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低电感栅极交叉的功率半导体模块

文档序号:1909679 发布日期:2021-11-30 浏览:3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具有低电感栅极交叉的功率半导体模块 (Power semiconductor module with low inductance gate crossing ) 是由 A·施罗德 S·基辛 F·莫恩 J·舒德勒 于 2020-04-0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10)包括:主衬底(12),该主衬底具有被分隔成导电区域(24)的主导电层(18);功率半导体芯片(22),其中每个功率半导体芯片(22)具有第一功率电极(38)、第二功率电极(40)和栅极电极(42),其中每个功率半导体芯片(22)利用第一功率电极(38)结合到主导电层(18),并且其中第一组(36a)的功率半导体芯片(22)经由第二功率电极(40)并联连接,并且第二组(36b)的功率半导体芯片(22)经由第二功率电极(40)并联连接;电连接到第一组(36a)中的功率半导体芯片(22)的第一电极(38)、第二电极(40)或栅极电极(42)中的一个的第一控制导体(62a、64a),以及电连接到第二组(36b)中的功率半导体芯片(22)的第一电极(38)、第二电极(40)或栅极电极(42)中的一个的第二控制导体(62b、64b);第一绝缘层(54)和第一绝缘层(54)上的第一导电层(46),其中第一控制导体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一导电层的至少一部分(58a,58b)提供;以及第二绝缘层(56)和第二绝缘层(56)上的第二导电层(48),其中第二控制导体(56)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二导电层(48)的至少一部分(60a,60b)提供。主导电层(18)、第一绝缘层(54)、第一导电层(46)、第二绝缘层(56)和第二导电层(48)彼此叠置。(A power semiconductor module (10) includes: a host substrate (12) having a main conductive layer (18) separated into conductive regions (24); power semiconductor chips (22), wherein each power semiconductor chip (22) has a first power electrode (38), a second power electrode (40) and a gate electrode (42), wherein each power semiconductor chip (22) is bonded to the main conductive layer (18) with the first power electrode (38), and wherein the power semiconductor chips (22) of the first group (36a) are connected in parallel via the second power electrode (40), and the power semiconductor chips (22) of the second group (36b) are connected in parallel via the second power electrode (40); a first control conductor (62a, 64a)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one of the first electrode (38), the second electrode (40) or the gate electrode (42) of the power semiconductor chips (22) in the first group (36a), and a second control conductor (62b, 64b)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one of the first electrode (38), the second electrode (40) or the gate electrode (42) of the power semiconductor chips (22) in the second group (36 b); a first insulating layer (54) and a first conductive layer (46) on the first insulating layer (54), wherein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first control conductor is provided by at least a portion (58a, 58b) of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and a second insulating layer (56) and a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48) on the second insulating layer (56), wherein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second control conductor (56) is provided by at least a portion (60a, 60b) of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48). The main conductive layer (18), the first insulating layer (54),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46), the second insulating layer (56), and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48) are stacked on each other.)

具有低电感栅极交叉的功率半导体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半导体的封装领域。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

背景技术

半桥功率模块形成各种功率电子设备(诸如电机驱动器或功率逆变器)的关键构建块。新的模块可以包括碳化硅(SiC)半导体,与常规硅(Si)半导体相比,该碳化硅半导体可以表现出增强的性能:SiC器件提供高功率密度。另外,由于SiC器件的开关速度通常比Si器件的开关速度高得多,因此越来越需要低电感模块布局来避免SiC器件的电压过冲和潜在破坏。

模块的开关性能主要由模块的换向环路电感决定。而且,栅极连接的电感以及换向环路和栅极环路之间的互感可能影响开关性能。为了充分利用SiC器件的快速开关能力,这些电感应尽可能低。在并联半导体芯片的情况下,各个电感也必须很好地平衡。

WO 2018 109 069 A1示出了一种在附加衬底的导电层中具有彼此部分平行行进的两条栅极路径的功率半导体模块。

US 5 705 848 A涉及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并提及绝缘材料的叠置层和导电轨迹层导致较低的杂散电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低栅极路径电感的紧凑型功率半导体模块。

这个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实现。从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描述中,另外的示例性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功率半导体模块可以是这样的器件,其将一个或多个功率半导体芯片与电导体和端子机械地和电气地互连,使得功率半导体模块可以被用作用于较大机器的构建块,诸如整流器、逆变器、电驱动器等。特别地,功率半导体模块可以用于电动或混合动力车辆的电逆变器,即,用于从来自电池的DC电压为电动机生成AC电压。

