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对车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415219 发布日期:2021-12-21 浏览: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车对车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Vehicle-to-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是由 肖波 刘杰 彭政瑜 张旭云 翟钧 李宗华 于 2021-10-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对车充电系统及方法,包括充电连接装置、充电车辆以及配备增程器的放电车辆。通过放电车辆自身搭载的增程器发电,逆变器将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通过直流充电口、充电连接装置将直流电直接输送给充电车辆,拥有充电速率快,充电效率高以及不受放电车辆自身动力电池电量限制的优点,并且充、放电车辆本身均无需额外增加其它硬件系统,在不额外增加车辆成本的基础上即可实现本技术方案,极大提升市场救援响应能力和客户用车体验。(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hicle-to-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nd method. Generating electricity through the range extender carried by the discharging vehicle, converting three-phase alternating current into direct current by the inverter, charging the port through direct current, charging the connecting device and directly delivering the direct current to the charging vehicle, and having the advantages of high charging efficiency and no limitation of the electric quantity of the power battery of the discharging vehicle, and charging, discharging the vehicle and not needing to additionally increase other hardware systems, can realize the technical scheme on the basis of not additionally increasing the vehicle cost,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market rescue response capability and the customer vehicle experience.)

一种车对车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外接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是车对车充电的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是缓解能源压力、降低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新能源汽车早已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了爆发式增长趋势,展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展愿景,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在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必将成为未来十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流。

然而出于对充电便利性的顾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潜在消费群体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同时纯电动汽车用户日常用车过程中也经常担心出现车辆因动力电池电量耗尽而抛锚的问题。

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影响车辆使用者对纯电动车的使用体验,甚至影响纯电动车辆的使用和推广,市场上已经推出了许多既能充电又能放电的新能源汽车,这类新能源汽车配备既能充电又能放电的双向车载双向充电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紧急救援因动力电池电量耗尽而抛锚车辆的作用。

如专利申请号为201720999147.5,名称为“一种新能源车辆车对车充电系统”以及专利申请号为201810260158.0, 名称为“一种车对车充电的装置及方法”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些车对车充电的解决方案,但其技术方案有下面几个弊端:1、车对车救援,救援能力受到放电车辆自身动力电池电量的限制,存在对抛锚车辆充电后救援车辆再次抛锚的风险,救援场景比较受限;2、现有技术方案均采用直流转交流,交流再转直流的充放电方案,存在电能转换效率低,充电速率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对车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放电车辆自身搭载的增程器发电,并将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通过直流充电口、充电连接装置将直流电直接输送给充电车辆,达到提高充电效率高,充电不受放电车辆自身动力电池电量限制,充、放电车辆本身无需额外增加其它硬件系统,提升市场救援响应能力和客户用车体验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第一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对车充电系统,主要包括放电车辆、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车辆。

具体地,所述放电车辆为具备直流充电功能的一种增程式汽车(其增程器不直接参与车辆驱动,增程器仅用于为车辆动力系统发电),其关键子系统主要包括增程器(集成了汽油发动机及发电机)、整车控制器A、逆变器A、直流充电口A和动力电池A。

所述充电车辆为具备直流充电功能的电动汽车,其关键子系统主要包含整车控制器B、逆变器B、直流充电口B和动力电池B。

所述充电连接装置,其主要包含用于连接放电车辆直流充电口A的放电枪头,放电枪头的CC2电阻值为主机厂自行定义并且与国标推荐的直流充电CC2电阻值有较大差异,以便放电车辆识别进入直流放电状态。用于连接充电车辆直流充电口B的充电枪头,充电枪头的CC2电阻值与国标推荐的直流充电CC2电阻值一致,以便充电车辆识别进入直流充电状态。用于连接直流充电口A和直流充电口B的高、低压线缆,为充、放电车辆提供低压辅助供电的电源模块,以及用于充、放电枪连接状态检测,充、放电枪枪头温度采集,充、放电车辆充电电子锁解闭锁控制的充电连接控制装置,同时充电连接控制装置还有通讯模块,具备与放电车辆通讯的能力。这里,充电连接装置只负责与放电车辆通讯,充、放电车辆通过充电连接装置的低压线缆、直流充电口,完成CAN通讯接口S+、S-的连接,从而实现充、放电车辆之间的通讯。

放电车辆的动力电池A检测到放电枪连接后,可以按照GB/T 27930《电动汽车直流充电通信协议》模拟充电桩给充电车辆发送直流充电相关报文,充电车辆只需按国标要求具备直流充电功能即可,无需额外改动。放电车辆可以通过调节增程器的发电功率来满足充电车辆的充电需求以及充电口过温保护等限制需求。

