽车处于行车模式时,低压系统由动力电池组供电。

车载充电机和车载DC变换器作为电动汽车的电能转换核心部件,目前车载电源的多采用分立模块或物理集成方式工作,体积大,成本高,如何将两者功能集成在一起,降低成本和体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对未来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11509577.X,公开了一种基于SiC功率器件的EV车载充电器,包括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主电路包括整流滤波模块和LLC谐振式DC-DC电路;整流滤波模块采用图腾柱无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结构,直接连接三相交流输入电源;LLC谐振式DC-DC电路由拓扑结构相同的第一半桥LLC转换器和第二半桥LLC转换器组成,第一半桥LLC转换器和第二半桥LLC转换器并联连接后串接在整流滤波模块与输出侧之间;第一半桥LLC转换器和第二半桥LLC转换器分别包括半桥逆变模块、高频变压模块、无源整流滤波模块;整流滤波模块和LLC谐振式DC-DC电路分别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采用平均电流控制和PFM控制方式,以实现数字化控制电路输出。该专利申请具有电源输出精度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占用空间小的优势。但是其不能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功率变换控制,且集成度低,体积和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车载充电机不能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功率变换控制,且集成度低,体积和成本相对较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包括交直流切换电路、EMI滤波电路、整流桥开关电路、Boost升压电路、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以及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交直流切换电路、EMI滤波电路、整流桥开关电路以及Boost升压电路顺次连接,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分别与交直流切换电路以及Boost升压电路连接,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与Boost升压电路连接,动力电池E1与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连接,低压端E2与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连接;

当电动汽车处于交流充电模式时,电网给动力电池E1和低压端E2供电,Boost升压电路起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作用,实现交流-直流变换;当电动汽车处于行车模式时,采用动力电池E1给低压端E2供电,Boost升压变换电路起到DC-DC变换电路的作用,实现直流升压。

本发明根据车载充电机和车载直流变换器电气拓扑结构特征,复用了车载电源前级Boost升压电路实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功能和DC-DC变换电路功能,复用了Boost升压电路的前级电路,后级的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与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同样复用了Boost升压电路,器件复用的情况下,实现两种工作模式的功率变换控制功能,因此,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功率变换控制,同时通过复用,减少功率器件和控制器的使用数量,集成度较高,且将车载充电机和车载DC变换器集成在一起,有效降低了车载电源的体积和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交直流切换电路包括开关S1-1、开关S1-2、开关S2-1以及开关S2-2,所述开关S1-1的一端与交流源VS的一端连接,开关S1-2的一端与交流源VS的另一端连接,开关S2-1的一端以及开关S2-2的一端均与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连接,开关S1-1的另一端以及开关S2-1的另一端共用一个触点A,开关S1-2的另一端以及开关S2-2的另一端共用一个触点B。

更进一步地,所述EMI滤波电路包括电容X1、电容X2以及电感器T3,电感器T3包括原边绕组T31和副边绕组T32,电容X1的一端分别与触点A以及原边绕组T31的一端连接,电容X1的另一端分别与触点B以及副边绕组T32的一端连接;电容X2的一端分别与整流桥开关电路以及原边绕组T3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X2的另一端分别与整流桥开关电路以及副边绕组T32的另一端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桥开关电路包括开关S3-1、开关S3-2与整流桥椎Br,所述整流桥椎Br的一个交流输入端作为开关S3-1的第一触点,整流桥椎Br的输出正端作为开关S3-1的第二触点,所述整流桥椎Br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作为开关S3-2的第一触点,整流桥椎Br的输出负端作为开关S3-2的第二触点,电容X2的一端与开关S3-1的第三触点连接,电容X2的另一端与开关S3-2的第三触点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Boost升压电路包括电感L1、电感L2、MOS管Q1、MOS管Q2、电容C1、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所述电感L1的一端以及电感L2的一端均与整流桥椎Br的输出正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MOS管Q1的漏极以及MOS管Q2的漏极均与整流桥椎Br的输出负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正极以及MOS管Q2的源极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以及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包括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谐振电感Lr1、谐振电容Cr1、变换器T1、电容C2、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变换器T1包括原边绕组T11、副边绕组T12以及副边绕组T13,所述MOS管Q3的源极以及MOS管Q5的源极均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MOS管Q4的漏极以及MOS管Q6的漏极均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MOS管Q3的漏极、MOS管Q4的源极以及谐振电感Lr1的一端连接,MOS管Q5的漏极、MOS管Q6的源极、谐振电感Lr1的另一端、谐振电容Cr1的一端以及原边绕组T11的一端连接,谐振电容Cr1的另一端与原边绕组T11的另一端连接;副边绕组T12的同名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副边绕组T12的异名端与副边绕组T13的同名端连接,副边绕组T13的异名端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的负极、开关S2-1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副边绕组T12的异名端以及开关S2-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接动力电池E1的正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动力电池E1的负极。