功率半导体模块和/或功率半导体芯片中的术语“功率”可以涉及处理大于10A的电流和/或大于100V的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功率半导体模块包括具有被分隔成导电区域的主导电层的主衬底。例如,主衬底可以是DBC(direct bonded copper,直接覆铜)衬底。主衬底可以包括绝缘层,该绝缘层可以由陶瓷制成,导电层沉积在该绝缘层上,该导电层可以由铜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功率半导体模块包括功率半导体芯片,其中每个功率半导体芯片具有第一功率电极、第二功率电极和栅极电极,其中每个功率半导体芯片利用第一功率电极结合到主导电层,并且其中第一组的功率半导体芯片经由第二功率电极并联连接,第二组的功率半导体芯片经由第二功率电极并联连接。功率半导体芯片可以是SiC芯片。功率电极可以是发射极电极和集电极电极。功率电极可以基本覆盖芯片的侧部。在一侧处,芯片可以被功率电极和栅极电极覆盖。

芯片可以互连以形成半桥。第一组的芯片可以形成半桥的高侧开关或低侧开关。第二组的芯片可以形成高侧开关或低侧开关中的另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功率半导体模块包括电连接到第一组中的功率半导体芯片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或栅极电极中的一个的第一控制导体,以及电连接到第二组中的功率半导体芯片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或栅极电极中的一个的第二控制导体。例如,第一控制导体和第二控制导体可以是栅极导体。然而,也可能控制导体中的一个或两个是辅助发射极导体或用于引导其它信号的导体。

每个控制导体可以包括主导电层的控制导体区域。模块的芯片和/或端子可以连接到这些导体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功率半导体模块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一导电层,其中第一控制导体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一导电层的至少一部分提供;以及包括第二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上的第二导电层,其中第二控制导体的至少一部分由第二导电层的至少一部分提供。

第一控制导体可以将电极(诸如功率电极或栅极电极中的一个)与第一控制端子连接。类似地,第二控制导体可以将电极(诸如功率电极中的一个或栅极电极)与第二控制端子连接。第一控制导体可以被视为模块的第一控制迹线。第二控制导体可以被视为模块的第二控制迹线。

主衬底的控制导体区域可以连接到第一和第二导电区域。第一绝缘层可以附接到主衬底的主导电层,并且第二绝缘层可以附接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一导电层。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主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相对于彼此叠置。从到衬底上的视野,第一和第二导电层(以及主导电区域)可以彼此重叠,这可以减小用于控制导体的模块的面积。

彼此电绝缘的叠置导电层可以被视为多级控制导体布置。

此外,利用叠置的导电层,可以实现控制导体的路径的交叉。这种交叉可以在没有长引线结合的情况下实现,其必须横跨在模块的其他部分上。

利用这种布置,可以增加功率半导体模块(例如SiC半桥)的功率密度。高功率密度可以通过减少控制导体(诸如栅极迹线)所需的空间来实现,这些控制导体例如将半导体栅极与模块端子连接在一起。

附加地,利用控制导体的布置,可以在不改变衬底大小的情况下增加模块的热性质。替代性地,可以减小衬底大小,同时保持热性能。当控制导体是栅极导体时,可以实现低电感栅极连接,如可能快速开关器件所需要的那样。

通过使用多级控制导体布置,由控制导体占据的模块面积可以显著减少。因此,总衬底大小可以减小,而芯片的面积可以保持恒定。利用这一方面,功率密度可以得到增强,这对于空间要求高的应用来说是朝向高度紧凑型模块布局迈出的重要步骤。

代替减小衬底大小,可以增加用于芯片放置的模块面积。利用这一方面,传热阻力可以降低,从而导致提高的冷却效率。更高的冷却效率可以增强模块的电流额定值。替代性地,更大的模块面积也可以便于放置更多的芯片,这将相应地增加电流能力。