充电车辆与放电车辆的相关交互及流程完全与直流桩充一致,无需做任何额外的修改。

充电连接装置主要用于实现充、放电的高、低压线缆连接(包括通讯线路),检测充、放电枪的连接状态,充、放电枪枪头温度采集,并可以为充、放电车辆提供低压辅助供电的电源(A+、A-)用于唤醒充、放电车辆,此外充电连接装置还可以实现充、放电车辆充电电子锁的解、闭锁控制。

用户通过充电连接装置完成放电车辆和充电车辆的连接后,充电连接装置首先为放电车辆提供低压辅助供电的电源(A+、A-)唤醒放电车辆,放电车辆唤醒后根据检测到的CC2电阻,识别进入直流放电状态,放电车辆的整车控制器1控制车辆完成高压上电。同时,放电车辆与充电连接装置通讯,确认充电车辆是否已完成连接,如果判断为是,则放电车辆的整车控制器A控制增程器起动,增程器起动成功后工作模式为发动机转速闭环控制模式。增程器起动成功后,放电车辆的动力电池A控制切断自身的主继电器K3、K4,主继电器K3、K4断开之后,整车控制器A控制增程器进入电压闭环控制工作模式,增程器负责将高压系统的电压维持在动力电池A当前的电压水平,以维持车辆自身的高压负载用电,动力电池1按照GB/T 27930《电动汽车直流充电通信协议》模拟充电桩给充电车辆发送握手报文。

放电车辆的增程器进入电压闭环控制工作模式后,充电连接装置为充电车辆提供低压辅助供电的电源唤醒充电车辆,同时控制充、放电枪电子锁锁止。充电车辆唤醒后根据检测到的CC2电阻,识别进入直流充电状态,充电车辆的整车控制器B控制车辆完成高压上电。然后,动力电池B按照GB/T 27930《电动汽车直流充电通信协议》与放电车辆完成充电握手及充电参数配置,将动力电池B的最大允许充电总电压/电流/温度、总能量、荷电状态、当前电压等信息发送给放电车辆。放电车辆的动力电池A将放电车辆的最大/最小输出电压、最大/最小输出电流等信息发送给充电车辆,充电车辆的动力电池B根据收到的充电参数判断与自身状态是否匹配,并判断自身是否充电准备就绪,如果判断为是,则动力电池B控制闭合直流充电继电器K5、K6,并向放电车辆发送充电准备就绪报文。

放电车辆收到充电车辆的充电准备就绪报文后,整车控制器A控制增程器进行电压调节,以充电车辆动力电池B当前电压为目标控制增程器输出电压,动力电池A判断增程器输出电压与动力电池B当前电压的差值的绝对值低于一定值后,控制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闭合,并向充电车辆发送充电准备就绪报文。充电车辆的动力电池B收到放电车辆发送的充电准备就绪报文后,开始向放电车辆发送需求电压、需求电流、充电模式等电池充电状态信息,放电车辆则将输出电压/电流、累计充电时间等电池充电状态信息反馈给充电车辆。

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闭合后,放电车辆的整车控制器A控制增程器退出电压转速闭环控制工作模式,进入电机转速闭环控制工作模式。然后,放电车辆依据动力电池B发送的需求电流、电池总电压,放电车辆自身的高压负载实际消耗功率、直流充电座温度、充电枪枪头温度、放电枪枪头温度以及增程器自身的发电能力,综合计算出增程器目标发电功率,控制增程器进行发电。

进入直流充电状态后,若出现充电完成、用户主动终止充电或者充、放电车辆出现要求终止充电的故障,则放电车辆的整车控制器A控制关停增程器以及其它整车高压负载,待增程器停机后,动力电池A再控制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断开。充电车辆判断充电电流低于一定值后,动力电池B控制直流充电继电器K5、K6断开。

充电连接装置在确认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断开后,控制充、放电枪电子锁解锁,停止向充、放电车辆提供低压辅助供电的电源,充、放电车辆各自完成下电、休眠。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对车充电系统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充电连接装置完成放电车辆和充电车辆的连接A;

步骤2,放电车辆的整车控制器A控制增程器起动,切断主继电器K3、K4,为增程器对外发电做准备;