更进一步地,所述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电容C3、电容C4、MOS管Q7、MOS管Q8、谐振电感Lr2、谐振电容Cr2、谐振电容Cr3、变换器T2、MOS管Q9以及MOS管Q10,所述变换器T2包括原边线圈T21、副边线圈T22以及副边线圈T23,所述电容C3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MOS管Q7的源极以及谐振电容Cr2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MOS管Q8的漏极以及谐振电容Cr3的一端连接,MOS管Q7的漏极、MOS管Q8的源极以及谐振电感Lr2的一端连接,电容Cr2的另一端、电容Cr3的另一端以及原边线圈T21的一端连接,谐振电感Lr2的另一端与原边线圈T21的另一端连接;副边线圈T22的同名端与MOS管Q9的源极连接,副边线圈T22的异名端与副边线圈T23的同名端连接,副边线圈T23的异名端与MOS管Q10的源极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MOS管Q9的漏极以及MOS管Q10的漏极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副边线圈T22的异名端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低压端E2的正极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低压端E2的负极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的工作方法,采用电网给动力电池E1和低压端E2供电时,当电动汽车处于交流充电模式时,交直流切换电路切换为交流输入模式,经过交直流切换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经EMI滤波电路、整流桥开关电路以及Boost升压电路传输至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此时Boost升压电路起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作用,实现交流-直流变换,后级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将直流电转换成可变直流电源给动力电池E1充电,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将高压直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经过同步整流后给低压端E2供电。

进一步地,采用动力电池E1给低压端E2供电时,当电动汽车处于行车模式时,交直流切换电路切换为直流输入模式,从动力电池E1获取的直流电经EMI滤波电路、整流桥开关电路以及Boost升压电路进行直流变换后提供给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此时Boost升压变换电路起到DC-DC变换电路的作用,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将高压直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经过同步整流后给低压端E2供电,此时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由动力电池E1供电。

进一步地,采用电网给动力电池E1或者低压端E2单独充电时,当电动汽车处于交流充电模式时,交直流切换电路切换为交流输入模式,通过仅启用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不启用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实现单独给动力电池E1充电;

或者,当电动汽车处于交流充电模式时,交直流切换电路切换为交流输入模式,通过仅启用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不启用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实现单独给低压端E2充电。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根据车载充电机和车载直流变换器电气拓扑结构特征,复用了车载电源前级Boost升压电路实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功能和DC-DC变换电路功能,复用了Boost升压电路的前级电路,后级的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与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同样复用了Boost升压电路,器件复用的情况下,实现两种工作模式的功率变换控制功能,因此,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功率变换控制,同时通过复用,减少功率器件和控制器的使用数量,集成度较高,且将车载充电机和车载DC变换器集成在一起,有效降低了车载电源的体积和成本。