最后,使用控制导体的多级布置可以提供低电感和节省空间的替代性方案作为设计基础,并且因此可以减少设计工作量。

多层布置可以设置有附接到主衬底上的一个、两个或更多个附加衬底。

例如,第一绝缘层和第一导电层可以由第一衬底提供。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可以由第二衬底提供。第一衬底和/或第二衬底可以是DBC(直接覆铜)衬底、DBA(directbonded aluminum,直接覆铝)衬底、AMB(Active metal bracing,活性金属支撑)陶瓷衬底、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刷电路板)、LTCC(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s,低温共烧陶瓷)衬底、层压母线、柔性箔等。

替代性地,第一绝缘层、第一导电层、第二绝缘层和第二导电层可以由一个衬底提供,诸如多层电路板。与DBC主衬底相结合使用分离的多层衬底(例如制造为印刷电路板)可以将用于温度不敏感零件(诸如栅极迹线)的廉价且成熟的多层PCB技术与具有优异热性能的DBC主衬底相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导电层包括第一长型条带,并且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长型条带。条带可以是导电层的一部分,其至少是宽度的5倍。条带可以是穿过模块的控制导体迹线的一部分。

第一长型条带(即,第一控制导体的一部分)和第二长型条带(即,第二控制导体的一部分)可以彼此平行行进。这可以降低控制环路的电感,因为可以降低它们耦合到磁场的有效面积。

一般而言,多层控制导体布置可以用于不同的迹线拓扑结构。例如,第一和第二导电层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没有kelvin发射极(即连接一个组的功率半导体的发射极和辅助发射极端子的辅助发射极导体)的单个信号迹线。还可能的是第一和第二导电层中的每一个包括栅极导体迹线和辅助发射极迹线。还可能的是,控制导体被布置成使得两个发射极迹线被布置在栅极迹线旁边(或上方和下方),这可能导致发射极迹线和栅极迹线的同轴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控制导体是第一栅极导体,并且电连接到第一组的功率半导体芯片的栅极电极。而且,第二控制导体可以是第二栅极导体,并且可以电连接到第二组的功率半导体芯片的栅极电极。例如,在这两种情况下,电连接还可以在主衬底的主导电层的栅极导体区域中进行,该栅极导体区域可以经由引线结合与相应的第一和第二导电层连接。

可能的是第一组的芯片形成半桥的高侧开关,并且第二组的芯片形成半桥的低侧开关(反之亦然)。第一栅极导体和/或第一导电层可以电连接到第一组的芯片的栅极,即电连接到高侧开关或低侧开关。第二栅极导体和/或第二导电层可以电连接到第二组的芯片的栅极,即电连接到低侧开关或高侧开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控制导体是电连接到第一或第二组的功率半导体芯片的栅极电极的栅极导体,并且第二控制导体是电连接到第一或第二组的功率半导体芯片的第一和第二功率电极中的一个的辅助发射极导体。发射极导体可以连接到相应芯片的发射极电极。可能的是连接到同一组的芯片的栅极导体和发射极导体两者被引导为相互叠置。还可能的是发射极导体被引导在栅极导体上方,即相对于主衬底在比栅极导体更高的水平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控制导体是电连接到第一组或第二组的功率半导体芯片的第一和第二功率电极中的一个的辅助发射极导体,并且第二控制导体是电连接到第一或第二组的功率半导体芯片的栅极电极的栅极导体。可能的是,发射极导体可能被引导在栅极导体之下,即相对于主衬底在比栅极导体更低的水平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导电层提供第一栅极导体区域和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第二导电层可以提供第二栅极导体区域和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在这种布置中,栅极导体区域和发射极导体区域可以彼此挨着布置。栅极导体区域和发射极导体区域可以相对于主衬底布置在同一水平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栅极导体区域和第二栅极导体区域彼此叠置。当从模块上方观察时,栅极导体可以彼此重叠。而且,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和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可以彼此叠置。当从模块上方观察时,辅助发射极导体可以彼此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设置在第一栅极导体区域的两侧上。而且,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可以设置在第二栅极导体区域的两侧上。换句话说,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和相对应的栅极导体区域可以平行于主衬底同轴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导电层提供电连接到第一组中的功率电极的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和连接到第二组中的功率电极的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在这种布置中,用于不同芯片组的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可以相对于主衬底布置在一个水平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二导电层提供电连接到第一组中的栅极电极的第一栅极导体区域和连接到第二组中的栅极电极的第二栅极导体区域。在这种布置中,用于不同芯片组的栅极导体区域可以相对于主衬底布置在一个水平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栅极导体区域和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彼此叠置,和/或第二栅极导体区域和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彼此叠置。换句话说,用于不同芯片组的栅极导体区域可以相对于主衬底布置在第一水平上,而用于不同芯片组的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可以相对于主衬底布置在第二水平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功率半导体模块还包括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叠置的第三导电层,第三导电层提供一个或多个第三导电区域。一般而言,可能的是使用两个以上的叠置导电层来传输控制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导电层提供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和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第二导电层可以提供第一栅极导体和第二栅极导体区域。第三导电层可以提供电连接到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的第三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和电连接到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的第四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