步骤3,整车控制器A控制增程器进入电压闭环控制工作模式,唤醒充电车辆,同时控制充、放电枪电子锁锁止,识别进入直流充电状态,整车控制器B控制充电车辆完成高压上电;

步骤4,进入直流充电流程,进行充电准备;

步骤5,整车控制器A控制增程器进行电压调节,使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两端压差在一定范围;

步骤6,控制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闭合,充电车辆和放电车辆相互发送电池充电状态信息;

步骤7,进入电机转速闭环控制工作模式;

步骤8,进入直流充电控制,计算增程器目标发电功率,控制增程器按目标发电功率进行发电;

步骤9,进行充电停止条件判断,关停增程器;

步骤10,控制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K5、K6断开,控制充、放电枪电子锁解锁,停止向充、放电车辆提供低压辅助供电的电源(A+、A-);

步骤11,充、放电车辆各自完成下电、休眠。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可以实现在放电车辆在抵达救援现场后,起动放电车辆自身搭载的增程器来发电,放电车辆自身搭载的逆变器将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通过直流充电口、充电连接装置将直流电直接输送给充电车辆。

本发明通过充电连接装置作为连接充、放电车辆之间的关键设备,实现充放电车辆之间的实时通讯,并实现依据充电车辆的充电需求和受电能力,实时调整放电车辆的发电功率,并实现对充放电连接回路的状态监控。而且该充电连接装置能够实现模拟充电桩的效果,充电车辆只需要按照直流充电国标设计,无需其它改进,使得放电车辆可以面向市场上所有具备直流充电功能的电动汽车,可救援范围显著拓宽。

本发明简单,且可靠可行,将救援功能配置在一种增程式汽车之内,充、放电车辆本身均无需额外增加其它硬件系统,既不增加车辆成本,又能够随时为其它因动力电池电量耗尽的电动汽车实施救援,且救援能力不受放电车辆自身动力电池电量的限制,救援范围可显著拓宽。同时,本发明直接采用交流转直流的充放电方案,提升了电能转换效率,并显著提高救援充电速率。本技术方案的应用,可以极大提升市场救援响应能力和客户用车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新能源汽车车对车充电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新能源汽车车对车充电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中,1-增程器;2-整车控制器A;3-逆变器A;4-直流充电口A;5-动力电池A;6-充电连接装置;7-逆变器B;8-直流充电口B;9-动力电池B;10-整车控制器B;51-动力电池A的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52-动力电池A的主继电器K3、K4;91-动力电池B的直流充电继电器K5、K6;92-动力电池B的主继电器K7、K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车对车充电系统,主要包括放电车辆、充电连接装置和充电车辆。

具体地,所述放电车辆为具备直流充电功能的一种增程式汽车(其增程器不直接参与车辆驱动,增程器仅用于为车辆动力系统发电),其关键子系统主要包括增程器(集成了汽油发动机及发电机)、整车控制器A、逆变器A、直流充电口A和动力电池A(含电池控制单元),各控制单元之间均通过CAN网络进行信息交互。正常行驶时,增程器发出的交流三相电经过逆变器A做交-直流转换后为动力电池A充电也可以直接用于驱动电机驱动;作为救援车辆使用时,放电车辆的动力电池A检测到放电枪连接后,可以按照GB/T 27930《电动汽车直流充电通信协议》模拟充电桩给充电车辆发送直流充电相关报文,充、放电车辆直流充电均准备就绪后,增程器发出的交流三相电经过逆变器A做交-直流转换后可以直接为抛锚车辆动力电池进行充电,放电车辆可以通过调节增程器的发电功率来满足充电车辆的充电需求以及充电口过温保护等限制需求。

所述充电车辆为具备直流充电功能的电动汽车,其关键子系统主要包含整车控制器B、逆变器B、直流充电口B和动力电池B(含电池控制单元),充电车辆需具备满足国标要求的直流充电功能,充电车辆与放电车辆的相关交互及流程完全与直流桩充一致,无需其它额外改动。

所述充电连接装置,其主要包含用于连接放电车辆直流充电口A的放电枪头,放电枪头的CC2电阻值为主机厂自行定义并且与国标推荐的直流充电CC2电阻值有较大差异,以便放电车辆识别进入直流放电状态。用于连接充电车辆直流充电口B的充电枪头,充电枪头的CC2电阻值与国标推荐的直流充电CC2电阻值一致,以便充电车辆识别进入直流充电状态。用于连接直流充电口A和直流充电口B的高、低压线缆,为充、放电车辆提供低压辅助供电的电源模块,以及用于充、放电枪连接状态检测,充、放电枪枪头温度采集,充、放电车辆充电电子锁解闭锁控制的充电连接控制装置,同时充电连接控制装置还具备与放电车辆通讯的能力。