(2)对现有的车载充电机和车载直流变换器进行了电气功能集成,实现了车载充电机和车载直流变换器原有的电气功能,以及额外增加了在动力电池E1充电时可以同时对低压端E2供电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车载电源控制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中采用电网给动力电池E1和低压端E2供电时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中采用动力电池E1给低压端E2供电时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中采用电网给动力电池E1或者低压端E2单独充电时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包括交直流切换电路1、EMI滤波电路2、整流桥开关电路3、Boost升压电路4、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5以及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6,交直流切换电路1、EMI滤波电路2、整流桥开关电路3以及Boost升压电路4顺次连接,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5分别与交直流切换电路1以及Boost升压电路4连接,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6与Boost升压电路4连接,动力电池E1与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5连接,低压端E2与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6连接;低压端E2为低压蓄电池以及低压负载。

当电动汽车处于交流充电模式时,电网给动力电池E1和低压端E2供电,Boost升压电路4起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作用,实现交流-直流变换;当电动汽车处于行车模式时,采用动力电池E1给低压端E2供电,Boost升压变换电路起到DC-DC变换电路的作用,实现直流升压。

以下详细介绍各电路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交直流切换电路1包括开关S1-1、开关S1-2、开关S2-1以及开关S2-2,所述开关S1-1的一端与交流源VS的一端连接,开关S1-2的一端与交流源VS的另一端连接,开关S2-1的一端以及开关S2-2的一端均与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5连接,开关S1-1的另一端以及开关S2-1的另一端共用一个触点A,开关S1-2的另一端以及开关S2-2的另一端共用一个触点B。

继续参阅图3,所述EMI滤波电路2包括电容X1、电容X2以及电感器T3,电感器T3包括原边绕组T31和副边绕组T32,电容X1的一端分别与触点A以及原边绕组T31的一端连接,电容X1的另一端分别与触点B以及副边绕组T32的一端连接;电容X2的一端分别与整流桥开关电路3以及原边绕组T3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X2的另一端分别与整流桥开关电路3以及副边绕组T32的另一端连接。

继续参阅图3,所述整流桥开关电路3包括开关S3-1、开关S3-2与整流桥椎Br,所述整流桥椎Br的一个交流输入端作为开关S3-1的第一触点,整流桥椎Br的输出正端作为开关S3-1的第二触点,所述整流桥椎Br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作为开关S3-2的第一触点,整流桥椎Br的输出负端作为开关S3-2的第二触点,电容X2的一端与开关S3-1的第三触点连接,电容X2的另一端与开关S3-2的第三触点连接。

继续参阅图3,所述Boost升压电路4包括电感L1、电感L2、MOS管Q1、MOS管Q2、电容C1、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所述电感L1的一端以及电感L2的一端均与整流桥椎Br的输出正端连接,电容C1的一端、MOS管Q1的漏极以及MOS管Q2的漏极均与整流桥椎Br的输出负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正极以及MOS管Q2的源极连接,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以及MOS管Q1的源极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

继续参阅图3,所述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5包括MOS管Q3、MOS管Q4、MOS管Q5、MOS管Q6、谐振电感Lr1、谐振电容Cr1、变换器T1、电容C2、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变换器T1包括原边绕组T11、副边绕组T12以及副边绕组T13,所述MOS管Q3的源极以及MOS管Q5的源极均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MOS管Q4的漏极以及MOS管Q6的漏极均与电容C1的一端连接,MOS管Q3的漏极、MOS管Q4的源极以及谐振电感Lr1的一端连接,MOS管Q5的漏极、MOS管Q6的源极、谐振电感Lr1的另一端、谐振电容Cr1的一端以及原边绕组T11的一端连接,谐振电容Cr1的另一端与原边绕组T11的另一端连接;副边绕组T12的同名端与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副边绕组T12的异名端与副边绕组T13的同名端连接,副边绕组T13的异名端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3的负极、开关S2-1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与副边绕组T12的异名端以及开关S2-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2的一端接动力电池E1的正极,电容C2的另一端接动力电池E1的负极。