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第一栅极导体区域和第三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可以彼此叠置。以这种方式,第一和第三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和相对应的第一栅极导体区域可以在正交于主衬底的方向上同轴布置。

而且,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第二栅极导体区域和第四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可以彼此叠置。以这种方式,第二和第四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和相对应的第二栅极导体区域可以在正交于主衬底的方向上同轴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间导电层布置在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这个中间导电层可以将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彼此电屏蔽。

中间导电层可以是电浮置的。这可能意味着中间导电层与模块的其他部分电断开。中间层也可以处于限定的电势,例如用于辅助电源。中间层也可以连接到控制迹线和/或可以适于和/或用于传导控制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主衬底的主导电层包括提供第一控制导体的一部分的第一控制导体区域。第一控制导体区域可以是第一栅极导体区域或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第一控制导体区域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引线结合与第一导电层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主衬底的主导电层包括提供第二控制导体的一部分的第二控制导体区域。第二控制导体区域可以是第二栅极导体区域或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第二控制导体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引线结合与第二导电层连接。

这些引线结合不需要横跨在其他导体上方。引线结合可以互连彼此直接挨着布置的导电层,这可以导致较短的引线结合和低电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主导电层包括主层栅极导体区域和两个主层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这两个主层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布置在主层栅极导体区域的两侧上。主衬底的这些导体区域可以同轴地布置在主衬底上。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主层栅极导体区域与第一和第二栅极导体区域中的一个电互连,其中主层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与第一和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中的一个电互连。这种连接可以经由引线结合来完成,该引线结合也可以很短,因为它们直接连接相邻的导电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主层栅极导体区域和主层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被布置成使得它们面向朝向第一和第二栅极导体区域中的一个以及第一和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中的一个。换句话说,同轴导体布置的相对应的导体可以并排放置,每个引线结合的这种互连可以变短。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功率半导体芯片被布置在平行的行中,并且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被布置在行的侧部上并且与行正交地行进。一个或多个行可以提供第一组的芯片和/或一个或多个行可以提供第二组的芯片。叠置的控制导体布置可以放置在这些行的旁边,并且可以用于收集不同行的控制信号。特别地,当控制端子与芯片行相对布置时,叠置的控制导体布置可以用于将来自端子的控制信号分配到不同的行。叠置的第一和第二导电层提供了控制信号路径的交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第一组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布置在两个平行的第一行中,并且第二组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布置在两个平行的第二行中,这两个平行的第二行布置在第一行之间。第二组可以是半桥的低侧,并且第一组可以是半桥的高侧。以这种方式,芯片可以同轴布置和/或通过模块的电流路径可以由具有相反电流取向的两个环路构成。

主导电层的第一主层栅极导体区域可以布置在半导体芯片的行的外部,并且电连接到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可以电连接到第一组中的芯片的所有栅极。第一导电层也可以电连接到模块的第一栅极端子。

第二主层栅极导体区域可以布置在半导体芯片的第二行之间,并且电连接到第二导电层。第二主层栅极导体区域可以由附接到主衬底上的衬底提供。第二主层导电区域可以电连接到第二组的芯片的所有栅极。第二主层导电层也可以电连接到模块的第二栅极端子。

以这样的方式,栅极信号分布可以非常紧凑,并且可以具有低电感。

参考下文描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将变得显而易见并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主题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进行解释。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俯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图1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4A、图4B、图4C和图4D示意性地示出了可以用在图1和图2中示出的模块中的控制导体区域的布置。

附图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及其含义在附图标记列表中以概述形式列出。原则上,在附图中相同的部分提供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主衬底12的功率半导体模块10,该主衬底由夹在两个导电层16、18(例如由铜制成)之间的绝缘层14(例如由陶瓷制成)构成。下导电层16可用于将冷却体附接到模块10。