充电连接装置主要用于实现充、放电的高、低压线缆连接(包括通讯线路),检测充、放电枪的连接状态,充、放电枪枪头温度采集,并可以为充、放电车辆提供低压辅助供电的电源(A+、A-)用于唤醒充、放电车辆,此外充电连接装置还可以实现充、放电车辆充电口电子锁的解、闭锁控制。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车对车充电控制方法,其总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充电连接装置完成放电车辆和充电车辆的连接。

步骤2,放电车辆的整车控制器A控制增程器起动,切断主继电器K3、K4,为增程器对外发电做准备。

步骤3,整车控制器A控制增程器进入电压闭环控制工作模式,唤醒充电车辆,同时控制充、放电枪电子锁锁止,识别进入直流充电状态,整车控制器B控制充电车辆完成高压上电。

步骤4,进入直流充电流程,进行充电准备。

步骤5,整车控制器A控制增程器进行电压调节,使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两端压差在一定范围。

步骤6,控制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闭合,充电车辆和放电车辆相互发送电池充电状态信息。

步骤7,进入电机转速闭环控制工作模式。

步骤8,进入直流充电控制,计算增程器目标发电功率,控制增程器按目标发电功率进行发电。

步骤9,进行充电停止条件判断,关停增程器。

步骤10,控制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K5、K6断开,控制充、放电枪电子锁解锁,停止向充、放电车辆提供低压辅助供电的电源(A+、A-)。

步骤11,充、放电车辆各自完成下电、休眠。

以上方法更为详细的逻辑步骤如图2所示,包括:

在步骤A01中,用户通过充电连接装置完成放电车辆和充电车辆的连接。步骤A01可直接进入步骤A02,在步骤A02中,充电连接装置进行充、放电枪连接状态的检测判断,确认充、放电枪是否处于完全连接状态,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A03,如果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A01,继续等待用户完成放电车辆和充电车辆的连接。

在步骤A03中,充电连接装置为放电车辆提供低压辅助供电的电源(A+、A-)唤醒放电车辆。步骤A03可直接进入步骤A04,在步骤A04中,放电车辆唤醒后根据检测到的CC2电阻,识别进入直流放电状态,放电车辆的整车控制器A控制车辆完成高压上电。步骤A04可直接进入步骤A05,在步骤A05中,放电车辆与充电连接装置通讯,确认充电车辆是否已完成连接,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A06,如果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A05,继续等待充电车辆完成连接。

在步骤A06中,放电车辆的整车控制器A控制增程器起动,增程器起动成功后将其工作模式控制为发动机转速闭环控制模式。步骤A06可直接进入步骤A07,在步骤A07中,整车控制器A需要判断增程器是否起动成功,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A08,如果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A06,再次进行增程器起动尝试,如果超过一定次数增程器仍未完成起动,则结束本次充电。

在步骤A08中,放电车辆的动力电池A控制切断自身的主继电器K3、K4,为增程器对外发电做准备。步骤A08可直接进入步骤A09,在步骤A09中,动力电池A需要判断主继电器K3、K4是否切断成功,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A10,如果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A08,等待主继电器K3、K4切断。

在步骤A10中,整车控制器A控制增程器进入电压闭环控制工作模式,增程器负责将高压系统的电压维持在动力电池A当前的电压水平,以维持放电车辆自身的高压负载用电。同时,动力电池A按照GB/T 27930《电动汽车直流充电通信协议》模拟充电桩给充电车辆发送握手报文。步骤A10可直接进入步骤A11,在步骤A11中,整车控制器A需要判断增程器是否已进入到电压闭环控制工作模式,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A12,如果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A10,等待增程器进入电压闭环控制工作模式。

在步骤A12中,充电连接装置为充电车辆提供低压辅助供电的电源(A+、A-)唤醒充电车辆,同时控制充、放电枪电子锁锁止。步骤A12可直接进入步骤A13,在步骤A13中,充电车辆唤醒后根据检测到的CC2电阻,识别进入直流充电状态,充电车辆的整车控制器A控制车辆完成高压上电。

步骤A13可直接进入步骤A14,在步骤A14中,动力电池B按照GB/T 27930《电动汽车直流充电通信协议》与放电车辆完成充电握手及充电参数配置,将动力电池B的最大允许充电总电压/电流/温度、总能量、荷电状态、当前电压等信息发送给放电车辆。同时,放电车辆的动力电池A将放电车辆的最大/最小输出电压、最大/最小输出电流等信息发送给充电车辆。