继续参阅图3,所述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6包括电容C3、电容C4、MOS管Q7、MOS管Q8、谐振电感Lr2、谐振电容Cr2、谐振电容Cr3、变换器T2、MOS管Q9以及MOS管Q10,所述变换器T2包括原边线圈T21、副边线圈T22以及副边线圈T23,所述电容C3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MOS管Q7的源极以及谐振电容Cr2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的一端、MOS管Q8的漏极以及谐振电容Cr3的一端连接,MOS管Q7的漏极、MOS管Q8的源极以及谐振电感Lr2的一端连接,电容Cr2的另一端、电容Cr3的另一端以及原边线圈T21的一端连接,谐振电感Lr2的另一端与原边线圈T21的另一端连接;副边线圈T22的同名端与MOS管Q9的源极连接,副边线圈T22的异名端与副边线圈T23的同名端连接,副边线圈T23的异名端与MOS管Q10的源极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MOS管Q9的漏极以及MOS管Q10的漏极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副边线圈T22的异名端连接;电容C4的一端与低压端E2的正极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低压端E2的负极连接。

如图4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的工作方法,采用电网给动力电池E1和低压端E2供电时,当电动汽车处于交流充电模式时,开关S2-1的一端与触点A不接触,开关S1-1的一端与触点A之间导通,开关S1-2的一端与触点B之间导通,开关S2-2的一端与触点B不接触,开关S3-1的第三触点与整流桥椎Br的一个交流输入端接通,开关S3-2的第一触点与整流桥椎Br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接通,此时交直流切换电路1切换为交流输入模式,经过交直流切换电路1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经EMI滤波电路2、整流桥开关电路3以及Boost升压电路4传输至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5,此时Boost升压电路4起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作用,实现交流-直流变换,后级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5将直流电转换成可变直流电源给动力电池E1充电,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6将高压直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经过同步整流后给低压端E2供电。

如图5所示,采用动力电池E1给低压端E2供电时,当电动汽车处于行车模式时,开关S2-1的一端与触点A之间导通,开关S1-1的一端与触点A之间不接触,开关S1-2的一端与触点B之间不接触,开关S2-2的一端与触点B之间导通,开关S3-1的第三触点与整流桥椎Br的输出正端接通,开关S3-2的第一触点与整流桥椎Br的输出负端接通,此时交直流切换电路1切换为直流输入模式,从动力电池E1获取的直流电经EMI滤波电路2、整流桥开关电路3以及Boost升压电路4进行直流变换后提供给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6,此时Boost升压变换电路起到DC-DC变换电路的作用,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6将高压直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经过同步整流后给低压端E2供电,此时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6由动力电池E1供电。

如图6所示,采用电网给动力电池E1或者低压端E2单独充电时,当电动汽车处于交流充电模式时,开关S2-1的一端与触点A之间导通,开关S1-1的一端与触点A之间不接触,开关S1-2的一端与触点B之间不接触,开关S2-2的一端与触点B之间导通,开关S3-1的第三触点与整流桥椎Br的输出正端接通,开关S3-2的第一触点与整流桥椎Br的输出负端接通,此时交直流切换电路1切换为交流输入模式,通过仅启用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5,不启用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6,实现单独给动力电池E1充电;

或者,当电动汽车处于交流充电模式时,交直流切换电路1切换为交流输入模式,通过仅启用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6,不启用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5,实现单独给低压端E2充电。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功能集成式车载充电机及其工作方法,根据车载充电机和车载直流变换器电气拓扑结构特征,复用了车载电源前级Boost升压电路4实现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功能和DC-DC变换电路功能,复用了Boost升压电路4的前级电路,后级的全桥LLC高压直流变换电路5与半桥LLC低压直流变换电路6同样复用了Boost升压电路4,器件复用的情况下,实现两种工作模式的功率变换控制功能,因此,本发明不仅能够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功率变换控制,同时通过复用,减少功率器件和控制器的使用数量,集成度较高,且将车载充电机和车载DC变换器集成在一起,有效降低了车载电源的体积和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电动车辆的电源电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