几个端子20和功率半导体芯片22被结合到可以被视为主导电层18的上导电层18。导电层18被构造成几个导电区域24,这些导电区域相对于衬底彼此分离(但是其可以经由模块10的另外的构件彼此电互连)。另外,几个附加衬底26、28、温度传感器30和电阻器32结合到导电层18。

温度传感器30可以结合到导电层18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区域24h,并且经由引线结合44与第二温度传感器区域24h电连接。相应的端子20h结合到两个温度传感器区域24h。

功率半导体芯片22布置在四个行34a、34b中,其中两个外部行34a并联连接成第一组36a并形成半桥的高侧开关,并且两个内部行34b并联连接成第二组36b并形成半桥的低侧开关。

每个功率半导体芯片22具有在结合到主导电层18的侧部上的第一功率电极38(集电极电极)以及在相对侧上的第二功率电极40(发射极电极),栅极电极42还布置在该第二功率电极上。由于图1中清晰的原因,只有一个芯片22被提供有用于电极38、40、42的附图标记。

外部行34a的芯片22(即形成高侧开关的第一组36a中的芯片)被结合到主导电层18的两个DC+区域24a,DC+端子20a也被结合到这两个DC+区域24a,该DC+端子20a将DC+区域24a彼此电互连。

利用它们的第二功率电极40m,外部行34a的芯片22经由引线结合44(在图1中仅参考了其中的一些)电连接到主导电层18的AC区域24c。AC区域24c是U形的并且被布置在DC+区域24a内。AC端子20c在与DC+端子20a相对的侧部被结合到AC区域24c。

内部行34b的芯片22(即形成低侧开关的第二组36b中的芯片)利用它们的第一功率电极38连接到AC区域24c,并且特别地连接到U形件的臂。这些芯片22经由引线结合44利用它们的第二功率电极40电连接到DC-区域24b,该DC-区域布置在AC区域24c的U形件的臂内。在模块10的DC+端子20布置的侧部上,DC-端子20b也被结合到DC-区域24b。

由于端子20a、20b、20c和区域24a、24b、24c的布置,生成了在两个相反引导的电流环路中穿过模块10的电流路径,这显著降低了模块10的总电感。

在模块10的AC端子20c布置在其中的侧部,提供了另外的控制端子20d、20e、20f、20g、20i。

DC+区域24a中的一个行进到模块10的布置有端子20c、20d、20e、20g、20f、20h的侧部。在那里,辅助集电极端子20i结合到DC+区域24a。

高侧栅极端子20d结合到高侧栅极区域24d,并且高侧辅助发射极端子20e结合到两个高侧辅助发射极区域24e,这两个高侧辅助发射极区域24e布置在高侧栅极区域24d的两侧上,以形成具有低电感的同轴布置。

类似地,在交流端子20c的相对侧上,低侧栅极端子20f结合到低侧栅极区域24f,并且低侧辅助发射极端子20g结合到两个低侧辅助发射极区域24g,这两个低侧辅助发射极区域20g布置在低侧栅极区域24f的两侧以形成具有低电感的另外的同轴布置。

这两个同轴端子和导体装置利用另外的同轴装置电连接到芯片22的发射极电极40和栅极电极42,这些发射极电极40和栅极电极42部分地由另外的衬底26、28提供。

层18的另外的高侧栅极区域24d’设置在芯片22的行34a的外部。行34a(即第一组36a)的芯片22的栅极电极42经由引线结合44和电阻器32电连接到这个栅极区域24d。这些芯片的发射极电极40通过结合线连接到高侧辅助发射极区域24e或连接到布置在另外的高侧栅极区域24d’的一侧或两侧上的另外的高侧辅助发射极区域24e’。

另外的高侧栅极区域24d’和另外的高侧辅助发射极区域24e’经由引线结合44与控制衬底28的第一导电层46的区域电连接,该控制衬底28的第一导电层46在行34a、34b旁边在AC区域24c上方附接到模块10。

行34b的芯片22的栅极电极42连接到低侧栅极衬底26的导电层50的栅极区域52a。行34b的芯片22的发射极电极40连接到导电层50的两个辅助发射极区域52b。辅助发射极区域52b布置在栅极区域52a的两侧上,以形成具有低电感的同轴布置。