步骤A14可直接进入步骤A15,在步骤A15中,充电车辆的动力电池B根据收到的充电参数判断与自身状态是否匹配,并判断自身是否充电准备就绪,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A16,如果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A15,等待充电准备就绪,如果超过一定时间仍未完成充电准备就绪,则结束本次充电。

在步骤A16中,动力电池B控制闭合直流充电继电器K5、K6,并向放电车辆发送充电准备就绪报文。步骤A16可直接进入步骤A17,在步骤A17中,放电车辆收到充电准备就绪报文后,整车控制器A控制增程器进行电压调节,以充电车辆动力电池B当前电压为目标调节增程器输出电压,使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两端压差在一定范围。步骤A17可直接进入步骤A18,在步骤A18中,动力电池A判断增程器输出电压与动力电池B当前电压的差值的绝对值是否低于一定值,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A19,如果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A17,等待增程器完成压差调节,如果超过一定时间仍未完成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两端压差调节,则结束本次充电。

在步骤A19中,动力电池A控制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闭合,并向充电车辆发送充电准备就绪报文,充电车辆的动力电池B收到放电车辆发送的充电准备就绪报文后,开始向放电车辆发送需求电压、需求电流、充电模式等电池充电状态信息,放电车辆则将输出电压/电流、累计充电时间等电池充电状态信息反馈给充电车辆。步骤A19可直接进入步骤A20,在步骤A20中, 动力电池A检测并判断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是否完成闭合,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A21,如果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A19,等待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闭合,如果超过一定时间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仍未完成闭合,则结束本次充电。

在步骤A21中,放电车辆的整车控制器A控制增程器退出电压转速闭环控制工作模式,进入电机转速闭环控制工作模式,为发电功率调节做准备。步骤A21可直接进入步骤A22,在步骤A22中, 整车控制器A检测并判断增程器是否已进入到电机转速闭环控制工作模式,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A23,如果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A21,等待增程器进入电机转速闭环控制工作模式,如果超过一定时间增程器仍未进入电机转速闭环控制工作模式,则结束本次充电。

在步骤A23中,放电车辆依据动力电池B发送的需求电流、电池总电压,计算出充电车当前的需求发电功率,再加上放电车辆当前自身的高压负载实际消耗功率,作为增程器目标发电功率。增程器目标发电功率还应考虑以下维度的修正限制:放电车辆直流充电座温度、充电枪枪头温度、放电枪枪头温度以及增程器自身的发电能力,最终综合计算出增程器目标发电功率,控制增程器按目标发电功率进行发电。步骤A23可直接进入步骤A24,在步骤A24中进行充电停止条件判断,包括充电车辆判断充电完成、充电连接装置检测到用户拔枪主动终止充电或者充、放电车辆出现要求终止充电的故障。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A25,如果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A23,继续进行充电,等待充电停止条件满足。

在步骤A25中,放电车辆的整车控制器A控制关停增程器以及整车其它高压负载,为切断直流充电继电器做准备。步骤A25可直接进入步骤A26,在步骤A26中进行增程器停机完成判断,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A27,如果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A25,等待增程器完成停机。

在步骤A27中,动力电池A控制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断开。同时,充电车辆判断充电电流低于一定值后,动力电池B控制直流充电继电器K5、K6断开。步骤A27可直接进入步骤A28,在步骤A28中充电连接装置进行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断开判断,如果判断为“是”,则进入步骤A29,如果判断为“否”则返回步骤A27,等待直流充电继电器K1、K2断开。

在步骤A29中,充电连接装置控制充、放电枪电子锁解锁,停止向充、放电车辆提供低压辅助供电的电源(A+、A-),为充、放电车辆下电、休眠做准备。

步骤A29可直接进入步骤A30,在步骤A30中,充、放电车辆各自完成下电、休眠。

以上实施例显示,本发明通过放电车辆自身搭载的增程器发电,其自身搭载的逆变器将三相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通过直流充电口、充电连接装置将直流电直接输送给充电车辆,拥有充电速率快,充电效率高以及不受放电车辆自身动力电池电量限制的优点,并且充、放电车辆本身均无需额外增加其它硬件系统,在不额外增加车辆成本的基础上即可实现本技术方案,极大提升市场救援响应能力和客户用车体验。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提高充电安全性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