低侧栅极衬底26附接到DC-区域24b,并且平行于行34b和/或在这些行34b之间行进。而且,纵向和/或细长区域52a、52b在这个方向上行进。

低侧栅极衬底26的导电层50设置在低侧栅极衬底26的绝缘层上,该绝缘层附接到DC-区域24b。

栅极区域52a和辅助发射极区域52b经由引线结合44与控制衬底28的第二导电层48的区域电连接,该第二导电层48布置在控制衬底28的第一导电层上方。而且,低侧栅极区域24f和低侧辅助发射极区域24g经由引线结合44与第二导电层48电连接。

控制衬底28具有第一绝缘层54,该第一绝缘层附接到主衬底12和/或主导电层18。特别地,第一绝缘层附接到AC区域24c。第一导电层46附接到和/或设置在第一绝缘层54上。控制衬底28的第二绝缘层56附接到第一导电层46。第二导电层48附接到和/或设置在第二绝缘层56上。

一般而言,主导电层18和层54、46、56、48以这个顺序相对于彼此叠置。

例如,控制衬底28可以是提供所有层54、46、56、48的多层PCB。而且,控制衬底28可以由第一衬底和第二衬底制成,其中第一衬底提供第一绝缘层54和第一导电层46,并且第二衬底提供第二绝缘层56和第二导电层48。

第一导电层46被分隔成第一栅极区域58a和两个第一辅助发射极区域58b,这两个第一辅助发射极区域58b在第一栅极区域58a的两侧行进以形成同轴布置。类似地,第二导电层48被分隔成第二栅极区域60a和两个第二辅助发射极区域60b,这两个第二辅助发射极区域60b在第二栅极区域60a的两侧行进以形成同轴布置。

注意,在上文中和在下面,术语“第一”可以涉及由模块10形成的半桥的高侧部分,并且术语“第二”可以涉及半桥的低侧部分。例如,第一栅极区域58a可以是高侧栅极区域,并且第二栅极区域60a可以是低侧栅极区域。

区域58a、58b、60a、60b是基本上彼此平行行进的长型条带或轨迹。这些条带或轨迹的方向可以正交于芯片行34a、34b的方向。

第一栅极区域58a与导电区域24d和24d’电连接(例如经由引线结合44)。所有这些区域形成第一栅极导体62a。

第一辅助发射极区域58b与导电区域24e和24d’电连接(例如经由引线结合44)。

所有这些区域形成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64a。

第一栅极导体62a和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64a两者可以被视为模块10的第一控制导体。

第二栅极区域60a与导电区域24f和52a电连接(例如经由引线结合44)。所有这些区域形成第二栅极导体62b。

第二辅助发射极区域60b与导电区域24g和52b电连接(例如经由引线结合44)。所有这些区域形成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64b。

第二栅极导体62b和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64b两者可以被视为模块10的第二控制导体。

图2以更示意性的方式示出了第一控制导体62a、64a和第二控制导体62b、64b的叠置布置。

在图2中,描绘了芯片的组36a、36b和行34a、34b。第一组36a中的芯片22的发射极(第二功率)电极40和/或栅极电极42可以经由第一控制导体62a、64a与相应的端子20d、20e连接。由于行34a、34b中的芯片22的布置,第一控制导体62a、64a从端子20d、20e分叉成两个臂,这两个臂沿着两个外部行34a行进。

另一方面,第二组36b中的芯片22的发射极(第二功率)电极40和/或栅极电极42可以经由第二控制导体62b、64b与相应的端子20f、20g连接。由于行34a、34b中的芯片22的布置,来自端子20f、20g的第二控制导体62a、64a与第一控制导体62a、64a交叉,以沿着两个内部行34b行进。

利用彼此叠置的第一导电层46和第二导电层48实施交叉。另外,导电层46、48沿着彼此行进和/或彼此重叠,这可以降低栅极环路电感。

由于叠置的导电层46、48,互连控制导体62a、64a、62b、64b的部分所需的引线结合44可能相当短,因为它们不需要横跨在更长的距离上,而是可以互连相邻的导电区域。

图3示出了具有控制衬底28的图1的模块10的一部分的侧视图。示出的是,中间导电层66可以布置在第一导电层46和第二导电层48之间。

可以由Cu制成的中间层66可以夹在由陶瓷制成的两个绝缘层56、56’之间,并且可以是电浮置的。这可以将第一导电层46和第二导电层48彼此电屏蔽。

图4A至图4D示出了栅极导体区域58a、60a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58b、60b、58c、60c的可能布置,其替代性地可以用于图1至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必须注意的是,附加地,与第一组36a和/或高侧开关电连接的相对应的区域也可以和与第二组36b和/或低侧开关电连接的区域交换。

图4A示出了其中栅极导体区域58a、60a设置在与相对应的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58b、60b相同的层46、48中的实施例。另外,每层46、48仅提供一个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58b、60b。第一栅极导体区域58a和第二栅极导体区域60a可以彼此叠置,和/或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58b和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60b可以彼此叠置。

图4B示出了图1和图3的实施例,其中栅极导体区域58a、60a设置在与两个相对应的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58b、60b相同的层46、48中,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设置在栅极导体区域58a、60a的两侧上。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58b可以设置在第一栅极导体区域58a的两侧上,和/或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60b可以设置在第二栅极导体区域60a的两侧上。

图4C示出了其中栅极导体区域58a、60a设置在与相对应的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58b、60b不同的层46、48中的实施例。

例如,第一导电层46可以提供电连接到第一组36a中的栅极电极42的第一栅极导体区域58a和连接到第二组36b中的栅极电极42的第二栅极导体区域60a。第二导电层48可以提供电连接到第一组36a中的功率电极38、40的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58b和连接到第二组36b中的功率电极38、40的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60b。但是,在此也可以交换第一导电层46和第二导电层48。

第一栅极导体区域58a和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60a可以彼此叠置,和/或第二栅极导体区域60a和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60b可以彼此叠置。

图4D示出了具有第三导电层68的实施例,该第三导电层68与第一导电层46和第二导电层48叠置。可以在第三导电层68和第二导电层48之间提供另外的绝缘层。

如第一导电层46和第二导电层48,第三导电层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导电区域58c、60c,该一个或多个导电区域可以用作控制导体62a、64a、62b、64b的一部分。

在图4D中,导电区域被布置为在正交于层46、48、68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形成同轴布置。

第一导电层46提供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58b和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60b。第二导电层48提供第一栅极导体区域58a和第二栅极导体区域60a。第三导电层提供电连接到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58a的第三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58c和电连接到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60a的第四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60c。

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58b、第一栅极导体区域58a和第三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58c可以彼此叠置,和/或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60b、第二栅极导体区域60a和第四辅助发射极导体区域60c可以彼此叠置。

虽然本发明已经在附图和前面的描述中详细示出和描述,但是这种示出和描述被认为是说明性的或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根据对附图、公开内容和所附权利要求的研究,本领域中的和实践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技术人员人可以理解和实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词语“包含”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并且不定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单个处理器或控制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几个项的功能。在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引用某些措施的事实并不指示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被有利地使用。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限制范围。

附图标记列表

10 功率半导体模块

12 衬底

14 绝缘层

16 下导电层

18 主导电层

20a DC+端子

20b DC-端子

20c AC端子

20d 高侧栅极端子

20e 高侧辅助发射极端子

20f 低侧栅极端子

20g 低侧辅助发射极端子

20h 温度传感器端子

20i 辅助集电极端子

22 功率半导体芯片

24a DC+区域

24b DC-区域

24c AC区域

24d’ 高侧栅极区域

24d’ 另外的高侧栅极区域

24e 高侧辅助发射极区域

24e’ 另外的高侧辅助发射极区域

24f’ 低侧栅极区域

24g 低侧辅助发射极区域

24h 温度传感器区域

26 低侧栅极衬底

28 控制衬底

30 温度传感器

32 电阻器

34a 外部行

34b 内部行

36a 第一组

36b 第二组

38 第一功率电极

40 第二功率电极

42 栅极电极

44 引线结合

46 第一导电层

48 第二导电层

50 导电层

52a 栅极区域

52b 辅助发射极区域

54 第一绝缘层

56 第二绝缘层

56’ 另外的绝缘层

58a 第一栅极区域

58b 第一辅助发射极区域

60a 第二栅极区域

60b 第二辅助发射极区域

62a 第一栅极导体

62b 第二栅极导体

64a 第一辅助发射极导体

64b 第二辅助发射极导体

66 中间导电层

68 第三导电层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显示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